唐朝留给西夏后裔的重要负资产
党襄是羌族的一个分支,在唐代初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党襄羌族和吐谷浑族经常联合起来对抗强大的藏族。 唐朝高宗在位期间,吐谷浑被吐蕃灭,失去依附的党襄羌要求附,被唐朝安置在四川松潘,党襄羌逐渐繁衍成几个大部落。 唐开元在位时,居住在青海东南部和甘肃南部的党向强害怕到处抢劫和杀戮的吐蕃军队,向唐玄宗求助,被调往甘肃青阳。 安石之乱时,郭子怡惧怕这些异族,建议唐朝宗派将庆州拓跋朝光部迁至陕西玉林和陕西衡山以东。
唐朝时期,党族首领拓跋四公因平皇潮起义立功,被朝廷封为夏州节使,一度收复长安,又被赐姓李,改名夏国公,从此拓跋四公及其后裔姓李氏,与夏国公成为地方封建镇势力。 这部分党乡羌军又称定岩军,势力范围以霞州为中心,东达鄂尔多斯以南广大地区。
五代十国时期,其低调发展,无论中原谁掌权,李氏(拓跋氏)都是“臣臣”,以换取地方的霸权和大量的赏赐。 经过200多年的建设,平夏地区十分富饶,以鄂尔多斯南部金泽地区肥沃的牧场为核心,夏宋交界处以祁力平为代表的农田,为西夏提供了大量的牛羊粮草, 同时,鄂尔多斯也盛产着当时可以当货币的极品绿盐,萍夏部的党乡羌可以说是兵马粮财,势力逐渐扩大。
宋太祖对黎国政府的处理方式由怀柔主导,宋太宗曾出台解决这个封建城镇问题的措施,但最终都失败了。 一旦两位开国皇帝都解决不了问题,更何况是后来的皇帝,这确实是北宋的一大遗憾。 相对而言,在两位开国皇帝时期,如果给予足够的重视,就有可能解决问题。 这片区域的综合战略价值几乎与幽云十六州差不多,幽云十六州是与西域和蒙古高原接壤的地区,可以获得战马。 如果宋朝的都城在长安,应该对这一带更加重视。 在这两位开国皇帝时期,这片区域属于北宋的间接管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片区域是独立建立的,这也是关注度低的主要原因。 当时,我正想着回到幽云十六州,就忘了这个相对容易获得的西夏,价值不菲。
1038年10月,李元昊称帝,开国名为大夏,宋人称其为西夏(1038-1227)。 芜湖之乱期间,陇溪地区出现了一个国家,是汉人的重要避难所。 宋朝廷大怒,双方关系正式破裂。 在随后的几年里,宋和夏之间发生了四次重大战役,宋军没有占到便宜。 1044年,西夏军队在河曲之战中以十万精锐的帝国统帅击败了辽兴宗,奠定了宋、辽、夏三足格局的基础。 此时,西夏的总兵力在五十万左右。
西夏是健康的成年男性军人,平时生产,战时当兵,与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情况相似,也是辽、晋、蒙古等北方游牧政权的基本模式。 当时西夏的人口在200万左右,不到宋朝人口的5%,但所有人民的生存方式都是士兵,这导致了它可以使用的军事力量很大,军队的规模与宋朝的征兵制相差不大。 全军带来的人均军费负担非常大,百姓外出打仗要自带口粮,相比实行征兵制的宋朝,西夏的人口很穷。
女真人崛起,西夏俘虏了宋朝(今陕西吴齐)的定边军,宣布自己是晋国的附庸。 蒙古人崛起后,西夏被用作实战训练场,部队不断出动攻击骚扰突击和操练部队。 1227年,已故的西夏皇帝李孝(xiàn)在中兴府围困半年后向蒙古人投降,西夏人去世。 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时阵亡,拓磊按照成吉思汗的旨意杀死了李礼。 蒙古军进入中兴府后,发动了**,然后在察汗的建议下停了下来,但城中人口并不多。 西夏失去了大部分人口,党湘族基本被消灭,该地区再次成为汉族人口占主导地位的地区。
西夏封锁了宋朝与西域之间的通道,禁止将西域的马匹送给宋朝(马是重要的军事和战略资源,北方政权阻止宋朝获得马匹)。 西夏北部地区也出产大量马匹,促使西夏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 西夏依靠大量骑兵和全民当兵的政策,抵抗了宋军和其他周边政权的进攻,建立了一个长达190年的国家。 西夏的存在促使宋朝封锁了另一条获取马匹的通道,最终导致了宋朝骑兵的不足和军功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