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4年,法兰西学院开设了新的“汉语和鞑靼-满洲语言文学讲座”,标志着西方汉学告别了传教士汉学的舞台,正式进入了专业汉学时代。 法国汉学家让·皮埃尔·阿贝尔·雷穆萨(Jean Pierre Abel Rémusat,1788-1832)是推动法国汉学专业化的关键人物。 在法兰西学院期间,雷穆萨坚持教育人,撰写了多部汉学著作,包括《中国启蒙》、法译本《真拉风图记》、《玉娇梨》等,共同开辟了汉语、中西交通史、汉**研究等汉学研究的新领域,为西方专业汉学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雷穆萨明确反对西方中心主义,以欣赏和热爱的眼光看待中国文化,积极促进中西学术和文化交流,为中国文化向西方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雷穆萨不仅因其学术研究而受到称赞,还因其对中国文化的钦佩和热爱而受到称赞。 数据地图为中国文化展览。 图中新社。
我学习了中文,并熟悉了汉学研究。
雷穆萨出生于1788年,年轻时生活困难重重。 他的父亲英年早逝,雷穆萨本人也因事故而左眼失明。 艰辛并没有吓倒雷穆萨,反而塑造了他顽强的性格。 为了肩负起家庭的经济责任,雷穆萨努力学习医学,希望成为一名能帮助世界的医生。 18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雷穆萨结识了当时的法国东方学家杜·德·萨西(Dou de Sasi),后者推荐他参观森林修道院的东方遗迹。 正是在森林寺院,雷穆萨被一本中文书迷住了,渴望破译上面美丽而神秘的文字,于是他走上了学习中文的道路。
在当时动荡不安的法国,学习汉语的条件很差,没有中文老师,也没有任何参考书,所以雷穆萨只靠手头的《正字法》、《三彩土汇》等几本中文书籍,以浓厚的兴趣和毅力自学汉语。 1811年,他出版了第一部关于汉语的著作《汉语简史》,立即受到学术界的好评,很快,雷穆萨成为汉学界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法兰西学院担任汉语和鞑靼-满洲语言文学教授。
从那时起,雷穆萨一直活跃在法国的汉学和东方研究领域,在巴黎创立了亚洲学会,在法国皇家图书馆东方手稿部工作,并担任艺术与文学学院院士,伦敦亚洲学会和加尔各答亚洲学会通讯院士。 活跃于东方研究的雷穆萨,以其渊博的学识和丰硕的成果,成为当时欧洲汉学研究的重要领军人物,弟子们聚集了朱利安、包蒂埃等一批著名的汉学学者。 然而,就在雷穆萨开始编纂中文词典的宏伟计划时,不幸降临了。 1832年,正值壮年的雷穆萨死于霍乱。
经典的翻译和注释是汉学研究的基本路径。
雷穆萨一生学术成果丰硕,共著专著、译著、书评240余种,涉及中汉语言、历史、文学、地理、哲学等广泛题材。 那么,面对浩瀚的中国经典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雷穆萨喜欢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呢? 答案是经典翻译。
雷穆萨为后人留下了多部经典译本,包括《中庸之道》、《真拉风图传》、《玉教理》等法文译本,对欧洲学术界和文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雷穆萨的时代,欧洲人主要采用语言学的方法来研究东方文明,即以研究东方语言和文献为中心,解读古籍是解开东方文化和文明秘密的关键。 受此影响,雷穆萨对中国的研究也是以经典的翻译和注释为基础的。 在具体翻译上,雷穆萨坚持忠实原文的直译策略,尽可能采用古籍原文的逐字翻译,让西方读者主动拉近中国文本和文化,通过原译启发读者了解中国文化精神。
此外,雷穆萨非常重视注解的作用,当原文中有难懂的词语和名物的典故时,会添加更多的注解。 这些注释通常很详细,引用得很好,甚至在文本的体积上超过了翻译本身。 为了向欧洲人介绍中国原始文化,雷穆萨开发了中国经典的翻译和注释方法,以接近原文的直译保留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并通过详细的注释帮助普通欧洲读者理解原文,为专业读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指导。 这种翻译方法很大程度上被雷穆萨**和二传**,如鲁莲、沙湾等人所继承,其研究路径和翻译模式均取自法雷穆萨。 从这个意义上说,雷穆萨对中国经典的翻译开创了法国专业汉学重视经典翻译研究的传统。
说到雷穆萨在汉学方面的成就,我们不得不提到他的两个研究重点。 首先是汉语研究。 19世纪初,绝大多数西方人对汉语相当陌生,缺乏可靠的汉语语法书籍。 Remusa在汉语学习中发挥了先锋作用。 从雷穆萨的汉语语法研究角度出发,将西方科学的语法分析方法与汉语的实际相结合,极大地推动了汉语研究的进步,促进了汉语的科学研究。 他的第一部著作《汉字简论》向欧洲人介绍了汉字的结构,即“六书”,以及简明扼要的语言的反切。 《论汉语的单音节语言特征》指出,汉语中存在着与西方语言中常见的语法形式相当的语法形式,如冠词、代词、格等,驳斥了“汉语是单音节语言”和“汉语没有精确的语法规则”的偏见。 随后出版的《汉语启蒙》从汉字、音、词、句等角度对汉语语法进行了总结,构成了系统的汉语语法教学体系。
二是研究国内外交通运输史。 雷穆萨的汉学的一个重要倾向是通过与边疆民族和外国的交流来看待中国,从亚洲的角度来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把对传统中国的研究看作是“世界史”研究的一部分。 这些研究代表包括专著《于阗史》。 这些文章大多以《史记》《汉书》等中国史文的翻译和注释为基础,结合多语种史料,对相关史实和名物进行研究。
致力于欧洲对中国的深入了解。
雷穆萨值得称赞的不仅是他的学术研究,还有他对中国文化的钦佩和热爱,以及他在传播纯正的中国文化和消除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偏见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说到中国文化,Remusa有着纯粹的欣赏和尊重的态度。 例如,在给堂兄让·达伊的一封信中,雷穆萨称赞汉字之美,说他“怀疑自己是否见过如此美丽的文字”。 雷穆萨在法兰西学院汉学讲座的就职演说中,赞扬了中国文学和历史的经典。 一方面,他认为中国文学作品想象力丰富,语言精湛; 另一方面,他认为中国历史书籍是最丰富、最可信的,是亟待挖掘的富矿。
雷穆萨一生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研究汉学和弘扬中国文化,消除一些西方对中国的偏见。 雷穆萨的许多作品显然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例如,《汉语的外语学习》一文一开始就指出,许多欧洲人认为中国人傲慢,因此鄙视外语学习。 在雷穆萨看来,这显然是一种偏见。 通过对史料的研究,雷穆萨证实了中国学者非常重视对外国民族语言的研究,对许多外国民族语言都有深入的掌握。
此外,雷穆萨还通过深入参与巴黎亚洲学会、法兰西学院等机构的教学科研活动,传播中国知识,通过教育人才培养朱利安、包蒂埃等年轻一代汉学,为法西汉学专业研究的起步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欧洲对中国的深入了解做出了重要贡献。(完)。
*:学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