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盐机|产生
时隔两年,“AI第一股”科大讯飞剥离医疗业务板块上市,终于取得了新的进展。
根据香港联交所文件,科大讯飞医疗近日正式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其控股股东科大讯飞持有52股47%、华泰国际、广发资本(香港)和建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根据科大讯飞医疗招股说明书,2022年,科大讯飞医疗将凭借其收入规模占据中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的头把交椅。 如今,AI的概念在资本市场上非常火爆,而专注于“AI+医疗”的科大讯飞医疗自然备受关注。
不过,从招股书来看,盈利能力其实是科大讯飞医疗现阶段的一大“短板”。 不断扩大亏损和负债的科大讯飞医疗能否在“AI+医疗”理念下打好一手好牌? 这还有待观察。
“AI+医疗”位居行业头把交椅
全国医院的覆盖率不到1%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医疗人工智能行业的市场规模显著增长。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从2018年到2022年,该行业的规模从18亿元增加到6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91%。预计2022-2032年,行业规模将增至311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66%。
科大讯飞医疗招股说明书。
选盐者了解到,医疗AI提供的服务可以覆盖医疗机构和患者,前者占据了大部分市场。
2022年医疗机构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为5246亿,占比约76%,2018-2022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65%,预计从2022年到2032年,其市场规模将从52亿元增长至227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58%。
从行业现状来看,医疗机构人工智能行业碎片化程度高,竞争激烈。 2022年,CR5的总市场份额仅为216%。其中,科大讯飞医疗以4营收55亿元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87%;拿 3紧随其后的是营收55亿元,市场份额为68%;云志生与1营收11亿元排名第三,市场份额21%。而排名前5位的公司加起来还不到30%的市场份额。
科大讯飞医疗招股说明书。
足以看出,布局这条赛道的玩家在未来仍然有很大的机会争夺巨大的市场份额。 但这也意味着,头部企业目前的优势并不突出,未来能否在赛道上站稳脚跟存在争议,很有可能被后来者超越。
科大讯飞医疗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相较于其他AI医疗企业,科大讯飞医疗没有做辅助诊断和医学影像业务,也没有在客户群体上率先从三级医院突破,而是选择先在较多的基层医疗领域积累资源。
据公开资料,我国的医疗机构可分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等医疗机构。 截至2022年底,中国共有979768家基层医疗机构和36,976家医院。
然而,尽管科大讯飞医疗目前专注于基层医疗,但扩张规模并不大。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科大讯飞医疗产品已覆盖426个区县的5.2万家基层医疗机构、189家**医院和35家二级医院。
可以计算出,科大讯飞医疗对全国区县总覆盖率约为14%,基层医疗机构覆盖率约为5%,医院渗透率不到1%。 显然,科大讯飞医疗虽然选择了另辟蹊径,但与它仍然没有明显的差距,而且以目前全国医疗机构的覆盖率,远远不足以对竞品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50%以上的收入来自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
根据招股书,科大讯飞医疗的主营业务可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服务、为甲级医院提供服务、为患者提供服务、提供区域健康信息平台解决方案。
目前,科大讯飞医疗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业务收入占比仍处于领先地位。 2022年,科大讯飞医疗基层医疗服务、医院服务、患者服务、区域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四大业务实现营收298亿元,434860,000元,368940000元,93419万元,占当期总收入的比例。 8%。
2021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科大讯飞医疗营收为37亿元,47亿元,32亿元。 其中,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收入占比超过50%。
在招股书中,科大讯飞医疗还具体解释了向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服务背后的业务运营逻辑。 以浙江诸暨市为例,通过接受浙江省诸暨市基层医疗机构AI项目,科大讯飞医疗的智能助手覆盖了诸暨市全部23家基层医疗机构和340个村级卫生站。 科大讯飞医疗可提供AI辅助诊断建议、电子病历标准化和处方审核服务。
财经数据显示,在科大讯飞医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收费中,诸暨市等智能医疗助手是2022年的主要收入来源在98亿元的营收中,智能医疗助手营收达到217亿元,慢性病管理收入8069万元。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激增,各大科技公司纷纷抓住机遇,推出覆盖医疗领域的AI模型。 比如,国内首个工业级医疗模式“灵益模式”正式发布,JD.com 也在积累了超过亿条真实医患会诊的医患对话数据的基础上,推出了“精益千寻”医疗模式。
科大讯飞继2023年5月推出“星火认知模型”后,同年10月,科大讯飞推出专属医疗行业的科大讯飞星火医疗模型,并发布了搭载讯飞星火医疗模型的“讯飞小艺”APP。
科大讯飞医疗总裁陶晓东表示,由于医疗的严肃性、敏感性、专业性等特殊性,医疗领域的大模式不是简单的“从0到1”,而是需要深度融入医疗场景,才能满足临床实践的真实需求。
根据招股书,科大讯飞医疗专有的科大讯飞星火医疗模型已应用于300多个医疗场景,在自然语言处理(“NLP”)的任务维度上,包括专家级医学知识图谱问答、临床语言理解、医疗文档生成、疾病诊断与推荐、多方轮医疗对话、多模态交互等六大维度,均超越GPT。
目前,科大讯飞星火医疗模型已成功应用于“科大讯飞小艺APP”等产品,未来将进一步应用于“智能医疗助手”等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场景,进一步提升AI助手的诊疗能力。
三年累计亏损近3亿元
提高“造血”能力是重中之重
从业绩来看,科大讯飞医疗近两年业绩亏损持续扩大。 从业内角度来看,尚未具备造血能力的科大讯飞医疗独立上市,也是科大讯飞缓解压力的重要举措。
招股书显示,从2021年到2023年前三季度,科大讯飞医疗的营业收入为372亿元,472亿和324亿美元; 毛利为188亿元,231亿和179亿美元; 毛利率为: 9% 和 552%。同期,公司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761390,000元,-7973230,000元和-24亿元; 扣除非净利润1428万元,-8356090,000元和-216亿元。
至于公司亏损的原因,科大讯飞医疗解释称,主要是由于公司在研发和销售费用上的持续投入。 不过,科大讯飞预计2024年调整后的净亏损率将下降,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净利润。
招股书显示,从2021年到2023年前三季度,科大讯飞医疗的研发费用为16亿元,242亿元和196亿元,相当于营业收入。 2% 和 603%;同期销售费用为09亿元,16亿元,13亿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7%。
在招股说明书中。
财务数据显示,研发费用和营销费用的大幅增加导致了公司成本的短期飙升。 2023年前三季度,科大讯飞医疗研发费用再度增加113%。
因此,尽管科大讯飞的毛利率长期高于50%,但仍然难以覆盖销售费用和研发支出。 从公司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覆盖情况来看,科大讯飞医疗仍需继续投入市场拓展,债务压力也在加大。
截至2023年9月30日,科大讯飞医疗录得净流动负债为19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57699万。
值得注意的是,科大讯飞医疗在招股书中也直言不讳地表示“面临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 公司应收账款高且持续增加,共计236亿元,336亿和483亿元,占同期收入。 19% 和 14907%。
可以看出,科大讯飞医疗三年累计亏损近3亿元,负债规模持续加大。 因此,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科大讯飞对科大讯飞医疗的分拆具有“甩包袱”的意思。
2023年前三季度,科大讯飞实现营收1261亿元,同比减少037%;净利润仅为9936万元,同比下降76%。 2022年,科大讯飞医疗业务收入仅占总收入的1%25%。换言之,科大讯飞医疗对科大讯飞营收的贡献仅为2%左右,但却是1亏损7亿元拖累母公司业绩。
科大讯飞还表示,从资产结构优化的角度来看,科大讯飞医疗的分拆上市将有助于其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融资效率,降低整体资产负债率。
而且,分拆完成后,科大讯飞仍将保持控制权,相关子公司仍为科大讯飞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子公司,其健康、良好、稳定的增长有利于母公司及母公司股东的长期价值最大化。
可以看出,即使AI赛道火热,对于科大讯飞医疗来说,盈利和造血能力仍然是公司的一大“痛点”。
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认为,目前港股对医疗板块相对灵活,上市并不难。 不过,作为一家无利可图的企业,如果科大讯飞医疗未来的增长前景不明朗乐观,那么上市后的估值和流动性可能不太好。
也有专家分析,科大讯飞医疗若能成功上市,需要发挥其在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市场认知度和覆盖率,提升自身盈利能力和造血能力是重中之重,否则就算能成功上市也走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