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发表文章称,2023年清洁能源产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估计为11。4万亿元(1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0%。清洁能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使其成为中国经济和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可能有助于中国加快能源转型,并增加海外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融资和开发。
2023年,清洁能源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达到创纪录的11%4万亿元(16万亿美元),它在总投资增长中所占份额,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任何其他部门。
一项基于官方数据、行业数据和分析报告碳简报的新行业分析显示,去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大幅增加,特别是:太阳能、电动汽车 (EVS) 和电池等所谓“新三”产业。
分析显示,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和电池的太阳能发电和制造能力是2023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的重点。
在本分析中,我们对“清洁能源”行业进行了广泛的定义,包括可再生能源、核电、电网、储能、电动汽车和铁路等。 这些是中国能源生产和使用脱碳所需的技术和基础设施。 )
分析的其他主要发现包括:
清洁能源投资同比增长40%最多 6 个3万亿元人民币(8900亿美元),这一增长占2023年中国经济投资增长的全部份额。
2023年,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8900亿美元投资几乎相当于全球化石燃料投资总额**类似于瑞士或土耳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考虑到产值,清洁能源行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达到11个4万亿元(1.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0%。
因此,清洁能源行业成为中国整体经济增长的最大驱动力,占2023年GDP增长的40%。
没有清洁能源产业的增长,中国GDP将无法实现“5%左右”的增长目标,而只会增长3%0% 而不是 5%2%。
清洁能源投资激增之际,中国房地产行业已连续第二年萎缩。 这种转变将:清洁能源产业被定位为中国能源和气候部门的关键部分,也是其更广泛的经济和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产能过剩的阴影意味着中国的清洁能源投资增长——以及总体上投资驱动型经济模式——无法无限期地持续下去。
这些新兴产业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使中国在全球向清洁能源技术转型中具有重要的经济利益。
然而,这也给试图将其气候战略与国内工业增长联系起来的海外政策制定者提出了问题。
清洁能源是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热潮意味着该行业占2023年中国经济投资增长的全部份额,而其他领域的支出正在萎缩。
2023年,中国清洁能源领域投资预计为63万亿元人民币(8900亿美元)。与 4. 2022 年相比6万亿元,同比增长17万亿元,同比增长40%。 总体而言,2023年清洁能源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3%,高于一年前的9%。
分析表明,尽管中国总投资仅增长了15万亿元,但清洁能源占了全部增长,而房地产等行业的投资却萎缩了。
下图说明了这一点,并突出了清洁能源投资集中在所谓的“新三”领域,即太阳能、储能和电动汽车。
清洁能源也是中国整体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约占所有行业GDP同比增长的比重做出了贡献。
2023年中国按行业(左)和整体GDP增长(右)的贡献以万亿元人民币衡量。 “新三合一”是指太阳能、电动汽车和储能。 **由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 (CREA) 为 Carbon Brief 进行的分析。 图表由Carbon Brief制作。
包括商品和服务价值在内,2023年清洁能源行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估计为114万亿元(1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0%。
这意味着2023年清洁能源将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9%0%,高于 2022 年的 7增长了2%。
如果不考虑清洁能源行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2023年中国GDP将仅增长3%0% 而不是实际记录的 5%2%。
这将使中国无法实现增长目标,因为中国正面临对经济前景日益增长的担忧,包括房地产危机和人口下降。
清洁能源在2023年推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其成为中国更广泛的经济和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将加强中国的气候和能源政策,以及其2030年和2060年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增加该行业的经济和政治重要性。
“新三法”引领清洁能源投资
该分析基于已发布数据、行业数据和分析报告的组合,确切的方法因行业而异,将在后续章节中详细介绍。
下表列出了2023年各行业对中国投资和整体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估计贡献,以及与2022年相比的同比增长。
该分析包括太阳能、电动汽车 (EV)、能源效率、铁路、储能、电网、风力发电、核电和水电,所有这些都是中国能源**和“清洁能源部门”背景下消费脱碳所必需的。
所谓的“新三重奏”——太阳能、储能和电动汽车——都在谈判桌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且都出现了强劲的增长。
我们的分析表明,2023年清洁能源发电和储能容量投资达到17万亿元(同比增长48%),太阳能、电动汽车和电池制造能力投资达到25万亿元(同比增长60%)。
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投资达到14万亿元(+9%,包括电网、电动汽车充电桩和铁路),能源效率投资6000亿元人民币(+15%)。
同时,我们的分析表明:清洁技术部门生产的商品和服务价值达到51万亿元,同比增长26%。
这包括发电、电动汽车销售和太阳能出口的价值,以及通过铁路运输乘客和货物的价值。
太阳的
太阳能是2023年中国清洁技术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太阳能产业投资、商品和服务的总增值从2022年的1万亿元上升至1万亿元5万亿元到25万亿元,同比增长63%。
尽管中国多年来一直主导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和安装,但该行业在2023年的增长是前所未有的。
在安装方面,有两大举措推动了产量的增加,即:“全县分布式太阳能”和“清洁能源基地”计划。
此外,为应对房地产行业的放缓,2023年初出台了一项新政策鼓励在闲置和已建成的建筑用地上发展太阳能产业。
同时,在2023年春季全国两会期间,15个省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已被置于议程的首位。
下图显示了 2023 年前 11 个月中国太阳能装机量增长的详细数据。 (全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估计为200吉瓦,是2022年创下的87吉瓦记录的两倍多。 )
每年1月至11月中国新增的太阳能装机容量,以吉瓦为单位。 数据**:国家能源局。 图表由Carbon Brief制作。
与此同时,中国太阳能制造业在2023年表现出更强劲的增长。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2023年,中国新增多晶硅产能340GW,硅片、电池和组件产能增加300GW。
2023年,我国太阳能产品出口大幅增长。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介绍,今年前10个月,中国出口了56吉瓦的太阳能硅片、32吉瓦的电池和178吉瓦的组件同比增长分别为34%和34%。 然而,由于成本下降,这些太阳能产品的出口额仅增长了3%。
在整体出口增长中,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南亚国家和部分非洲国家的太阳能出口大幅增长。
在本分析中,新太阳能制造能力的投资价值是通过链中每个步骤的平均资本成本来估算的,该成本是根据报告的项目成本编制的。 这使得成本水平明显低于其他文献中报道的成本水平。
分析假定,地方**对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及直接补贴使报告的私人投资增加了30%。
太阳能发电的投资估算是通过将彭博新能源财经新增产能的单位投资成本乘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屋顶和公用事业规模系统得出的。
出口太阳能设备的价值基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报告的2022年和2023年出口增长数据。
我们的分析不包括为国内安装生产的太阳能设备的价值,以避免与已经估算的国内太阳能项目的投资成本重叠。
风能
2023年前11个月,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41吉瓦,同比增长84%。 根据中国银河**的数据,仅在 2023 年,就有 60 GW 的陆上风电有望增加,这是基于前几年的趋势。
此外,2023 年全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增加了 6 吉瓦。
下图显示了每年前 11 个月增加的风力发电量。
我国每年1-11月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千兆瓦。 数据**:国家能源局。 制表:碳简报
预计到2023年底,首批“清洁能源基地”将并网为内蒙古等西北省份陆上风电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批和第三批清洁能源基地将继续推动陆上风电装机容量的增长。
市场也受到旧风电场“重新供电”的推动,这得到了最好的政策的支持该政策主张用较大的风力涡轮机取代较小、较旧的风力涡轮机。
分布式风电的潜力也在积极推动《乡村风电利用行动》。和其他项目。
2023年的海上风电建设起初进展缓慢。 这反映了从海上项目到深海项目的转变,以及从单个项目到更大基地的转变。
海上风电项目还面临着复杂的审批流程,涉及多个监管方面,导致不确定性和安装速度较慢。
然而,这些问题正在得到解决,预计 2023 年第四季度**和 2024 年的海上风电建设将是项目交付的重要一年。
自2021年以来,中国新建的风电项目不再获得补贴。
尽管技术进步降低了成本,但原材料***导致利润率低于太阳能行业,因此风力发电的总投资相对于太阳能较小。
电动汽车
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6%至960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32%。
中国生产的绝大多数电动汽车都是在国内销售的虽然2020年公布的购车补贴已于2022年底完成,但销量依然强劲增长。
国家电动汽车购买补贴是一种金融工具,13年来一直在推动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 它的消失凸显了需求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需求的逐渐转变,使增长更有可能继续下去。
2023年,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销量达到950万辆,同比增长38%。 其中,国内销量830万辆,占中国整体销量的三分之一,出口电动汽车120万辆,同比增长78%。
下图显示了“新能源汽车”(主要是电动汽车)的产销量增长,同时也显示了它们在所有销售车辆中所占份额的增加。
中国所有汽车和“新能源汽车”(NEV)的生产和销售情况,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和中国协会通过Wind金融终端。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右侧显示了新能源汽车在所有新车销售中的份额,以及过去10年的累计份额,作为新能源汽车在道路上的份额的指标。 图表由Carbon Brief制作。
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至少有94个品牌提供300多种车型。 国产品牌占电动汽车市场的81%,比亚迪、五菱、奇瑞、长安和广汽是主要竞争对手。
为了维持这种增长,需要对制造能力进行大量投资。
该分析根据中国国际科学技术促进会(CIAPST)的一项研究估算了电动汽车制造的投资,该研究认为2021年电动汽车制造投资额为07万亿元。
该分析假设,中国国家统计局报告的 2022 年和 2023 年汽车制造能力投资增长中,电动汽车占所有增长,而对传统汽车的投资保持稳定。
这意味着对电动汽车制造的投资2023年,它达到了12万亿元人民币。 这可能是保守的,因为汽油动力汽车的产量正在下降,这意味着投资的相应下降。
该分析分别考虑了电池制造能力的扩张以及电力存储,尽管它是由电动汽车产量的增长推动的。
该分析根据 INE 汽车产量和平均 EV ** 报告估计 EV 生产价值。
这些EV的**包括为EV生产的电池的价值,因此生产的电池的价值不包括在内。
与此同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正在迅速扩大,为电动汽车市场的增长做出了贡献。 2022年,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80%以上的“一线”城市安装了充电站,全国65%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提供了充电设施。
2023年将新增充电桩300多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93万个,私人充电桩245万个。 截至 2023 年 11 月,累计充电点总数达到 860 万个。
该分析估计,2023 年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投资为 01万亿元人民币,按每个充电点平均成本3万元计算。
能效
中国降低能源强度的目标促使各行各业减少单位产出的能源使用,并推动对更高效工艺的投资。
在这项分析中,ESC市场的规模被用作对工业和建筑能源效率的投资。 根据市值排名前10位的能源服务公司的收入增长,市场规模估计将从05万亿元增长到06万亿元。
20年来,中国能源服务业快速扩张,从2003年的1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070亿元。 工业服务业投资一直是主要驱动力,约占总投资的60%。
然而,尽管建筑服务业继续扩张,但受工业增长乏力的影响,2022 年工业能源服务产出大幅下降。
分析显示,中国每年在建筑节能方面的投资为80亿元人民币。 中国“十四五”规划设定了节能和“绿色建筑”的目标,每年翻新和新建绿化建筑面积为8000万平方米。
这只是每年完成的近10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一小部分,因此对总投资的估计相对较小。
电力储存和氢气
中国正在迅速扩大其储能容量。 预计这将大大减少中国对燃煤和燃气电厂的依赖,以满足高峰电力需求,并促进更大规模的风能和太阳能并网。
过去一年,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容量大幅增长在建产能已达167GW,这比一年前的120GW有所增加。
下图显示了截至 2023 年底在建或处于早期开发阶段的抽水蓄能容量的增长情况。
到2023年底,在建或早期开发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容量(以千瓦为单位)。 数据**:全球能源监测、全球水电追踪。
全球能源监测的数据显示,另有250GW项目处于建设前阶段,这表明目前的产能激增可能会持续下去。
在这项分析中,我们假设抽水蓄能的年度投资估计与在建容量成正比,而报告的每瓦 6 美元的建设成本分三年进行。 这意味着:2023年投资金额为03万亿元。
新电池产能的建立是另一个主要的投资驱动因素,估计为03万亿元。 这是基于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报告的新增产能,以及基于公开报告的项目成本估算的单位产能平均投资成本。
2023年,“绿色”制氢电解槽建设同比近翻番,达到约900亿元这是基于SWS Research今年上半年的估计数据。 在分析报告和新闻**中发布的项目汇编中,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对绿色氢能的投资更大,但这些投资通常包括发电支出,我们在本分析中单独说明。
2023年对以电池为主的“新储能技术”投资翻了一番多,达到750亿元。 该估算基于中国储能联盟报告的2023年新增产能,以及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计算的平均投资成本。
铁路
交通运输部报告称,2023年1月至11月,铁路建设投资增长了7%,这意味着每年的投资达到8万亿元。 这包括对客运和货运的大量投资。 与此同时,公路投资略有下降,而铁路投资整体增长了22%。
由于铁路网的快速发展,我国铁路运输货运量为78% 上升到 2021 年的 92%。
2022年,中国运营铁路线约15.5万公里,其中高铁4.2万公里。 这是 2020 年 146,000 公里中的 38,000 多公里。
2023年,我国铁路客货运量同比增长39%至近1万亿元。
核能
2023年,中国批准了10台核电机组连续第二年超过中国核能协会在2020年设定的每年6-8台的预期速度。
中国目前在运行或建设的核电机组总数为77台,位居世界第二。 根据国家能源局2023年1-11月的数据,本分析估计:2023年全年投资总额870亿元,同比增长45%。
核电项目数量最多的地区位于沿海省份这些省份重工业集中度很高如广东、福建、浙江等,内陆核电项目的发展仍然停滞不前。
这些省份约20%的电力来自核电,并继续扩大核电技术的使用,作为减少电力部门排放的努力的一部分。
电网
中国电力部门的发展计划包括大幅增加省际输电能力和从西到东的众多长距离输电线路。
国家电网是中国大部分输电网的最大运营商,其目标是到2025年将省际输电容量提高到300GW,到2030年提高到370GW,到2021年提高到230GW。 这些项目对推动西部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电力工业协会报道2023年输电投入为05万亿元,同比增长8%。- 略高于国家电网设定的目标水平。
为什么清洁能源在2023年起飞
2023年清洁能源投资激增是中国宏观经济战略的结果。 正如该分析所显示的那样,投资已从房地产转向制造业,重点关注清洁能源。
2023年制造业投资总额同比增长9%,电力和热力行业投资增长23%。 这些增长完全归因于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增加,而对其他领域的投资则有所下降。 所以,实际上,中国的制造业已经转向清洁技术制造业。
这种转变的原因是房地产行业的紧缩,2022 年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 10%,2023 年再次下降 9%。 虽然这种下降符合解决房地产行业金融风险和过度杠杆化的目标,但它在中国的整体投资需求和地方财政收入方面留下了巨大的缺口。
地方**面临吸引投资的压力,这意味着他们提供慷慨的补贴并帮助安排融资。
在大流行期间,清洁能源行业因放宽了对私营部门的金融市场准入和银行贷款的提振。
与主导传统行业的国有企业不同,低碳行业主要由以前获得信贷限制的私营企业组成。
这种经济转变的重要性不仅反映在本分析中揭示的数据中,还反映在中国使用的语言上**。
按价值计算,太阳能、储能和电动汽车三大清洁能源行业被称为“新三”,对应于“旧三”——服装、电器和家具。
这种转变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中国的清洁能源政策和更广泛的产业政策为这些行业奠定了基础,并赋予了它们快速增长的潜力。
疫情后对清洁能源增长的信贷“推动”也与成本下降和低碳技术因技术进步而变得更具竞争力而导致的需求“拉动”相吻合。
此外,2020年宣布的2060年碳中和目标提高了预期,并为规模扩张提供了政治信号。
清洁能源的增长
这对中国和世界意味着什么
长期以来,清洁技术一直是中国能源政策、产业战略和气候变化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年,该行业首次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 这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依靠清洁技术部门来推动经济增长和实现关键经济目标,这增加了这些部门的经济和政治重要性。 这也可以支持加速能源转型。
去年对清洁技术、制造能力和出口的大规模投资意味着中国在全球清洁能源的成功和出口市场的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利害关系。
例如,中国首席气候谈判代表苏伟最近强调了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好处,正如去年联合国气候峰会(COP28)所商定的那样,将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加两倍。 这也可能意味着中国在海外资助和开发清洁能源项目的努力将得到加强。
全球中国史无前例的清洁能源制造热潮拖累了**,太阳能电池板成本同比下降42%,与历史平均水平(每年约17%)相比大幅下降甚至大幅下降,而电池**的降幅更大,达到50%。
这反过来又导致了清洁能源技术的更快采用。
特别是,太阳能**的部署已被颠覆。 国际能源署(IEA)最新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引入了一个额外的全球能源情景来研究其影响**,如果全球太阳能和并网电池的部署伴随着制造能力的扩大,到2030年,全球电力部门的煤炭使用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基线情景低15%。 在国际能源署修订后的**中,新增的太阳能部署主要集中在中国。
然而,即使部署增加,太阳能、电池和其他清洁技术的吸收能力也是有限的,因为制造业的扩张已经饱和了全球大部分市场。
这意味着:如果保持不变,扩张将经历产能过剩。 另一方面,为了继续推动投资增长,清洁技术制造业不仅需要吸收与2023年相同的资本,还需要逐年增加投资。
清洁技术投资热潮为中国投资导向型经济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些新的清洁能源技术,如电解槽,还有扩展的空间。
然而,归根结底,必须找到全新的投资领域,或者当投资无处可去时,中国的经济模式必须改变。 制造业的繁荣也巩固了中国在清洁能源链中的主导地位。 因此,其他国家面临着是否要以低成本从中国获得太阳能电池、电池、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技术的选择。
另一种选择是实现多元化并支付建立新链的成本,包括需要补贴和进口关税,以使国内生产商或第三国生产商能够与中国同行竞争。 这些努力将进一步增加,并将世界推得更低。
*:Carbon Brief,Black Gate 碳汇。
编辑:陈美珊。
免責聲明:
本平台仅收集和分享内容,报告版权归原作者和发布者所有,由中国碳科学研究院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平台对所分享内容的内容、陈述、意见保持中立,不对其所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公众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
公司简介
中和炭素(北京)**汇聚各界专业资源,深入研究“碳达峰、碳中和”部署,积极服务和支持国家重大战略。 通过实地考察、专题培训、高峰论坛、展览、产业咨询等形式,探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发展方向、产业园区建设、碳交易市场体系建设、重大科技突破、绿色金融、绿色农业等问题,为当地发展提供服务和智力支持企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