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消灭蜀国,但他并没有趁势发动战争来消灭吴国。 17年后,东吴被晋武帝灭亡。 要知道,当时东吴没有蜀涵为盟友,只能单枪匹马对抗强大的司马集团。 再加上当时东吴的发展势头较弱,因此不可能与司马氏一族抗衡,最终只能步舒寒的后尘。 那么在蜀涵灭亡之后,为什么东吴集团还能坚持长达17年呢?
司马氏需要时间来稳定政权
其实按照司马昭的计划,他本来是准备灭掉蜀国的,稍作休息后,就南下,一举消灭东吴集团。 但计划实在跟不上变化,司马昭在蜀灭两年后病逝,所以他的计划被推迟了。 司马炎虽然作为继承人登上了皇位,但所建立的西晋王朝终究是新政权,根基还不稳固。 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处理,曹魏的残余,如何赢得朝臣的心等等,很多问题需要司马炎来解决。 对此,司马炎在司马氏的根基稳定下来之前,是不可能轻易掌握东吴的,因为这样很可能会造成局势失控,不仅对付不好东吴,还可能引发内乱。
军事优势较小
虽然前期他打赢了剿蜀之战,但最终还是消耗了不少兵马粮草。 此外,征服蜀汉后,领土面积扩大,需要足够的兵力来保护领土和维持稳定。 东吴的发展势头虽然不如年复一年,但还是能应付司马氏一时之分,尤其是在江东核心区,东吴的兵马还是很充足的。 对于一个长期内外动兵的司马氏来说,就算他各方面再强,随着他不断的疲惫,也需要时间的恢复。 所以,相比之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司马氏的军事实力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缺乏食物和草料
俗话说“兵马先走,粮草搬先走”,要想出兵灭东吴,首先要保证有足够的粮草物资。 不过,经过蜀国之战、平定淮南之乱等一系列战役,司马的粮草物资成了大问题,可以说到了严重匮乏的阶段。 当时,杨湖刚到荆州的时候,荆州出现了“大军百日无粮”的尴尬局面,几年后这种情况才真正缓解。
此外,当时持续不断的灾害导致各地粮食减产甚至歉收。 这不仅伤了很多人,也让朝廷难以筹集到足够的军粮。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西晋有攻吴的打算,恐怕也无能为力。
晋朝大臣们不能忽视的抵抗
晋武帝其实打算攻打吴国,但从他有这个计划到东吴灭亡,朝廷大臣们总是反对。 特别是贾冲、荀勋等重要大臣领导的反对派极为强烈。 作为皇帝,他必须做好内部团结,平等对待主战派和反战派。 最后,为了让吴国之战顺利进行,晋武帝干脆让贾冲担任三军统帅,同时让主将拥有实际的军事决策权。
东吴集团依然实力雄厚
虽然看起来东吴集团只是在后期才幸存,但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但毕竟太阳集团在江东已经几十年了,还是有一定的实力的。 而且比起舒寒,东武的实力也更强。 仅按人口计算,当时东吴有52万户,320万,而蜀汉只有28万户,94万。 兵力方面,东吴有23万,而蜀汉只有10万。 另外,东吴的疆域也比较大一些,所以从各个方面来说,东吴的实力基本上都是蜀汉的两倍以上。
也就是说,司马氏要想灭掉东吴,就必须付出两倍于灭掉蜀国的代价才能成功。 对于刚刚经历过灭蜀之战和差南之乱的西晋王朝来说,兵力、粮草、财物等方面消耗太多,必须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过来,才有可能拥有这种灭吴的能力。 这给了与世隔绝的东吴生存的时间,直到公元280年被西晋王朝灭亡,也就是蜀汉灭亡后的第十七年。
**10,000粉丝奖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