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2024年的钟声已经敲响。 当我们回首2023年,艺术世界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不仅描绘了挑战与变化,更描绘了创新与繁荣。 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打开这幅画卷,回顾一下今年艺术界的重要时刻。
博物馆正朝着高质量发展迈进
2023年,中国美术馆将迎来建馆60周年。 **总书记在给中国美术馆老专家和艺术家的回信中,对中国美术馆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这也为我国各级美术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多年来,中国美术馆在展览策划、藏品研究、社会审美教育等方面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经验,每年国家美术馆藏品的精品展季就是明证。 2023年是国立美术馆藏品展季的第12个年头。 无论是中国美术馆的“水韵语境:20世纪以来的八大山人、石涛与中国写意画展”,还是中国美术馆的“刀印铭文优雅——中国画院收藏的20世纪木刻版画”,还是浙江美术馆的“为什么素描——素描艺术研究展”, 北京美术学院的《北窗高高的——戴泽的北京》和安徽美术馆的《春风雨湿润寂静》。安徽现代艺术教育先锋郑震先生特展“......它们都成为社交账号上的“热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入馆。
事实上,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美术馆行业出现了许多问题和挑战,为了积极应对困难,一些地区建立了不同规模的美术馆联盟。 如湖南省、湖南省、江西省美术馆馆际联盟、山东省美术馆联盟、江苏省美术馆馆际联盟、长三角美术馆合作机制、成渝经济圈美术馆联盟、安徽省美术馆联盟、 东莞省美术馆联盟。作为一项创新举措,博物馆联盟的诞生和运作,为美术馆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视野。
主题艺术创作彰显时代气息
一个时代必然会产生突出时代气息、观察现实生活的艺术杰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题创作逐渐成为新时代艺术创作和研究的重点。 新时代正在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社会现实,在艺术创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 今年,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融合之美——”一带一路“十周年艺术展、中国画院主办的”中国画院'一带一路'艺术展(首展)“、广西美术馆举办的”筑新丝绸之路之梦——'一带一路'主题艺术创作项目展“,都生动地展现了“一带一路”的建设,诠释丝绸之路的精神,也将中国艺术置于国际视野中,促进中外艺术家的交流互鉴。丰富了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艺术研究内涵。
2023年,中国将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 无论是“守一江清水——中国画院长江主题艺术展”、“黄河颂——宁夏生态文明建设主题艺术展”,还是“绿水青山是金银山”大型系列山水画展在潇湘,一系列创意项目和展览展现了中国山川之美, 文化之美,新时代精神气息。
在四川成都召开的全国艺术高峰论坛上,多位专家就新时代主题艺术创作的语言、风格、艺术观念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新时代的美——中国美术馆成立60周年”现场,中国美术馆馆长吴维山为观众讲解了作品。
丝绸之路传承韵:和河运动音乐(中国画) 王迎春、杨立舟、杨震.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展现了时代之美
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是当今最引人注目的话题之一。 近年来,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为我们揭示了一种新的审美理念。 2023年,第19届亚运会杭州开幕式,将以科技创新的力量彰显东方美学的独特吸引力和号召力,向世界呈现一场具有“中国特色、亚洲风情、辉煌”的盛会。 可以说,本次开幕式通过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生动地展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在“第四届中国设计展暨公共艺术展”上,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水下机器人、AI智能纠错健身服等,都直观生动地展现了科技与艺术融合之美。
随着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逐步深化,培养“艺术+科技”复合型艺术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诉求,也是时代的呼唤。 一些艺术院校已经“试水”,设立了相关专业或研究实验室。 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公布2022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审批结果的通知》中,共有9所高校在本科阶段新增“艺术与技术”专业。 AI是清华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毕业展的热点。 基于基于人工智能的艺术教育平台,学生学习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应用的多种可能性; 同时,它吸收和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并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艺术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2023年初,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促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鼓励文化生态保护区和符合条件的传统村落、古街古镇设立非遗工作坊、展览馆、传承体验中心(点)、代表性传承工作室, 等,从而因地制宜地整合和发展旅游业,使传承人、村民、居民成为旅游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其中,无论是传统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直接产品,还是以传统艺术为元素创作的文化创意衍生产品,都更容易搭载旅游发展与文旅融合的快车,在纪念品、纪念品等旅游产品上具有较大优势。 此外,由于传统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容易开发、生产和贸易,传统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丰富旅游商品内涵的主力军之一,也是艺术赋能乡村建设的另一条路径。
此外,许多艺术院校在艺术乡村建设和乡村美育方面有着长期持续探索,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乡村的实践机会,也对当地乡村景观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2023年,时隔两年,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所对近十年来“美丽中国”建设中的300余项民族艺术实践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全国首个“美丽中国案例库”。 这些案例真实地反映了如何通过文化艺术创作激活当地社会的创新能量,形成自力更生、共创的发展机制。
以美丽中国为例。
2023年首届湖北省青年艺术展现场。
中国嘉德2023秋季拍卖会“当代艺术之夜秀”。
青年艺术人才队伍正在逐步壮大
青年作为艺术创作的新生力量,代表着艺术产业的未来和希望,一直是艺术界持续关注和重点培养的对象。 从第七届全国青年美展、第五届山东青年美展、2023首届湖北青年美展、第十七届上海青年美展,我们可以一窥青年艺术创作的现状和趋势。 越来越多的青年艺术家参与国家主题创作,在各类展览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优秀的艺术作品不断涌现。 此外,当代青年艺术家在创作理念和题材选择上也更加多元和开放。 在艺术语言方面,当代青年艺术家除了传统的创作手法外,在学习和运用新的艺术媒介、材料和形式方面也更加开放、大胆和创造性。
青年策展人队伍的成长,是策展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作为国家级策展人才支持培养项目,文化和旅游部发起的“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已组织实施多年,2023年共评选项目10个。 文化和旅游部通过选拔、培训、专家一对一指导和资金支持,支持青年策展人,打造了一批优秀的青年策展项目。 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也更加注重青年策展人的培养,不断为青年策展人举办“策展与未来”系列学术研讨会。 在策展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在策展中把握时代主题,在策展中提升展览的文化影响力,是2023年“策展与未来”系列活动的关键词。 本系列活动的举办,为众多青年策展人、学者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艺术品市场实现理性增长
2023年上半年,随着拍卖业务活动恢复正常,艺术品拍卖市场在2023年上半年呈现出强劲复苏迹象。 根据雅昌指数:2023年上半年艺术品市场报告,2023年上半年,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经营状况,市场规模明显高于以往皇冠疫情。 数据显示,拍卖场次为81,549件(套),成交量为45,363件(套),同比增长。 42%;总营业额为16915亿元,同比增长6095%。专家表示,这与市场活动增加以及2022年秋季拍卖推迟到2023年上半年有关。 但不可否认的是,拍卖公司内部仍存在多重压力,如公司复工复产、招标困难等。 从近两年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内文物艺术品市场仍面临巨大挑战。
同时,数字化创新为市场注入了新的动力。 目前,拍卖市场呈现出新的变化:线上拍卖嘉年华、现场拍卖、免费拍卖等线上交易形式成为市场新趋势。 数字化创新不仅体现在交易形式上,还体现在拍卖行的“一级市场化”、即时购买等新模式的引入,如苏富比的BuyNow、Phillips Dropshop、保利香港的“即时购买”,打破了传统的拍卖市场模式,让购买更加便捷,这是拍卖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寻求突破的体现。 3D拍品的预展也是艺术市场数字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尝试。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艺术市场将持续增长。 随着中国高净值人士对艺术品投资的热情和文化艺术消费的增加,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全球的地位也将进一步提升。
责任编辑:苟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