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回忆道。 2024年9月26日,随着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的开幕,由原萝岗机场“改造”而成的合肥园博园正式揭牌。
就在前一天,合肥园博园“万事俱备”开放时,我和同事们乘坐无人机“探索花园”。 我之所以使用无人机,是为了展示不同的视角。
第一站是机场的标志性景点,大草坪。 虽然我以前见过**,但当我第一次站在我面前时,我仍然被眼前一望无际的绿色植物所震撼。 草很嫩,绿色,长满了大片的斑块。
我们的无人机在这条3公里长、200米宽的城市“绿毯”上快乐地“飞翔”,不仅在草坪上,而且在超低空的整个园区里,“大饱眼福”。 因为,超过11万棵郁郁葱葱的乔木灌木正在等待38个城市展览花园。 一草一树,生机勃勃,生态底蕴十分吸睛。
合肥园博园所在的萝岗公园总面积为127平方公里,定位为“安徽之窗、省会心脏、城市肺”。
这样一个超大型生态公园的建成,就像在城市中安放了一颗澎湃的“绿心”,重塑了城市的生态空间。 建设背后的考量浓缩为8个字——“生态优先,人民园博会”。 整个公园开放,没有围墙,不收取入场费,这在以往的园博会上尚属首次。
这是文明的土地。 有网友忍不住感叹。
的确,山水秀丽,天气晴朗,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生态产品是人们所期盼的。
生态资源丰富的安徽,如何持续保护生态环境,发挥生态优势?
我省部署加快“七强省”建设,“生态强省”就是其中之一。
生态强省的“强”在哪里?其内涵在于生态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生态保护修复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不辜负河流,不辜负青山。 江淮正争向绿色,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山水秀丽的生态强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绿色转型区,以优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省已划定不少于1条生态保护红线96万平方公里,构建“一心两屏、四廊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以巢湖生态“绿心”、皖西大别山和皖南山区“两屏”,长江、淮河、新安河、江淮运河“四廊”为骨架, 山、河、林、田、湖、草、沙等综合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协调。森林覆盖率为3022%,贡献了占长三角森林面积三分之一的“安徽绿”。
近年来,我省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生态环境保护稳定提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就像冬季雾霾仍然时有发生一样。 我们仍要清醒地看到,生态环境保护仍处于压力叠加、负担沉重的关键时期。
生态环保是“国家大国”,绿色发展需要大家的参与。 展望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将全面实现绿色转型,全社会将进一步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力争在江淮大地上,制作一幅碧水、碧岸、秀丽风光的新生态画卷,让今世后代眺望星空, 看青山,闻花香。
专家访谈。 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防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我省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摆在规划发展的突出位置,建设山水秀丽的生态强省,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性绿色转型区。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研究院政策研究所所长董占峰介绍,安徽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等多重战略的交汇点,为更大规模建设生态强省集聚配置资源提供了重要契机并在更高的水平上。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有利于构建与生态强省建设相适应的生态体系、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生活体系。
董占峰建议,要坚持创新原则,突出优势,抓住重点,高水平规划,系统推进,在“绿色美人江淮”建设、生态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修复、城乡生态整体建设、生态体系建设、区域生态合作共治等方面实施一系列行动。 建设重大生态保护工程,优化生态保护空间格局,保护重要生态空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产业。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全面提升生态治理能力水平,形成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现代生态治理格局。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系统性变革。 安徽省碳中和研究会执行会长夏继傈表示,将充分发挥研究学会的专家资源和平台优势,紧跟“双碳”目标,凝聚各方力量,开展政策交流、技术交流、项目交流,打造高层次的跨境交流对话平台, 推动“双碳”前沿创新成果与转化效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为建设生态强省、风景秀丽的省份贡献力量。
安徽大学环境资源研究专家张辉表示,坚持以最严制度、最严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严法治理念,是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美丽生态强省,我省将不断强化制度保障,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完善重点行业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完善责任追究体系,构建更加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 (记者夏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