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还没结束,胡正进的手机还不时响个。 屏幕大多是熟悉的号码,农民打电话**,催促通宵配饲料; 还有帮助能够繁殖奶牛进行生产。
胡正进迅速穿上工作服,开着一辆装满防疫药品和动物饲料的七座面包车,在动物防护服务站和农民之间来回穿梭。
胡正金一家住在铜仁市思南县徐家坝镇。 这里的山川秀丽,四面环山。 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徐家坝紧紧围绕“一主两辅”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推广全镇养牛业。
我镇是思南市养牛大镇,镇内农民1500余人,镇内有贵州省三大畜市场之一。 顺着胡正进手指的方向,从山脚下到半坡,随处可见现代牛棚和成片的牧场。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胡正进见证了家乡养牛业带来的变化。 为了发展养牛业,该镇甚至成立了养牛业领导小组,由牧草种植加工、业务主体种植、基础设施建设等7个特色班组成。
不过,近年来,徐家坝的干部群众也意识到,徐家坝还存在一个瓶颈,“牛文章”已经写好了,养殖技术还不成熟。
从吉林、浙江等地运回来的牛犊大多会造成水土适应,没有经验的农民很难改变这种情况。 胡正进说。
繁荣农村经济,养牛业也必须迭代升级。 “2019年初,许家坝镇党委班子多位成员齐聚一堂,从下午到深夜集思广益,形成了运营人工授精和配送点,提供优质育种和育种服务的兽医防御服务站的概念。
大学畜牧专业毕业,曾在多个农场学习和工作,2019年26岁的胡正进,一直想着为家乡做点什么。
他抓住徐家坝的机遇,坚持把养牛业作为特色重点产业和主导产业,怀着建设家乡的心情,成为徐家坝的一员,拓展“养牛经济”。
年轻人回乡,带来发展的“新风”。
在养牛技术方面,聚集了11名当地兽医,组成了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 在镇**的帮助下,动物保护服务站于2019年冬季成立。 经过大家的一致推荐,专业知识过硬、年龄最小的胡正进担任站长。
养牛业发生了变化——年轻人带来了新的想法! 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的“兽医”团队按地区划分,每位技术人员负责徐家坝辖两个村的养殖防疫、冷冻配给改良和养殖技术传授。
大到规划全镇的产业发展,小到解决一个家庭的实际困难。 团队成员白天忙得不可开交,晚上聚在一起讨论服务中遇到的问题和最佳体验。
54岁的团队成员彭明辉拥有20多年的兽医经验。 他说,过去他到处奔波,遇到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的症结,农民们只能听天由命。 如今大家聚在一起,有条理,有工作指引,目前服务过程中的技术短板可以通过微信群聊和大家的精华快速解决。
翻开彭明辉的动物免疫登记表,库存数量、免疫次数、免疫时间、农民签名等细节都记录得一清二楚。 而且他每次去诊所都会留下**号码,这样他就可以随时与农民保持联系。
抓住产业发展“金钥匙”,打开乡村振兴“幸福之门”。 得益于动物保护服务站的技术支持,徐家坝越来越多的村民投身养牛业,加快了乡村产业振兴的步伐。
41岁的村民张英堂以前养了好几年竹鼠,三年前他通过项目资金转而养了35头牛。 起初,他甚至不了解玉米、麦麸、豆粕等精料的比例,但在动物防卫服务站的帮助下,瘤胃节食等问题可以自己轻松解决。
如果您有问题,请找服务站! 对养牛“一窍不通”的村民杨胜喜,去年也养了40多头牛。
服务站聚焦农民的急心和焦虑,徐家坝镇牛的成活率和生长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克服了过去自然生长和疾病的无奈,现在在徐家坝镇的村庄里,可以看到村民们喂牛、谈牛、放牛的场景。
年轻人,有想法,吃苦耐劳,做事! 说起胡正进,徐家坝镇畜牧站站长田德强和镇上的人都竖起了大拇指,称赞他是为镇上养牛业发展保驾护航的“小专家”。
贵州**天眼新闻记者葛永志和白春霞。
编辑:田勇。 二审杨聪.
朱燮的三次试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