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夺取天下,建立明朝,得益于他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的军事将领的支持。
然而,当朱元璋死后,那些曾经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不是病死,就是被处死,只有两个人活了下来,他们分别是长兴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
在这群人中,还有一位年轻能干的**,他虽然不是武将,但负责监督军事事务,深受朱元璋的信任。 他就是李景龙。
李景龙出身于一个显赫的皇室亲戚家庭,祖父李震是朱元璋的二姐夫,朱元璋是皇帝,李祯是他以前的同龄人中唯一的一个,深受朱元璋的尊敬。
而李景龙的父亲李文忠是“六位开国公”之一,有着突出的军事功绩。 因此,根据亲戚关系,李景龙是朱元璋的侄子和孙子。
李景龙生于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朱元璋听说李文忠有了一个孩子,非常高兴,送给他丰厚的礼物。 然而,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朱元璋非常伤心,追封他为王(齐阳王),并继承长子李景龙为曹公。
当时,李景龙只有17岁,是洪武中后期“青庄派”的著名代表。 据《明史:李景龙传》记载,他博览广泛,熟知典故。
他身材高大,眉毛稀疏,每次看别人,都让人觉得他很大胆。 每次参加庭见,神态都显得很得体,朱元璋忍不住多看他几眼。
据《明史记》记载,李景龙继承爵位时,朱元璋还特意对他说:“你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在这方面做得比你父亲好,希望你能比你父亲更成功! ”
朱元璋寄予厚望的李景龙,让朱元璋失望,甚至欺骗了建文帝。 李景龙曾经是朱元璋的心腹,建文帝想要削弱朱棣,打算削弱朱棣。
朱胡是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也是朱棣同父异母的弟弟,实力并不强,削弱朱胡相当于斩断了朱棣的翅膀。 建文帝派李景龙驻守边境,经过汴州时,突然包围了皇宫,逮捕了朱胡。
建文帝为了不惊蛇,派李景龙以视边的名义经过开封,然后突然率军包围了周王宫,俘虏了朱胡。 这充分体现了建文帝对李景龙的深厚信任,也透露了李景龙与周王朱胡之间的仇恨。
在靖炎之战中,建文帝先派老将耿炳文率领30万大军(实际人数没有达到这个数字)对抗朱棣,但耿炳文善于防守,不善于进攻,最终败下阵来。
翰林书院学者黄自成建议李景龙接替耿炳文,建文帝同意了。 李景龙从小就熟悉军书,为了表达对他的信任,建文帝甚至亲自推着他的身躯为他送行,希望他能取得胜利。
然而,出乎建文帝意料的是,被他托付重任的李景龙,最终却成了历史上第二个“赵括”。
朱棣听说建文帝任命李景龙接替耿炳文,不由得喜出望外。因为耿炳文虽然战败,但他的防御策略却让朱棣连续三天都无法突破。
现在,有了一个“草包”李景龙,这让朱棣感到非常高兴。 《明史编年史:燕王起兵》记载,朱棣听说李景龙的军队,笑着说:“兵法有五种失败之道,李景龙都赢了! ”
事实也确实如此,只能纸上谈兵的李景龙率领五十万大军与朱棣作战,被朱棣评价为:“李景龙在兵法上五败俱伤!”
在战争方面,李景龙的能力远不及朱棣,他和耿炳文之间也有很大的差距。 果不其然,果然如朱棣所料,李景龙屡战屡败,建文帝的军队几乎全部消耗殆尽。
第二年,在白沟河之战中,李景龙被朱棣打得丢了铠甲,最后被建文帝召回。 建文帝虽然记得父亲的功绩,没有处死他感谢世人,但他的表现显然没有达到大众的期望。
两年后,朱棣的军队入侵金川门,李景龙主动投降,让朱棣进城。 对此,建文帝心疼不已,整座城市被大火吞没,消失得无影无踪。
如果要问建文帝一生最讨厌谁,答案不是朱棣,而是背叛他的李景龙。
李景龙之所以被视为大英雄,是因为他开门欢迎朱棣,然而,在朱棣一路杀到南京的过程中,很多跟随他的士兵对他评价并不高。
后来,朱胡被复职,并被指控对李景龙犯下多项罪行,其他大臣也对他进行了**,结果,李景龙被剥夺了头衔,在家中幽闭恐惧症。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李景龙决定绝食。
然而,他绝食了10天,发现朱棣没有理会,最后放弃了绝食,结果很尴尬。 据《明史:李景龙传》记载,李景龙曾绝食10天,但直到永乐末年才去世。
虽然李景龙选择了绝食,但朱棣并不在意,因为他清楚,李景龙这样的草包是不想死的。
李景龙二代官吏从小就熟悉军书,但在关键时刻,辜负了朱元璋、朱云文的厚望,被历代史学家鄙视。 根据《明史》、《明朝编年史》和《明朝太祖记》等资料,李景龙在战场上的表现令人失望,这是他能力不足的结果,可以适当地原谅。
然而,更可恶的是,李景龙居然主动打开城门欢迎朱棣,这种投机心理注定会给他下下惨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