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计算舱以集装箱的形式集成,将配电设施、算力服务器、动态环境监控等设备集成在箱体内,形成易于扩展和移动的标准化计算功率单元。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川观新闻记者宁辉.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国家数据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东部数据、西部计算”工程加快建设国家综合计算网络的实施意见》, 提出到2025年底,初步形成算力和电力双向协同机制,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
让“绿电”变成“算力”,本实施意见为数据中心的能源供应和用电绘制了“路线图”。 在甘孜州,这种做法已经实施。
近日,在康定市孔玉乡哲罗沟,一个搭载配电设施、算力服务器、动态环境监测等设备的集装箱落地,这是全省首个以绿电为能源、以集装箱形式为载体的分布式智能计算项目。 这些“算力容器”会给甘孜带来什么?
一个好处。 电力在现场消耗,资源成为资产。
与一般的“智能计算中心”中的高层建筑场景不同,绿色智能计算舱项目看起来要“迷你”得多,一个白色的“集装箱”,一套配电设施,还有几台主机,几乎全部。
规模小,但意义重大。 根据“东方数据、西部计算”国家综合数据中心建设要求,东部数据中心集群平均用电效率(PUE值)应小于125个,西部不到1个2。“该值越低,能源使用效率越高。 中国电信四川公司碳中和总监马涛告诉记者,“理论上,我们智能计算舱的PUE可以达到1。未满 15 岁。 ”
高效能源利用的“秘诀”在于智能计算舱的“容器”形式。 “甘孜州的地形多为高山峡谷,'集装箱'形式可以让智能计算舱根据电站分布情况建造,就近获取电力,减少输电损耗。 马涛表示,集装箱还具有“易扩展”的优势,可以结合当地情况不断升级迭代,完善液冷计算舱、网络资源等基础设施。
除了服务国家战略部署外,智能计算舱的运行对甘孜州也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去年,该州清洁能源装机容量为1815万千瓦,在建1456万千瓦,但由于输电设施和当地工业基础等因素,部分电力资源无法有效利用。
绿色智能计算舱项目可以就地用电,将限水限电转化为电站的经济收入,不污染当地资源。 甘孜州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投产项目为例,全年满负荷可耗电70万千瓦时,将为电站带来约20万元的直接电力收入,也将为当地带来地租、就业等效益。
双重好处。 努力实现“算力经济”,能源成为优势。
既符合国家战略规划,又能有效利用当地资源,也符合“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定位,这个小小的“算力容器”,为甘孜发展“算力经济”开辟了新思路。
根据《数字甘孜总体规划(2023-2025年)》,甘孜要以水电消纳产业区作为国家数字经济的突破口,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以“一核多点”的集中分布式发展战略,重点打造甘孜州水电消纳示范区云计算中心。
甘孜州提出,要抓住国家“东部数据西部计算”工程和西部地区数据灾备中心建设的机遇,围绕建设全国非实时算力保障基地、覆盖西藏相关地区,大力发展数字产业。
目前,以大数据为主导的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园区和德荣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两个项目正在推进中。 甘孜州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甘孜州将着力推动“计算经济”实践,“不仅要找到绿色用电的出路,还要帮助优化甘孜州的产业结构,我们还将加强土地保障, 资金、人力等因素。 ”
在四川省工业大数据应用研究院执行院长、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沈一民看来,发展“计算经济”,还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对数据基础设施的需求将为甘孜等地的清洁能源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只要识别出应用场景和区域定位,配套数据在不同场景下都能发挥乘数效应,基础设施就能真正融入市场,发挥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