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农历新年正二,怀着敬畏之心完成祭祖仪式,拜鬼神灵不仅是对天的崇敬,也不是我们爱自己、珍惜本源、以感恩的形式回忆昔日的苦难,更是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新的生活,每一天都带着欣欣向荣的祝福。
按照以往的惯例,过年时,龙会组织杨阁祭祀庙宇,祭祖修不可违,尽管村里人才外流严重,但每年正月初二,“同村”各地的人都会聚集在一起,一起敲锣, 鼓、铁锹、捻阳阁,排队参加仪式。今年新面孔不少,00后加入让原本参差不齐的杨歌队再次遇到新的问题,经过简单的训练,终于找到了“节奏感”,老人们奋力表演、指挥、教学,年轻人跟着节奏鼓鼓,于是成立了临时的“杨歌剧团”, 花一年一年都一样,人一年比一年不一样,这就是这支洋歌团队的魔力所在。
据村里老人回忆,杨歌团是石里八村的领头队,打着鼓,士气高昂,双手在头顶画了一个圆圈,寓意圆圈完整,也是一种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雷磊的父亲,射出一把大铲子,可以精力充沛,就连平时瘸腿的腿也随着节奏有所改善,让人感叹**性感**。 巴掌也少不了,四拍一点也不因为小道具而阴郁,队员们伸手挥舞拍打,大家拼尽全力指挥下一刻可能崩塌的节奏,结果大家都到位了。 作为指挥家,你必须对杨格有一种非凡的精神和天生的热爱,以及一种本能的节奏感,这是相当困难的。
在参与过几次之后,我决定打破常规,突破“舒适区”,放弃铁锹,转而敲鼓,跟着别人的节奏,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此时的我,仿佛是这支队伍的一员,仿佛回到了小时候追大人,从杨阁小队出发的那段时光,仿佛是当年的主角,走过他们漫长的路,追寻着文化的痕迹,感受着黄土高原上男人们的粗犷与大胆。
此时此刻,放下生活的烦恼和压力,走上去感受一种韵律感,有人说泰山看日出和小世界,今天我发现,不仅仅是登山,原本的怀旧也能让人超越外在的对象,把自己与现实隔绝一小段时间再收回来, 已经是不一样的自己了,这种感觉很美妙很放松,所谓的“精彩”大概就是由此而来的。
这一刻,老人放下了身体上的痛苦,就像雷磊的父亲不再走路,不再拄拐杖,就像二叔和叔叔们似乎精神状态回到了年轻时,不逊色于正值壮年的我们,懂得广场舞的刺激, 我理解瑜伽和健美操的快乐,也许有了这种活动,人脑的多巴胺会让人有添加“兴奋剂”的感觉。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似乎是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之一。
这一刻,邻舍之间的怨恨和不甘似乎无形中消失了,大家在一起快乐才是真正的幸福。 我顿悟了:这不就是团圆的意义吗? 大家一起抛开先入为主的观念,快乐地专注于一件事,接触和感受,倾诉自己的烦恼,忘记一切不快乐,每个人都收获了双倍的快乐。 有些人计算着回家过年的成本,选择了一个性价比更高的派对,其实性价比最高的恰恰是最符合内心的本性,当理性打败自由时,已经输给了起跑线。
这一刻,我正确地选择了突破自己的舒适区,突然发现,与它隔绝、融合也是一种美。 大了就跟光在一起,小了就跟人喝醉了,喝醉了能欢喜醒来写的人,自然是我这样对生活还有期待的人。
到了小庙里,杨歌歌手刘大爷的黄梅曲调让我梦见了童年,结尾的字韵像一首有节奏的诗,却多了自由自由,多了对民俗的希望,多了难以放弃的乡愁。 我们祝福,我们祈祷:农村生活更美好,工作的日子更丰富,行走的智慧触手可及,美好的未来会越来越高。 我们感恩当下,拥抱当下,我们希望人生一定幸福,我们期待春风的骄傲,我们等待着洞房烛光之夜和金榜的称号,美好就在前方不远处等着你我。
这是短暂的一天,只有几个小时的相聚和分离,这是漫长的一天,我们似乎经历了几代人丰盛的生活。 这一天让我们学会珍惜当下,爱自己,学会为未来谋划宏大事业,哪怕我们生来平凡,但志向依旧,风采依旧如父辈的汗水。 虽然战场瞬息万变,但我们不再是孩子,坚强和知识渊博是一种本能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