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成立70周年的中国***,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交出了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绩单——汽车年度出口量首次位居世界第一。 其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势头强劲,今年1-10月接近100万辆。 可以看出,自主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已经成为汽车的主要制造国和销售国。 那么,新能源是否走向海外,中国距离成为汽车强国还有多远?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今年1-11月,我国汽车出口总量达到441辆销量20,000辆,同比增长58%。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将达到522辆10,000辆,同比增长57辆4%。今年前11个月,日本汽车出口总量仅为399万辆,同比增长15%,但2023年全年的最终结果预计仅为430万辆。 也就是说,由于今年上半年汽车出口超过日本,今年中国汽车出口将正式位居世界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跻身第一,对中国汽车工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图片来自NHK新闻。
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也显示,2022年人数为67人9万辆,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出口总量将大幅增长。 在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上,助推新能源汽车成为当务之急。 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被视为工业经济稳步增长的“压舱石”。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线方向,也是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强劲,正在成长为新的经济引擎。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零售渗透率、市场份额均出现可观增长。 但与此同时,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并不“遥遥领先”,出口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尽管如此,新能源汽车领域已逐渐成为助力我国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汽车强国”的主要支柱。
“稳步前进”是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大特点。 销量方面,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07辆40,000 和 10260,000辆,同比增长39辆2%和30%。 截至11月,新能源汽车年产销842辆60,000 和 8304万辆,同比增长34%5% 和 367%,市场占有率30%8%。
具体来看,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2辆90,000辆,同比增长11辆7%,同比增长339%;出口放缓至970,000辆,下降21辆8%,同比增长16%。2023年1-11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为721辆2万辆,同比增长31辆7%;109号出口10,000辆,同比增长83辆5%。总体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仍保持高速发展。
回望2023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在低起点下将呈现逐步复苏的态势,但整体仍将呈现良好的上升态势,属于“稳中求进”的良性发展。 今年前两季度,受月度销售透支、补贴政策退出等因素影响,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较去年下半年月度销量大幅下滑。 同时,随着特斯拉和燃油车的大幅降价,国内不少新能源汽车企业纷纷跟进降价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行业的“内卷”。 尽管如此,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仍经受住了市场压力,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值得肯定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内,供需之间没有出现较大差异,总体安全稳定得到保持。
综上所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相当,具有韧性和韧性,具有一定的抗风险和承受压力的能力。
在市场细分方面,根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乘用车协会”)的数据,2023年1-11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前10名中有9家为国产品牌。 其中,比亚迪以35分获胜3%的绝对优势位居榜首。 进入新能源时代,我国汽车工业逐渐从“追随者”转变为“引领者”。
今年,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也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加而增加。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1-11月,共售出1297辆中国品牌乘用车8万辆,占乘用车总销量的55%8%,份额比去年同期增加6家6%。应该指出的是,这也是自2006年以来的最高值。
根据乘联会的销售比例数据,自主品牌已成为中国车主的首选,对德国、日本等燃油车时代的热门派系有很大的领先优势。 2023年,中国品牌将占据52%的市场份额,超越众多国外品牌,成为中国市场的主流。 其中,自主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据中国乘用车协会统计,2023年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首次超过40%,达到404%。这意味着,在中国每售出10辆汽车,就有4辆是新能源汽车。 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统计,2022年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229%。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模仍在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增速一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也在不断上升。 尽管 2020 年有所下降,但从 2019 年的 52 个下降全年 4% 至 40%8%,但在 2021 年反弹至 52%,次年突破 60% 大关,达到 62%5%。从2023年1月到10月,中国占全球份额的62%,第四季度达到676%。中国已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在出海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首先,燃油车仍是我国汽车出口的主力军。 虽然出口量很大,但必须注意的是,燃油车的影响力和产品实力还是合资企业或国际品牌。 数据显示,在中国汽车出口中,合资品牌占比很大,而中国完全自主品牌燃油车的出口表现并不那么强劲。 外资车企代工仍是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现状之一。
特斯拉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公司,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和乘用车出口总额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2022年,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电动汽车大部分是中国生产的美国和欧洲汽车,而中国本土品牌汽车中只有40%是生产的。 其中,特斯拉中国2022年出口了30万辆电动汽车,相当于其年产量的40%以上,其中大部分销往欧洲市场。 此外,宝马和雷诺还将通过在中国的合资公司生产ix3和Dacia Spring,出口到欧洲市场。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自主品牌还在出海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23年,超过30万辆商用车将在霍尔果斯港清关。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红旗、比亚迪、吉利、理想等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中国出口的每三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电动乘用车。
去年,比亚迪、哪吒汽车、长安汽车等独立车企宣布将在泰国建海外工厂。 此前,上汽集团和长城汽车通过泰国工厂进入东南亚市场。
除车企外,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企业,以及均胜电子、拓普集团等汽车零部件企业都在加速海外扩张。 中国的***已经正式从“投入”转变为“输出”。 虽然总体规模尚不大,但发展势头强劲。
这显示了中国汽车出口的现状,即外资车企的代工仍占中国汽车出口的一半,而中国自主品牌仍处于追赶阶段。 但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发展,自主品牌出海的速度将不断加快。 此刻最重要的是既要积极又要被承认,要冷静和耐心。
总体而言,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里程碑,但不能自满。 一方面,无论是去年产销量突破3000万大关,还是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半,都能充分体现中国工业的巨大进步; 另一方面,国内出口占比相对较小,新能源汽车出口分散的困境依然存在。 然而,这反映出我国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从“数量”向“质量”的发展转变。 离汽车强国不远,在骄傲之前,请冷静下来,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