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确定,创建低碳工业园区包括:
(一)大力推进低碳生产
加强低碳生产设计,聚焦工业生产源头、工艺、产品三大关键点,将低碳发展理念和方法落实到企业生产全流程。
通过原材料替代、生产工艺改进、设备使用提升等措施,提高园区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重点用能产业低碳转型; 从而减少工业生产中化石能源消耗的碳排放,减少工业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积极推动低碳新产业发展,培育一批引领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低碳产业和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推动园区产业低碳发展。
完善工业能源消费结构,推广分布式能源,建设园区智能微电网,提高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生产过程中的比重。
优化产业链和生产组织模式,建立企业与产业互联互通、耦合共生的低碳产业链,推动资源集约化利用、废弃物交换利用、废水循环利用、能源梯次利用。
制定严格的园区低碳生产和准入标准,对高碳落后产能和企业进行强制淘汰,对园区内企业和新项目实施低碳门槛管理。
(二)积极开展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
建立低碳技术创新研发、孵化、推广和应用公共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企业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和产业化。
瞄准世界新一代低碳技术的发展方向,积极支持重大原创核心低碳技术研发,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引领中国工业低碳发展。
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化、零排放技术,用低碳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组织开发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低碳工艺和低碳装备,促进低碳新产业发展。
围绕先进适用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制定推广低碳技术实施方案,推动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带动重点行业碳排放强度大幅降低。
建立低碳技术创新推广应用激励机制和融资平台,提升园区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和推广应用水平。
(3)创新低碳管理
建立健全园区碳管理体系,编制碳排放清单,搭建园区碳排放信息管理平台,加强从生产源头、生产过程到产品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管理。
加强企业碳排放统计、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企业碳排放数据管理和分析体系,挖掘碳减排潜力。
加强企业碳管理能力建设,增强企业低碳生产意识,提高碳管理水平。 鼓励和支持园区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和有偿收购交易排放权市场机制。 实施低碳产品认证体系等,通过多种渠道探索企业碳管理新模式。
(四)加强低碳基础设施建设
制定园区低碳发展规划,完善空间布局,优化交通物流体系,实施园区内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低碳智能化建设或改造。
加快淘汰小型锅炉等低输送供能设施,推广集中供热和热电联冷设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推广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鼓励在建筑和交通设施中安装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提高园区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
完善园区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系统,以及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废弃物资源的利用率。
制定并实施低碳厂区标准,加强新厂区低碳规划设计,加强既有厂区节能改造,提高厂区运行能效,降低厂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五)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开展多方多层次的国际合作,把园区建设作为我国低碳产业国际合作的实验平台、交流平台和示范平台。
加强低碳技术国际合作,跟踪国际低碳技术研发前沿领域,积极引进前沿低碳技术,建立健全低碳技术合作研发、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机制。
加强低碳管理合作,利用现有国际合作机制、渠道和资金,积极开展温室气体核算、监测和核查等合作,开展企业温室气体管理能力建设,引进低碳产品认证等先进的碳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碳管理水平。
创新低碳产业国际合作机制,探索形成园区层面国际合作机制,促进市场运作,拓展国际合作领域。 加强园区低碳发展的国际宣传,通过举办国际论坛、参加国际展览等方式展示园区低碳发展成果。
如果您对双碳业务有任何疑问或需求,请随时联系老牛碳中和团队。 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全面的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