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化学研究所2月21日发布讣告:中共党员、中科院院士、中国著名物理化学家、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朱启和因医药无效于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讣告称,按照朱启和院士的遗愿和家属的意见,遗体捐献,葬礼简单,没有举行告别仪式。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根据中科院官网院士信息,朱启和院士主要从事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1924年7月12日出生于北京。 1947年毕业于**大学化学工程系。 他于1951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化学博士学位。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据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官网介绍,朱启和院士1951年春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化学系任教。 1952年冬,他被调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在那里长期教授物理,并参与了核反应堆设计和多个激光应用项目。 1978年调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负责超导磁体、超导微波腔、激光加速等科研项目。 1981年调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负责建立分子反应动力学实验室。 朱启和院士利用分子束和激光成功研制出具有国际标准的大型实验装置6项,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在分子光解研究中,得到了碘烷烃、卤代烯烃和酮的光解规律,并提出了微观反应机理。 在团簇研究中,首次发现了一类新的含氢碳团簇,提出了圆柱形结构,还发现了一系列金属和硫的二元团簇,并获得了其组成、稳定性、光解规律和团簇形成动力学。 朱启和院士利用飞行时间质谱和光电子能谱研究了分子的多光子电离和解离动力学。 利用时间分辨红外发射光谱研究了自由基反应和分子碰撞中的振动能量传递。 新建的飞秒激光系统还用于研究分子在电子激发态下的振动弛豫。
数据映射。 资料来源:@光明**朱启和学以继发,学风端正,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自己严于律,为人真诚、热情、大方。 当时,实验室经常加班加点,没日没夜地做实验,安装调试新仪器。 有些实验,如激光光解平移动能谱仪的实验,需要积累几千到几百万倍的数据有些实验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完成。 朱启和总是早到晚归,通宵跟班,精心安排工作。 一次实验成功了,朱启和兴奋地和大家分享了“只有研究人员才能体会到的快乐”。 一旦实验出现问题,哪怕是意外人为的,作为带头人,他也不会严厉批评,而是耐心地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作为一名教师,朱启和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作风的教育学生必须能够使用他们的大脑和双手。 他的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熟悉和使用实验设备的练习,然后能够拆卸和改进实验设备每个学生都应该学会能够独立做实验,学会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鼓励和重视学生的新想法和新见解。 据哈尔滨工程大学教育发展协会官网报道朱启和院士历来热心助学扶贫,生活虽然简单,但在助学扶贫上从不吝啬钱财。 他一直注重人才的培养,关心青年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坚信“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他认为,扶贫助学子,扶贫助学子,是为未来推动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储备力量。2月22日至24日,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设立朱启和院士纪念馆,向社会各界致敬。 **:中新社、中新网、中科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报、哈尔滨工程大学教育发展协会等
再!厦门所有班级注意!
厦门最新**!立案调查!
祝贺!他们结婚了,网友:真是强队!
到个位数?!但不要......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