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学也有家长群体”的话题再次引发讨论和争议。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去年12月,湖南省某重点高校发布通知,将成立家长群,同学们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高中,家长们时刻都在关注。
据了解,家长小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大学某学院成立,辅导员为组长,主要发布学校通知和成绩,加强家校沟通; 另一种类型是家长自发形成的,按学校、年级、学院或班级划分,群内没有学校老师,家长相互交流,分享与孩子学习生活相关的信息。
报道提到,一些主动咨询、想进入家长群的家长,对孩子有强烈的控制欲,担心孩子离开视线后不够自律。 此外,很多家长都有明确的目标,“希望孩子在资源竞争中走在前面”,比如及时了解孩子的研究情况。 2022年秋天,一个家长群截图流传开来,在武汉大学一个重点班级家长群中,不少家长向学校诉求孩子科研保护的条件。
听说大学也有家长团,会让很多人目瞪口呆。 有人认为,建立一批大学生家长是中小学管理模式的延续,不利于大学生的自主成长。 其他人则表示,家长有必要有一个与学校联系的渠道。 学校里大部分学生都表达了对建群的不满,“我们是实际住在校园里的人,对学习和生活有需求或意见,但学校试图通过家长来理解。
学校通过建立家长小组来加强家校沟通的初衷,值得肯定。 很多学生经历过多年中学教育的严格管理,进入大学宽松的环境很容易放飞自我,家长适度参与孩子的大学生活,可以帮助新生更好地从高中过渡到大学,帮助学生规划未来的就业和升学。
*大学是否应有家长小组,关键是如何有效维护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 学校首先要做好公共平台发布必要的信息,确保学生家长有一定的知情权。 如果家长表示学生需要以特定方式给予特别关注,或者学校辅导员注意到学生异常,辅导员应主动与学生家长进行一对一的沟通。
学校成立后,家长应充分征求学生对应分发何种信息的意见。 竞赛通知、奖学金获得者、困难学生经济援助申请等信息不需要家长和学生盲目同步。 再举一个例子,是否应该让学生自己向大学投诉学生的研究条件?
大学教育的价值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他们真正进入社会之前,大学的经历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处理个人事务的能力至关重要。 无论有没有家长群,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应该齐心协力,把握沟通的界限,给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不要适得其反。
上游新闻 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