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最重要的金融伙伴。 近日,美国财政部访华,双方在北京举行中美金融工作组第三次会议,就金融稳定、跨境金融机构、跨境支付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该机制于去年7月建立,反映了两国在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方面的共同利益。 只有双方有序、安全的金融交流,才能避免金融危机失控,有利于两国、地区和世界的发展。
对中国而言,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需要逐步完善人民币的全球布局和结算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美元作为中间货币作为缓冲。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顺差国家,拥有充足的美元储备,处置美元资产也需要时间。 中美金融关系的稳定将有助于中国顺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对美国而言,日益严重的债务问题、美国居民不断上升的债务水平以及激进加息导致的银行流动性紧张,都增加了美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美国对俄罗斯实施的金融制裁,已经导致美元影响力下降,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是实体经济的生命力,美国承受不起与中国全面金融战的风险。
因此,两国在金融工作组机制上的合作,是基于实际利益的务实举措。 与此同时,中国也继续持有美国债券,其持有量降至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这也表明,中国在进行短期金融合作的同时,也在规避美元体系的风险。
除了金融合作,中美两国在农业领域也有密切的交流。 1月18日,中美两国农业部长在美国举行农业联合委员会第七次会议,这是两国自2015年以来的首次农业会议。 美国农业部公布的2023-2024年大豆出口数据显示,当年中国从美国购买了2,020万吨大豆,低于上年度的2,720万吨。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3 年中国从世界各地进口了 9,940 件商品90,000吨大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来自美国的大豆占中国进口总量的1.5%。 1月19日,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每日销售数据显示,美国对中国的销售数据占29%70,000吨大豆 目前,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面临来自巴西的竞争,巴西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有分析人士认为,从2月开始,巴西大豆的**将比美国大豆低150 美元。 作为一种非必需作物,大豆在中国人均耕地面积较低的情况下缺乏最大的优势。
我国大豆的大量进口和储备,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国人民的饮食水平,也有利于采购的多样化,从而增强了市场的主动性。 除美国外,俄罗斯、巴西和阿根廷也是中国的主要大豆进口国。 中方正在以实际行动践行推动中美经贸合作的承诺。 相比之下,美国在对中国的承诺中几乎没有表现出诚信。 它不仅在台海问题上勾结“主导力量”,而且在经济领域继续推动与中国脱钩和断绝关系。 芯片等重点领域加大了限制力度,限制范围逐步扩大到成熟工艺芯片。
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是一种商业行为,不受政治因素的干扰。 在多重进口**的情况下,大豆也是中国可以用来对付美国的手段,除了镓、锗、稀土等领域。 如有必要,中国可以让美国为其单边主义做法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