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治粮食购销腐败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打硬仗,又要打持久战。 要坚决克服麻痹、放松、疲惫、厌战情绪,保持坚韧不拔、坚韧不拔的毅力,继续发力,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不断拓展反腐败斗争的深度和广度。
粮食购销腐败现象频发,严重危害粮食安全。 近日热播的年度反腐纪录片《持续深耕推进政治监督保障》第二集,部分讲述了我国持续推进粮食购销领域腐败专项整治工作,黑龙江省纪检监察机关坚决向粮食购销领域腐败大显利剑, 保持查办案件高压态势。截至2023年11月,黑龙江省累计立案1011起,拘留132人,因党纪政务受到处罚1367人,13名厅级干部被查处,黑龙江省原食品局局长胡东升、朱玉文、辛敏超三人, 已受到调查和处罚。黑龙江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省份,可见全国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的严重性。
粮食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且是关系到国民经济、民生和国民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 粮食购销涉及购、储、流、加工、销售等环节,粮食腐败问题主要体现在粮食购销、粮库设施建设、粮食运输、企业投资经营、粮食集储点资质审批等方面。 比如政策性粮食买卖、粮食储备轮动等,就存在陈定新、虚假采购等腐败问题。 粮食购销领域系统性腐败现象不断掏空国有资产,直接危害粮食安全。
腐败是社会发展的毒瘤,而且非常困难。 经过两年多的专项整治,查处了一批“老鼠”、“谷甲虫”和“蚂蚁贪婪”,起到了震慑作用。 但目前,粮食买卖领域的腐败问题依然严重,库存尚未见底,增幅仍在发生,各种问题暴露无遗。 监管不力、漏洞过多、执法不严是腐败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 对此,要继续加大对粮食购销领域腐败的惩治力度,加强监管,做好监督执法考核“组合打”工作,切实起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
针对监管不力的问题,要扎实推进粮食储备、购销等领域的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依托制度管粮、管人权的长效机制。 各级粮食物资储备部门应当按照粮食权属情况,制定履行粮食监管职责的实施方案,细化责任清单,履行储备粮监督管理主体责任,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粮食流通和政策性粮食购销监管。 国有粮食储备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承担政策性粮食管理责任。
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提升监管能力,实现监管渗透。 探索建立常态化的一级盘点机制,管理人员坐在办公室只需点击鼠标,即可了解其职责范围内的储备粮库情况。 目前,首储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已实现信息化全覆盖,省、市、县粮食储备信息化覆盖率达到95%,实现渗透监管指日可待。
惩治粮食购销领域的腐败,要用猛药除疥,刮骨头治毒。 要开展粮食流通监管“铁拳行动”,继续严厉惩治涉粮违法违规行为。 扎实组织开展年度盘点检查、季度检查、交叉检查、抽查和专项检查; 要针对粮食流通的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点行为频、线索集中、反应强烈、社会关注,加大执法力度。落实政策性粮食购销违法违规举报奖励制度,拓宽粮食违法违规举报渠道,有效发挥“前哨”作用。
考核具有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做好粮食考核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抓手。 实践证明,年度考核已成为推动粮食购销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要认真落实党和政府对粮食安全的同负,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严格组织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 年度考核要直面问题,充分利用考核结果,坚决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涉嫌违法的,立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责任。
惩治粮食购销腐败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打硬仗,又要打持久战。 要坚决克服麻痹、放松、疲惫、厌战情绪,保持坚韧不拔、坚韧不拔的毅力,继续发力,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不断拓展反腐败斗争的深度和广度。 因势而为,精准处理,多措并举,使反腐败的旧问题逐步减少,直至不犯,一些新问题难以蔓延,由一场胜利走向另一场胜利,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直至最后胜利。 (作者:刘辉**经济**)。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