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23日下午,“七大”开幕式在延安**礼堂举行。 大会持续了一个多月,但到了选举第一批成员的时候,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然而,在***智慧的指导下,各代表团的提名很快就被报道了。 当***看到提交的**委员名单时,他提议:“请把李景泉的名字划掉,他不适合当**委员。 ”
很多人对这个决定感到困惑,毕竟李景泉是跟着***走出井冈山的老革命家。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个决定呢?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根据***的评价,李景泉很适合从事政治工作。 李景泉1909年出生于江西省临川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在哥哥中排行老大,所以主要扛起了家务的重担。
家里种的几亩稀田,不管是种地还是收割,都是他主要负责的。
李景泉从小就热衷于读书,父亲是乡里少有的见识之人,希望他能成龙,经常把他锁在房间里研读《四书五经》。 长大后,父亲送他到福州外国学校深造。
1924年秋,李景泉来到江西省第三师范学校学习,被学校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浪潮深深吸引。 教李景泉中文的年轻教师张迪昌,曾参加过北京的五四爱国运动,他利用教学的机会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
为了避免被好心人发现,李景泉与舒等进步学生商量,决定成立一个“读书会”,表面上是学习功课、交流经验,其实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
李景泉在学校努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尤其是语文,所以也写了很多进步的文章。 李景泉撰写的文章有的刊登在当地报纸上,有的在“八一”起义军南下时当众宣读。
由于李景泉的进步思想,他于1927年春在张迪昌的介绍下加入了共青团,并参加了在省会南昌召开的农民协会代表大会。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派李景泉到第4军第25师担任政治宣传员,他勇敢地奔赴前线,用革命原则鼓舞士气,帮助部队取得了许多胜利。
同时,他还深入农村,动员农民参军,协助起义军。 1930年夏天,李景泉到**苏区红四军原委做信投递和联络工作,受到原党委书记的接见。
**鼓励他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深入基层,把自己的知识和才能贡献给工农群众。 不久,李景泉被分配到红军政委办公室担任秘书长,他随身工作,始终坚定不移地追随他,终于在1930年底成为共产党员。
1931年春,**发现了李景泉的领导才能,开始对他进行培养。 李景泉不负众望,先后担任红四军补充团政委、红一军司令部直属总队党支书记。
20岁出头时,就担任过军师级政委,可见他的高政治水平。 1934年10月,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开始了25000英里的长征。
当物资越来越匮乏,部队经常一天吃不上一顿饭时,李景泉被任命为**纵队没收委员会主任,负责筹集粮食和资金。
他接受了这个特殊而艰巨的任务,没有抱怨,而是全力以赴解决**专栏的日常需求。 在种粮的过程中,李景泉一再强调:“我们只能没收地主、恶霸和官僚士绅的财产和粮食,不能没收民族工业家和商人的钱,更不能动群众。
对于那些孤独无助的人,我们也会把被没收的食物和财产的一部分给他们。 李景泉在担任没收委员会委员期间,从未违反过群众纪律,红军的政治影响力也因此扩大。
红军在凉山州惠立县休整后,**召开惠立会议,决定继续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李景泉率部在农村开展宣传动员工作,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红军的口号。
1935年5月,红军来到凉山州绵宁县,会上提议由李景泉担任县革命委员会主席,但李景泉谦虚让步,最后陈荣潭当主席,李景泉当副委员长。
在绵宁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说:“红军是自己的军队,我们必须武装自己,解放自己。 “绵宁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全面发展武装力量,组织群众建设了几百人的抗军,没收了官僚和地主的财产和粮食。
红军在绵宁停留的九天时间里,有200多名青年加入了红军。 **干部会议分析了大渡河两岸的形势,分析了绵宁、越溪如何开展游击战的问题,安排王守道、李景泉等人做好了长期游击战的准备。
这是一场与敌人的艰苦战斗,但只要我们全力以赴,我们就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空间,在这个地方站稳脚跟,变得更强大。 "
战争年代,李景泉和红九军政委何长恭协助生病的罗炳辉,指挥士兵夺取了三座铁桥,攻克了县城天泉,使红军主力顺利通过天泉,渡过嘉金山, 并加入红四方面军。
尽管在七大召开前,由于牺牲、死亡、严重失误甚至叛逃等因素,代表们的处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大会仍然顺利进行,大会一直在主持会议、致开幕词、作题为《论团结》的报告。
代表们集中讨论,充分表达民主,畅所欲言。 **对此也非常在意,不愿意放过每一个细节。 例如,有人指出,《论联盟**》中有两段话表达了相同的意思,但使用了不同的词语。
第一段说中国要建设成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繁荣的新中国,但后面再说,就要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强大的新中国。
与会者一致同意,应将“强”字改为“繁荣”。 ***听到这个建议,立刻答应了:“很好,马上改正! “会议持续了一个多月,议程几乎完成。
然而,在**委员会成员的提名方面,存在着激烈的争论。 许多代表对这段历史发表了中肯的评论,但也有许多尖锐的批评。
在选举委员会的提名上,大家都不同意提名王明。 但是,**一再向代表们解释:“犯错无所谓,只要改正就行,要把犯错的同志团结起来,齐心协力。 ”
代表们说:“王明的错误太大了,连自我批评的精神都没有,他能改正吗? 有代表还说:“要成为委员,需要三个条件:第一,你从来没有犯过错误; 二是国内外知名; 三是各方面都有知识。 ”
但是,如果要根据这些标准选出第一批委员会成员,那么谁可以当选呢? 讨论变得越来越激烈和有争议。
听完大家提出的三个条件,毛主席感慨道:“这三个条件很有意义,一是我们都希望委员会第一委员不能犯错,但似乎世界上只有列宁和未出生的婴儿没有犯过错,就连我***也不例外, 承认我犯了错误。
另一个是希望自己能在国内外有好名声,可是我从来没有出过国,就连美国的老太太都不知道我,更别说其他国家了。
最后一个条件是要求**委员们要有各种知识,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知识深如海,我们每个人的知识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太小了。
我的***知识也很有限。 那么,根据这三个条件,我们该如何产生**成员呢? 委员会会成功组建吗? 请回到代表团考虑一下。 ”
听完毛主席的话,众人都愣住了,各代表团的提名很快送到了**委员会。 最后,毛主席在审阅**委员名单时说:“我们把李景权和陈光同志的名字划掉,他们不太适合担任**委员。 ”
在***的领导下,委员名单需要调整,以确保各根据地和红军的力量平衡。 李景泉和陈光虽然在井冈山年间跟随***革命,但被划掉,取而代之的是参加过卫华起义的张宗勋和时任地委书记的***
虽然李景泉说自己听从了***的决定,但陈光听到这个消息却是震惊不已,连饭都吃不下。 尽管一些同志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最终还是被多数人接受了。
选举结果为***等44人当选为委员,廖承志、王家祥等33人当选为候补委员,当选为委员会主席。
一是确定了党的路线,即动员人民群众,增强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战胜敌人,解放全国。 第二,通过了新的党章。
三是**委员会的选举。 “关闭后不久,该国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军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他两次访问苏联,受到***的热烈欢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苏关系十分友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之间出现了分歧。 为了解决分歧,一些主要政党提议在莫斯科召开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大会,发表联合声明,澄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形势和统一的战略路线。
1960年10月1日至22日,26国党文件起草委员会会议在莫斯科举行。 接到访问通知后,他提前前往北京,并在访问前第一时间熟悉了周边情况。
9月29日,李景泉与***等人飞往莫斯科备战,**彭震等人于次日抵达苏联。
10月1日上午,李景泉一行在列宁山上的苏共**别墅视察文件。 在接下来的两天半时间里,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阿尔巴尼亚等代表团的会谈。
10月23日,李景泉随中共代表团乘坐专机离开莫斯科,24日返回北京,结束了为期26天的访问。 回国后,他只休息了一天,就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出访,从1960年11月5日持续到12月10日。
代表团团长是***,代表团副团长是***,访问苏联有两个目的:一是参加81国共产党和劳动党代表会议; 二是参加苏联十月革命43周年庆典,访问苏联。
当时,苏联已经进入冬季,天气寒冷。 根据规定,我国党政代表团成员可以购买或制作两件外套、两件衬衫、一件外套和一顶帽子,费用为代价。
不过,由于我国正处于三年的困难时期,人民的生活还比较困难,李景泉尽量少做衣服,他说:“我大衣和衬衫都有,所以不需要做。 ”
但是,他周围的工作人员认为代表团的地位很高,夹克和衬衫不能即兴发挥。 经过反复劝说,李景泉终于同意了一套上衣和一件衬衫,外套和帽子是通过四川省委办公厅从**组织部借来的。
作为第一批成员,李景泉与彭震等人一起乘坐专机飞往莫斯科。 由于当时的天气条件恶劣,他们不得不乘坐火车。
中国代表团于11月6日中午抵达莫斯科,受到苏方最高标准的接待。 苏联最高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亲自在机场迎接他,然后将代表团成员安排在列宁山上的三栋别墅里。
11月10日至12月1日,李景泉随代表团出席了81国共产党和劳动党代表会议。 在這次會晤中,李靖铨透過一系列的會談,深切感受到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複雜性和外交工作的困難。
同时,他也深深佩戴了各国领导人在国际场合的清晰思路、冷静态度和高超的外交技巧。 会后,**等人启程前往中国,**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继续留在苏联进行友好访问。
李景泉、**等人陪同。 这一次,李景泉终于有机会深入苏联各地,了解苏联的真实情况。 在这次短暂的访问中,他见证了苏联的建设和发展,对苏联的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2月9日,李景泉随团回京,受到***等人士的热烈欢迎。 不久之后,又举行了一次会议,详细听取了***对苏联的访问和81国党的会议。
李景泉有幸随代表团两次访问苏联,这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出国的经历。 1989年4月24日,李景泉病逝,享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