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路过商场,平日中午,**明显难得一见。 但是有两家商店非常热闹。
一个是进口炒菜机的产品体验店。
只见店里挤满了衣着考究的银发老人,除了带着孩子的母亲,大家围成一个大圆圈,中间是唱京剧的老师,是表演书法的孩子,外围是忙着录视频的摄影师。
我查了一下这家店的产品,**也惊艳了,全都上万,相当于一台集榨汁机、破壁机、蒸煮机、豆浆机、面团机、蒸锅、炒锅等厨房小家电功能于一体的炒菜机。
我咨询过一位买过类似产品的朋友,她告诉我,这个产品的销售方式和卖保险差不多,而且销售都是在熟人圈子里卖货,甚至把亲戚朋友发展成自己的下线,他们会在店里举办这种家庭嘉年华客户年会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一个非常热闹的是寿司店,看起来不起眼。 唯一特别的是,门口有一则醒目的广告,上面写着“所有产品10元起”。
周一中午一点,等候时间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94(当时的电话号码是530),店员告诉我,预计等待时间大约是45分钟(最后,我居然等了一个小时)。
这家我以前听说过的餐厅据说是日本最有名的平价寿司连锁店。 虽然作为北京第一家门店,有新的顾客聚集效应,但周一中午等一个小时确实有点超乎预期。 不过,我还是决定试一试,一是当时没太饿,二是试错成本不高,毕竟全场都是10元(起)。
在我等待的时候,我观察了人群。 他们中大约有一半是和我这样的孩子在一起的(现在是寒假,也许父母会带孩子去商场上兴趣课),另一半是和朋友聚会的年轻人(他们会面对面坐着,在手机游戏中互相交流)。
在我进店之前,我其实有点迷茫。 北京实惠的寿司选择不多,比如全国连锁店,店铺多,而且便宜,为什么这么多人要来这里? 直到我吃了它,我才明白。 这种平价寿司和正贤是完全不同的客户群体。
正贤是日式快餐,这个产品是板前寿司(寿司师傅会在你面前捏的那种)。 生鲜顾客单价60左右,传统板前寿司单价200多,这种平价寿司单价刚好100多。 这顿饭,我带孩子吃了241,其实也不算便宜。
要知道,板前寿司是具有强烈仪式感的高端日本料理的代表,也是北京最常见的中高档日本餐厅。 以最经典的金枪鱼中腹和金枪鱼肚寿司为例,想要厨师在你面前捏的仪式感,价格至少是一致的。 这款平价寿司摒弃了盘前的仪式感,采用电子传送带送餐,金枪鱼肚肚的定价一致。 折扣超过 50%。
也就是说,这款平价寿司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并不是因为它简单的平价(毕竟比它便宜的还有很多),而是因为降维的打击——它吸引了很多原本消费中高端板前寿司的人。 我曾经在北京刷了一位日本美食博主第一次签到,给了很好的评价。
下午3点,当我从这家寿司出来时,门口还有人在等着。 店铺公告还在说,目前就餐高峰等候时间较长,敬请谅解。
我碰巧也认识北京一家日本餐厅的老板,他最近生意不好,只在晚上营业,为了吸引周围的上班族中午吃饭,他开始尝试中午在餐厅提供单点菜肴。 同样的午间生意,这么大的差别,确实很感慨。
也许有人会说,这并不奇怪,消费降级。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需求的多样性仍然值得研究。 从10家降到9家,或者降到3家,可以说是消费的降级,但为什么之前人均200+顾客要排队吃人均100+平价寿司,而不是60个真正平价寿司呢?
在降级的过程中,我们能放弃的,是仪式感,是菜品的丰富选择,还是新鲜的味道? 这些都不能用简单的消费降级来解释。
即使是那些购买了数以万计的烹饪机的人,也可能受到消费降级的激励。 因为他们的目标是减少外来食品的购买。 例如,在健身餐厅购买少于 68 杯的健康果汁,然后在家自己制作; 少买各种上千个网红锅,不如买一套全自动全功能一体化的。
在我看来,值得讨论的消费降级不仅仅是支出的减少,而是消费意识的改变。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最近有报道称优衣库已成为二手硬通货。 很多人都会在二手**上购买别人穿的旧衣服,其中优衣库最受欢迎。 有人分享说,他花了299买的轻便羽绒服穿了一个冬天,又卖了150条挂咸鱼。
乍一看,这听起来像是不择手段的省钱尝试。 其实,人们购买二手优衣库的原因有很多,而且不仅限于省钱。
有些人喜欢优衣库的早期风格,包括有限的合作; 也有人觉得原价买太侮辱智商了,因为优衣库降价的频率太高了; 当然,也有人只是觉得原价贵,不介意二手痕迹,想找个便宜货。
在二手平台上搜索优衣库甚至打开了一个特殊的细分选项。
消费逻辑类似于奢侈品古董和珠宝拍卖。 有讨价还价的成分,但这不仅仅是为了便宜。 需求中更核心的变化是,“买二手衣服”不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这一变化对曾经喜欢炫耀标签消费的中产阶级来说影响很大。
但如果将来像日本一样,节俭成为全民的消费意识,那么类似的冲击和变化将会很多。 当然,这将带来新的机会。
如果我们回到经济学中需求的定义,需求是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 所谓消费下调,主要集中在购买力上,而真正悄然改变的,是购买欲望。
过了很久,大家的想法都变了,购买的欲望也没了,想要减少开支,首先要削减的就是这部分需求。 但你说只要经济好转,这部分需求就会回来吗? 很可能不是。 那么这可不是简单的消费降级就可以解释的。
这或许也是流行语“不是xx买不起,xx更划算”才能流行起来的心理基础。
资料来源:DT Business Observer。
总之,在减少消费的背景下,讨论消费欲望和意识的具体变化,比单纯感叹消费降级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