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主力的名称最早是在1946年的军改组会议上提出的,是指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革命军战斗力最强、装备最精良的五支部队。
他们是国民革命军第18军、第74军、第5军、新1军和新6军。 虽然他们都有在抗外战争中屡战败强敌的光荣历史,但军队的发展方式却不同。
当时,军中有人总结说,新1军装备齐全,新6军是双胞胎,打74军,练5军,18军宠。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5大主力是如何产生的? 他们的战斗力有多强,他们在历史上的成就是什么?
第十八军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中最早、军事实力最强、实力最强的王牌部队。 1930年中原战争后,陈诚晋升为第18军司令员。 当时,第11军只有一个第18师,陈诚既是军长又是师长。
巧合的是,十八号合起来是汉字的木头,而第十一合起来就是汉字的土,土木工程称号由此而来。 陈诚一生都追随蒋介石,善于摸清蒋介石背后的深层含义。 蒋介石也把陈诚视为绝对的知己,第十八军也纷纷效仿。 起初,第18军只有一个师,但经过不断扩充,最多有8个师,相当于3个军。
无论是人员还是装备,第十八军都是**中最强的,因此被誉为五大主力之王。 抗战爆发后,1937年8月,陆军司令员罗卓英率第18军赴上海参加淞湖战役。 面对国危,陈诚只能忍着一阵阵痛,严令部队完成任务,十八军不惜一切代价战斗。 淞湖之战时,第十八军与罗甸交手4次,罗甸也因此战役闻名于世。
1943年,第18军参加了鄂西战役,其中石牌要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被重庆司令部比作中国的斯大林格勒。 当时,第一个重要的地方是第11军胡连第18师,战斗激烈的时候,陈诚问他有没有把握守住要塞。
胡连回答说,成功虽然不确定,但成仁是坚定的。 此后,第11师官兵英勇作战,誓死守住要塞,为鄂西的伟大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战后不久,胡连因功被提升为军事统帅。 抗战胜利后,第18军改编为第11师,后并入第12军团,在淮海战役中彻底失守。
战后,第十二兵团重建,胡连在兵团训词中说,我们就像大鹏鸟,现在我们复活了,需要时间休养生息。 伤势痊愈后,我们又要远行千里之外,可以这么说,但是军队的实力不如以前了,退到台湾,最后不飞了。
除了第十八军,还有哪些王牌部队? 第74师团的改组,前身为第74军,由抗战初期在汉口的国民**组建,于吉石为第一任司令员。
当时,国家**在淞湖战场投入了太多的师级单位,为了方便领导,于是将两三个师编成一支军,即当时成立的第74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名字震惊了淞湖。
之后,第74军参加了南京战役。 1938年,在万家岭战役中,以第74军为主力,给日军造成了重大损失。
1939年6月,王耀武被提拔为陆军司令员,为了感谢蒋介石的提拔,他决心对第74军进行整编训练,使之成为一支纪律严明、听命听命、不怕死的部队。 1941年3月,在历时近一个月的上高战役中,第74军杀伤日军15000余人,日军第33师团、第34师团、独立混成第20旅团损失惨重,殷田大佐联队长岩永少将率领的数千名日军士兵丧生,并击落一架飞机。
军务部长何英钦说,这次行动是抗日战争以来最精彩的一战。 第74军被授予全军最高奖励旗帜——飞虎旗,被誉为“抗日铁军”。 1943年底,第74军参加常德战役,部队拼命决战,杀魔万余人,再次发挥抗日铁军威风。抗日战争胜利后,第74军被空运到南京,接受日本投降,驻守南京。
之后,第74军改编为第74师,重组完成后,老兵比例高达85%,被称为百战师,张灵甫担任中将司令。 当时,美国陆军马歇尔将军在访问期间称赞重组后的第74师是蒋介石的御林军。 蒋介石还下令所有部队的教育和训练都要改组第74师。
1947年,在孟良谷战役中,解放军主力佯装撤退引诱先行,第74师重组突围,最后被解放军重兵包围,最后第74师葬在孟良谷。 但随后第74师进行了整编和再训练,却在淮海战役中被歼灭,这是我军两次歼灭的国民党“王牌军”。
随着张灵甫第七十四师团的失败,它还有什么战力? 第5集团军;
第5军是中国抗日战争以来第一支现代化装甲部队,拥有黄埔军官、英美德装备、苏联顾问,是中国唯一一支以全国实力作战的机械化中队,以“铁马师”为名,始建于1939年1月, 黄埔诞生于一期,杜玉明担任第一任司令官。
建军后不久,第5军参加了1939年11月的昆仑关战役,与日军第12旅团作战,战斗持续了18天,战斗空前激烈。 在这场战役中,日军第12旅旅长中村正雄少将阵亡,第12旅团军官阵亡8 5%以上,阵亡4000余人,昆仑关之战为第5军赢得了极大的荣誉。
1942年3月,第5军、第6军、第66军组成中国远征军,赴缅赴日作战。 3月初,第200师团在第一次桐谷战役中取得大胜,歼敌5000余人。 中国远征军谱写了光辉的一页,但最终由于中美英的战略矛盾和指挥混乱,中国远征军在第一次入侵缅甸失败,4月底开始撤退。
第200师师长戴安兰在指挥部队撤退时不幸中弹,英勇牺牲。 噩耗传来,举国哀悼,蒋介石亲自为他办了丧事,第五军损失惨重。 出国前,有42,000人参战,7,300人伤亡,14,700人在撤退期间死伤,其中绝大多数死于缅甸北部的野蛮山区。
随后,经过国内训练,第5军于1944年再次在云南对缅日军发动了第一次进攻,为滇缅公路的最终通通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后,在1948年的淮海战役中,在陈官庄附近被我军包围歼灭。
中国远征军在第一次入侵缅甸战败后,部分部队撤退到印度。 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策划下,新派往印度的第38师、第22师奉命前往拉姆加尔军营休养生息,1943年初,新第1集团军在这里成立,郑东国任司令员。
新一军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在国外建军的军队,也是国民党军队中第一支完全美式武装的部队,而人数恰好是第1军,所以新一军也被称为“世界第一军”。 这支部队按照美国陆军的标准装备齐全,其绝大多数士兵都是在缅甸北部野蛮山区幸存下来的最优秀的精英。
经过国内训练,新一军于1944年在缅甸对日军发动了进攻。 经过美军严练的军事训练,加上西点军校毕业的孙立仁指挥,新一军在缅甸作战中在灵安甌取得了大胜利,营救了包括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将军在内的7000多名英军,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不列颠群岛引起轰动。
孙立人被英国陆军授予“帝国勋章”,被美国陆军授予“功勋”勋章。 国际上被称为东方的隆美尔。
1943年10月底,新一军在缅北对日军大举进攻,先后在虎江河谷战役、芒贡河谷战役、密支那战役中取得重大胜利,歼灭了被誉为丛林之王的日军第18师团的大部分。
新1军的战斗力超出了日军的预期。 到1945年春,日军在缅甸战败撤退,新一军奉命回国。 最后,在辽沈战役中,起义的一部分; 新一军剩余残余部队在辽沈战役中被歼灭。
新六军和新一军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说是新一军的孪生兄弟。 最初,新一军在印度成立时,只辖下孙立人新建的第38师和廖耀祥的新第22师。
1944年后,中方从中国空运大批青年学生到印度接受培训,驻印部队总数激增至10万人。 因此,在原新第1军的基础上,扩编为两个军,分别是孙立人的新第1军和廖耀祥的新第6军。 陆军主力新22师和新1军主力新38师在印缅战场并肩作战,两军同时来自原新1军。
新六军第一任司令员廖耀祥在中学时,他效仿汉代班超,跟随荣,后来在法国逗留期间刻苦学习,深受军事理论家江百里的影响; 1936年从法国陆军大学毕业后,他回到中国,担任第5机械化军下属的第22师副师长。 昆仑关之战,接替受伤的邱清泉任师长。 战斗中,廖耀祥亲自率领部队到前线指挥,在日军炮兵进攻时,半边身子埋在土里,但依旧镇定自若,最终打败了日军,攻破了昆仑关。
那是1940年的上元之夜,历史上的1052年上元之夜,是北宋将领狄清趁夜攻昆仑关,败敌为命的时候。 所以,当时,他被拿来与狄青、袁烨相提并论,拿下了昆仑。 当时南京军委曾评价过第5军,在西南各军中排名第一,新成立的第22师是第5军的第一师。
中国远征军成立后,新成立的第22师团作为骨干,参加了多次重大战役。 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进攻缅甸,第一场战斗是桐沽,激战过后,戴安兰的第200师被日军四面包围。 廖耀祥奉命率领新成立的第22师团成功破困,英美报刊高度评价这两人是世界上最精锐的两支部队。
1944年8月,新6军成立,廖耀祥任司令员,1946年2月,新6军、新1军一起来到东北战场,在辽沈战役中被我军歼灭。
虽然这些最终因为蒋介石发动的内战而毁于一旦,但不可否认的是,抗日战争中全国人民的斗争,五大主力,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些成就的背后,象征着千千万万中国儿女奋斗至死的影子。
他们的英雄精神振奋了民族精神,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的雄心壮志,促进了全国人民的团结和进步。 在抗日正面战场上,他们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血肉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