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70 的用户表示,他们一直受到“算法”推荐服务的困扰

小夏 社会 更新 2024-02-20

你有没有读过一条新闻,同样的新闻不断回来? 浏览一个产品,产品广告就会随之而来; 甚至,当你不经意间谈论某个话题时,相关信息会接踵而至,你的手机似乎在记录你的言行......一直以来这一切都不是巧合,而是“算法”计算的结果。

因为有了“计算”,用户获取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网络服务更加精准高效。 然而,越来越多的用户担心被“算计”,越来越关注“信息茧”、“大数据杀”、“诱发成瘾”等问题。 “不要让'算法'变成'计算'”成为网友们的共同呼声。

痛点

“流量优先”导致混乱

最近,北京市民王岚遇到了一件荒谬的事情:儿子瑞瑞还不到10岁,手机却频频收到各种相亲信息。 归根结底,原来是儿子前几天误打相偶广告。 这让王岚感到担忧:“互联网上对用户信息的收集已经达到了普遍的程度。 ”

大学生宋凡最近拿了一个阅读软件。 打开后,一个标有“您可能感兴趣”的**被推送到界面。 “那不是我最喜欢的作家吗? 他点开链接,一看已经一个多小时了。 看完后,系统推荐了这个**“额外”。 不知不觉中,他连续“刷”了几个小时,甚至忘了写老师布置的题目。

这就是“算法”的用武之地。杭州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算法工程师向阳说,“手机软件可以随时抓取用户数据,通过智能模型分析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偏好,过滤掉用户不感兴趣的内容,推荐用户感兴趣的信息。 ”

他透露,对于一些商业平台来说,使用“算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流量和增加收入,而推送的信息是优质还是劣质,是否会带来网络成瘾等问题都没有考虑。 “就像孩子喜欢吃糖一样,有些商家只想把尽可能多的糖卖给孩子,会不会影响他们的健康,不是他们关心的。 ”

这种“流量优先”的经营逻辑,促使一些网络平台频频借助“算法”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同质化内容,更糟糕的是,用抢眼的劣质低俗内容取悦用户。 随着时间的流逝,用户接收到的信息范围会越来越窄,渠道会变得单一,从而陷入通常所说的“信息茧”。

除了“信息茧”,还有经常被诟病的“算法歧视”。 所谓“算法歧视”,是指在设计和应用“算法”的设计和应用中,因偏见、歧视性数据集或其他因素而造成的“不公平结果”。

住在石家庄的刘女士在北京有一个大学孩子,每次去北京看望孩子,她都住在学校旁边的一家酒店里。 今年年初,她通过手机APP订了房间,**每晚近800元。 但当她入住时,发现有房客订的房型相同,**只有600元。 经过对比,两人在同一款手机软件上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

我还是这家酒店的白金卡客户,但非但没有享受折扣,反而被“屠杀”了,我的孩子告诉我,这叫“大数据杀戮”! ”

“大数据杀伤”是“算法歧视”的表现之一。 它指的是平台利用“算法”进行用户“画像”,如果用户已经是老客户,就不再需要低价吸引,同时平台可以通过收集消费数据来检测用户的消费能力,从而“瞄准”**水平。 向阳表示,“算法歧视”曾经非常流行,买机票、网约车甚至网购,都会被“大数据扼杀”,随后相关部门强力监管,这种现象已经受到限制,但行业内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现象。

困难

“算法”违规不容易判断

有网友得出结论,“算法”推荐的劣质信息有三个特点:真假难辨、缺乏深度、价值取向混乱。 不少人认为,“价值导向的混淆”是规范“算法”的最大难点。

王军是个自以为是的人,最近计划写一篇“年轻人该啃老”题的文章。 当他打开手机搜索这个话题时,发现大部分网友都不支持年轻人啃老人,这与他的观点非常吻合。

没想到,一位同事告诉他,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认为,“啃老没有问题,生活就是要享受的! 这让王军大吃一惊,他的同事把手机拿到王军眼前:“你看,屏幕上满是支持啃老的视图。 而当王军也把自己的手机页面给同事们看的时候,两人也只能面面相觑。

确定用户的价值取向并不难,评估的方式也有很多种。 例如,抓取用户在某个话题上的停留时间,分析消息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统计用户的点赞记录,都可以用来判断用户的观点,然后根据“内容相似度”和“用户相似度”向页面推荐最受认可的内容。 向阳进一步解释道,“算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编辑”内容的作用,推不推、推给谁、推多少都是预设程序,有最终决定权。

近年来,针对“算法”引发的混乱,监管部门采取多重措施,通过访谈、处罚、整改、下架等方式,大力净化网络氛围。 然而,如何通过“算法”有效地倡导正确定位的信息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命题。

向阳表示,虽然“算法”作为一项技术是中立的,但其模型设计和数据分析与设计师的个人选择密不可分,其主观意识会在不知不觉中嵌入到“算法”系统中。 同时,由于“算法”的设计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其设计过程就像一个黑匣子,外界难以理解其原理和逻辑,因此也很难确定“算法”所体现的方位。

襄阳的说法不断被现实所证实。 由于大多数“算法”设计者不会公开计算的细节,即使他们公开了,也很难准确确定。 由于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当用户的权益受到损害时,依靠最高级别的成本更高。 由“算法”引发的多起诉讼,均未产生令人满意的处罚结果。

作为一种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算法”推荐的申请过程往往涉及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如何平衡和把握“算法”推荐的法律监管边界是一大难题。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认为,从司法和行政概念上看,有必要将“算法”作为“算法”操作者行为的延伸。 无论经营者是否有过错,是否存在行政违法行为等,“算法”因素都应纳入问责范围。

重点

内聚力标准化了“算法”。

随着公众对“算法”的持续关注,加强对“算法”监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调查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曾被“算法”推荐服务困扰,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人”在他们的生活中很常见。 绝大多数用户认为,“算法”推荐技术存在窥探和泄露用户个人隐私的重大风险。 滥用“算法”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个人信息权,也对网络空间的通信秩序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用户希望关闭“算法”推荐功能,并停止与平台共享个人信息。 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各大网络平台纷纷推出关闭“算法”推荐功能,将是否收集用户偏好的选择权交还给用户。

但是,存在诸如难以关闭平台上的个性化推荐等问题。 上海市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对消费者常用的10款移动APP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专项评估,结果显示,关闭个性化推荐需要多达7个步骤。

记者登录了几家顶级主流手机软件,目前关闭“算法”推荐功能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个人设置”。 操作步骤与以往调查结果一致,大部分仍需5-7个步骤。 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位手机用户,大部分用户表示不知道手机软件也有关闭“算法”推荐的功能,只有1位用户知道该功能,知道具体操作。

这种现象反映了行业的矛盾心理,不希望用户大规模关闭“算法”,并意识到只有监管才能是长期的。 向阳说,标准化“算法”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找到最大的公约数。

有效管理“算法”的混乱是构建安全清晰的网络生态系统的必然要求。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郑宇双表示,要完善“算法”的法律监管模式,解决“算法”的法律监管问题,实现算法的善治。

至于使用“算法”是否会产生不良后果,有必要建立社会评价机制,进行持续的跟踪研究。 如果社会审查机制有充分的理由确定使用特定“算法”导致了不利后果,则应启动问责机制,并要求相应的“算法”操作者进行解释和解释并进行优化。 ”薛军建议道。

相似文章

    70%企业拥抱AIGC,如何打破算力焦虑

    与其过分关注单芯片的性能,不如根据AI业务场景的需求,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计算系统,以达到最佳的整体性能。文 周翔月。编辑 赵彦秋。月底,一场以 智能算力就是创新 为主题的人工智能计算大会在北京举行,吸引了来自各行各业的数千名参会者。在算力短缺问题仍未解决的当下,大家关心的问题一般都围绕着大模型的最新...

    悲剧! 超过70%的上市房地产公司预计会出现亏损!

    月初,各上市房企相继发布年销售数据,超过 的上市房企年销售额将出现下滑。近两天,各大上市房企陆续发布了年的业绩预测。不动产剑已经粗略数了算,也只能用悲剧!用两个词来形容年上市房地产公司的表现。作为习唯一上市的房地产公司,天地源也迎来了上市以来的首份年报。超过 的房地产公司处于亏损前。截至年月日时,房...

    超过70%的券商年报表现良好

    上市公司业绩预测披露期末,家券商发布年业绩预测 快递报告或未经审计财报,其中家券商净利润同比增长正,家券商出现下滑,业绩良好企业占比达到家 机构认为,资本市场或将成为居民财富的下一个蓄水池,建议关注业绩弹性高 经纪 金融业务占比高 和重组预期的券商。具体来看,东兴 预计年实现净利润亿元至亿元,较去年...

    调查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对职场中的社交网络感到困扰

    临近春节,你的年终奖发放好了吗?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不同年龄段的白领对年终奖的看法不同,后对年终奖的满意度指数与上一年相同,说明刚进入职场的后对年终奖的期望并不高,而是觉得公司为这些员工提供了满意的 年终彩蛋 后白领年终奖满意度指数是所有年龄段中最低的,他们作为家庭的养家糊口者,期望企业给予更多的经济...

    2024年超过70%的受访企业2024年收入将持平或增加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郑树欣月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新闻发言人杨帆在月份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 年中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 以下简称 报告 其中显示,超过 的受访企业年收入持平或增加,其中近 的受访高新技术企业将实现收入持平或增加。从市场预期来看,超过 的受访企业在疫情平稳过渡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