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州舞龙表演。
一面是水和土壤,一面是艺术。 “社火是春节民间庆祝活动的一种自我表演和自娱自乐活动的总称,包括踩高跷、跑旱舟、舞狮龙、扭阳阁等一系列表演,深受我省各地人民的欢迎,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历史上,辽宁地处草原、农、渔、猎文化交汇处,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民俗社区火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温馨、欢腾、奔放、力量、英雄、武术等区域文化特色,大连、本溪、朝阳等地的社区火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农历一开,我省各地社火队的“领导”们就开始组织活动,准备道具,组织排练和......这很有趣。
近年来,社火文化在我省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传承,无论是朝阳社火的“黄河阵”,还是本溪的“五舍火”,还是锦州的舞龙等,都在回归群众生活,在创新中传承和发展。
锦州舞龙已有14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锦州市西门外古城(现大连金浦新区友谊街园艺村),古称西门围龙舞、舞龙灯,又称园艺舞龙,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是辽南地区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民间舞蹈形式,是东北地区唯一的舞龙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州舞龙已经传承了10代,有100多人,其中传承人年龄最小的6岁,年龄最大的70岁。
朝阳县北四家子乡的民间艺术家们正手持双锤演奏《黄河阵》。
朝阳县国营嘉家店农场举办的杨歌表演吸引了大批群众前来欣赏,节日气氛浓厚。 摄影:辽宁**特约记者邱义军。
2008年,朝阳社火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扩展项目,在朝阳县、建平县、凌源市等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公众基础。 朝阳社火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各有特色,有北四家子乡百余人的“黄河阵”,太子乡的“后亭”和“九女船”,西乌家子乡的“八出夜”和“跑黄河”, 木头藤子镇的“寸高跷”,嘉家店农场的“大高跷”。
本溪舍火又称“五舍火”。 在出场之前,通常要安排兵力,将军在前,兵在后,展现出古战场的气势。 演出前,演员们不仅要画脸以显示身份,还要穿上战裙、快靴、花盔、背上旗帜。
本溪社火演员正在化妆,准备排练。
拥有100年历史的本溪社火,又称“五舍火”和“五羊阁”,于2008年6月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表演中,用矛、阔剑等十八种兵器展现“武道”的威力,通过面部妆容体现故事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服装主要包括战裙、快靴、花盔、旗帜等。 当平日的农民们化好妆,穿上好戏服,瞬间化身为剧中英雄,传承了本溪社火的非遗工程。
此外,还有以强悍、勇猛、英勇著称的抚顺满族洋阁,以及以欢腾奔放的火气滔滔闻名的海城洋阁......我省的社会之火活动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篝火表演不仅是当地人的热门自娱自乐活动,也是吸引外国游客的景点。
社会之火不仅是告别旧迎新,更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希望新的希望、新的追求、新的梦想能在新的一年里体现在现实中。
辽宁**记者杨景秀 本期**由辽宁**记者杨景秀除签名外。
新时代,辽宁是便宜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