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凝聚人心,代表成员以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使命。
中央电视台*** 202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 一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关心国家利益、关心民生,纷纷交出合格的答卷。他们在履行职责中关注哪些热点和难点问题? 他们今年准备了哪些法案、提案和建议? 让我们追随他们的脚步,倾听他们的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王秋菊:为军人服务,保障官兵身体健康。
王秋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耳科领域的专家。 30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耳聋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今年,她的建议重点放在推动全国和全军听力学家专业化,加强基层听力保护能力建设,更好地保护人民健康。
在北京郊区的一个训练场,王秋菊带领团队与刚结束射击训练的官兵进行交流,普及护耳知识,开展防噪宣传,这也是她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年来,王秋菊在保障一线诊疗工作的同时,带领团队开展了10余项基层调研,聚焦军用噪声性耳聋问题,开展耳聋的机制、反应特征和演化规律研究。 随着调查范围的扩大,各类案件也越来越多。
作为我国耳科领域的专家,加强全生命周期、全人群耳聋防控一直是王秋菊工作的重点。 去年参加全国人大、全国人大时,她提交了《关于实施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听力保健的提案》,同年7月,她收到了国家卫健委对提案的答复,并介绍了相关措施, 这也让新任政协委员对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几天,王秋菊的工作节奏变得更加紧凑。 虽然提案已经基本成型,但她还需要收集整理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赶紧时间进行最后的修改。
两会即将召开,王秋菊也希望通过这一提议,通过今年全军护耳行动的开展,提高士兵的防范意识,建立高效的防范体系,保障官兵身体健康。
王秋菊说,他非常希望把自己所看到、所感受到的、有内在需求、需要解决的问题带到两会上,也希望前沿医疗技术能迅速应用到一线,为官兵服务, 提高战斗力,保障官兵身体健康。
全国人大代表胡树娥:钢铁专家的新“和平生活梦”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国家越来越重视居民住房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胡樷娥是山东钢铁集团日照公司的材料专家,她领导的团队在钢铁材料的多项技术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她视工厂和实验室为家。 可是这一年,这位钢材专家经常跑到居民区,这是为什么呢?
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胡树娥从山东日照赶到济南,在樱花园社区进行调研。 该小区25号楼于2001年竣工,是国内首批节能钢结构住宅。 胡树娥来这里是为了学习钢结构房屋的用途。
胡洙娥长期从事钢铁材料研究,在2023年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上,她提出了钢铁生产绿色转型的建议,被工业和信息化部采纳。 今年,她将重点转移到了民生领域。 钢结构房屋具有抗震性能优越、重量轻、强度高、绿色环保、施工方便等优点。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推广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建设低碳城市”。
全国人大代表胡树娥介绍,钢结构(住宅)不一定要现场制作,在生产车间标准化生产后可以拉到现场施工,房子可以像积木一样建造。 未来,当建筑寿命到期时,可以整体回收利用,提高钢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和浪费。
然而,与这些优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钢结构住宅建设的实际进展有些缓慢。 以山东日照为例,2018年以来,新增建筑面积已达4500万平方米,其中新建钢结构建筑面积865万平方米,占192%,不到五分之一,但这个数据在国内已经处于高位。 怎么了? 经过调查,胡树娥发现,建筑商和开发商积极性低是关键问题之一。
成本问题直接影响到建设者和开发商的热情。 那么,钢结构建筑的成本比普通建筑高多少呢? 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吗? 带着疑问,胡书娥反复找相关部门一起调查。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表示,在钢结构建筑发展初期,由于市场原材料和配套工艺等问题,成本确实相对较高,但可以通过政策、产业、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尝试解决。
胡树娥表示,钢结构建筑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国内钢结构建筑比重相对较低,存在成本高、配套不力等问题。 因此,她准备在今年的两会上提出建议:多采取措施支持钢结构建筑发展,提高建设单位积极性,不断消化成本增量; 鼓励建材行业持续科技创新,积极开发钢结构建筑高效材料,推动绿色建筑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应用进入碳汇交易体系。 让推动绿色低碳建筑的企业和单位看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之一,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认为高质量发展不仅仅局限于高科技领域,更重要的是,通过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才能从科研成果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真正书写出祖国大地上最优秀的科技工作者。 胡书娥坚定地说。
*:闭路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