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报》 作者:张一英、俞欣怡。
1月22日,温州瑞安,雪很少。
与大多数当地人不同,杨诚(化名)很担心。
气温骤降,杨诚在想父母的身体能不能承受得起。 他的母亲在8年前不幸中风,再也无法下床,在食物、衣服、日常生活等方面都需要特别的照顾; 他的父亲今年85岁,身体健康,但无法独自在病床上照顾妻子。 而常年做生意的杨成夫妇,发现家里的事情很难打理,只能靠老家的两姐妹来照顾。
看着父母,杨诚常常心急如焚:有一天自己老了又病,家里的独生女该如何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呢?
“忧心忡忡”是杨诚的顾虑,也是国内很多家庭的困惑。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9697亿。 截至去年第三季度,全国各养老机构和设施只有820张床位60,000张,仅靠养老机构无法满足。
针对这个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在继续探索答案。
2024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一组数据备受关注:中国通过实施改善家庭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的行动项目,共建成23张家庭养老床位50,000 张,41 张为80,000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什么样的“床”是家庭护理床? 如何打造更舒适? 围绕这个话题,专家学者对普通人都有话要说。
探索:家庭护理床就在这里。
我爸爸有时会对我说,'我们为什么不去养老院呢? 杨诚心里清楚,这是老爷子的诱惑。 稍有犹豫,老爷子的心情马上就不对劲了。 “我不得不假装对他说,'别想了',他很高兴。 杨诚说。
为了方便照顾卧床不起的母亲和年迈的父亲,杨诚这些年聘请了不少护士来照顾老人,但他发现,要么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要么很难留住好人,“妈妈有时候很情绪化,很多阿姨都受不了。
这几天,杨诚看到新闻,就和姐姐商量了一下,想了解一下家庭养老床位服务。
什么样的“床”是家庭养老床?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90%以上的老年人倾向于在家照顾老人。 然而,对于一些残疾和半残疾老人来说,虽然家里有孩子,但缺乏专业的照顾,翻身、吃饭、洗澡等“小事”对家庭来说是“困难的事情”。
一方面是养老机构短缺,另一方面对养老者居家护理的需求很大,家庭养老床位应运而生。 这种模式带来的服务,由老年护理人员等具有专业资格的服务人员提供,更符合残疾老年人的需求。
可以说,这张“床”就是将养老服务机构的专业护理服务延伸到家庭,从而缓解老年人尤其是残疾老人的问题。 它不仅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专业机构的服务,而且减轻了家庭照顾的负担。
在全国各地,这张“床”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从顶层设计层面来看,相关政策在不断完善。
**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为增加养老等服务供给作出安排。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司长李永新表示,将着力加大养老服务供给,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加强养老服务要素保障。
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实施《2023年改善老年人基本居家和社区护理服务行动》,建设居家养老床位,为符合条件的有特殊困难和部分残疾的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本地实践和探索也具有创新性。
在杭州,推出“电子床养老”数字赋能家庭养老床功能提升场景,通过单床建设应用,支撑完成一体化床位建设、床位转移有序衔接、服务长期延续,提升居家养老、居家医疗、居家养老的综合服务水平。
这是临安区临安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数字监管平台上临安区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的实时数据(数据地图)。 新华社记者徐宇摄。
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当地政府将养老院护理床项目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制度深度融合。 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老年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报销家庭护理服务费用的70%至80%。
在四川省眉山市,按照每户不超过2500元的标准,对家庭护理床位建设给予补贴,对家庭护理床位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实行“以奖替代”。
探视:这张“床”舒服吗?
对于家庭养老床位,嘉兴市秀洲区84岁的孙志龙并不陌生。
2020年,作为秀洲区家庭养老床位改造的首批对象,孙志龙家完成了改造。 “床上有一个小方块,平时可以监测我的睡眠、心率、血压等情况,监测数据比较准确,可以实时传输到我儿子的手机上。 孙志龙说。 多年来,他独自住在一栋60多平米的房子里,儿子和儿媳在南湖区住了很久,工作也非常忙碌。
孙志龙的家庭护理床。 照片由秀洲区媒体中心提供。
因为早年做过心脏手术,家里人独居时总是担心老人的身体状况。 在秀洲区民政局的“安利”和蓬莱社区工作人员的“安利”下,孙志龙主动申请了家庭养老床位。
在孙志龙家中,记者看到,从卧室到卫生间,虽然只有几步之遥,但沿途安装了不止一个安全扶手。 浴室入口处的墙上有一个报警器,如果老人不小心摔倒,会自动报警。 在淋浴房的另一端,靠墙设置了折叠椅,老年人可以坐下来洗澡。 阳台地板铺有防滑瓷砖,厨房安装了智能燃气报警器。
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建设是秀洲区“美丽养老”项目的内容之一,提供多种养老服务,让老年人晚年更幸福。 根据老年人残疾、半残疾和轻度残疾的标准,家庭护理床位的服务使用者分为A、B、C三类。 其中,孙志龙属于C类服务对象。
家庭医生通过床上的智能传感器,展示嘉兴市秀洲区蓬莱镇蓬莱镇独居老人孙志龙的睡眠质量数据。 新华社记者徐宇摄。
虽然我平时一个人在家,但我一点也不觉得孤独,因为身边有很多关心我的人。 孙志龙说,除了进行适龄装修外,还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定期上门服务。
春熙堂嘉兴分公司医护人员王丽萍是孙志龙的一对**,主要负责老年人的用药指导和健康检测。 “我们有医疗护理和护理两个团队,C类老年护理人员需要每周两次探访老人,进行家庭清洁、血压测量和**护理服务; 医护人员每月探访老人一次,提供用药指导和健康检查。 她说。
睡在这张“床”上,不仅对老人来说很舒服,对家人来说也很舒服。
此外,秀州市还颁布了全省首部《养老居家适应改造管理规范》,为家庭护理床位改造设定了标准。
位于秀州区望店镇镇中村一位老人家中的家庭护理床位设施。 照片由秀洲区媒体中心提供。
为了让家庭养老床位走进更多有需要的老人家中,秀州区民政局、区财政局联合印发文件,开展秀州区家庭养老床位完善扩容工作,提升居家及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和数字化管理水平, 解决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截至2023年底,秀洲累计建成家庭护理床位532张,接到护理订单48384件,开展治疗轮次13527轮次,基本覆盖了全区有需要的老人。
*:如何建造这张“床”。
在我国,家庭养老床位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想要进一步推广推广,无疑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家庭护理床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在采访中,基层民政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承认,他并没有完全理解这个概念。
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会理事、南开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胡 温告诉超新闻记者:家庭养老床位是指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对老年家庭的改造,利用信息管理方法和技术,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服务的一种养老服务方式。 运用信息化管理方法和技术,派出养老服务团队为居家老人提供专业护理服务,特别是针对残疾人、痴呆、半残疾老人,提供符合护理机构服务标准的专业护理服务,是机构养老与家庭养老的创新结合。
从各地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出,虽然这一概念的内涵在各地得到普遍认可,但在服务对象、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条件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异。 胡 温说。
目前,对于家庭养老床位的推广建设,由于缺乏统一的概念定义,各地也都在“摸石过河”,因此在探索推广中,标准、目标、效果往往不一致。
在秀州区民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项振强看来,他们把家庭养老床的重点定在了“一张床的改造”上,“我们联合当地智能床企业,对老人睡觉的床进行智能化改造, 安装智能传感设备,通过智能传感器实现24小时老人护理。 ”
北京市朝阳区非常重视家庭护理人员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护理技能。 当地政府建立了符合当地特点的动态协同工作机制和家庭养老床位服务运营监管体系,并利用大数据优化养老服务。
上海静安区注重服务的定制化、标准化和智能化。 通过第三方评估,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利用智能设备和管理平台,提高服务效率和安全性。
在联系和采访过程中,多名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礼貌地拒绝了记者的采访,他们坦言“怕调接太高,辜负群众的期望”,“这项工作的可持续性还有待检验”......
对此,胡 温分析:“一方面,目前对家庭养老床位的定义和操作不够明确; 另一方面,在晋升过程中很难管理和监督。 ”
但单纯的回避不利于养老服务的创新发展,也限制了老年人获得多元化养老服务的权利。 胡 温建议,在坚持规范监管的前提下,积极创造创新探索空间。 例如,加强行业规范标准建设,完善政策支持和社会监督,加强与创新服务推动者的对话与沟通。 民政部门作为行业的监管者,要主动在规范的基础上支持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为老年人获得更好、更丰富的护理服务创造条件。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涛在接受《潮报》采访时也表示,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的可持续落实需要公共政策的可靠保障。 “国家政策的制定将成为刺激需求的助推器。 刘涛说,家庭养老是大多数人的期待,以德国为例,该国1995年推出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极大地刺激了德国对居家养老的需求,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完整的医疗和保健模式,“如果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 服务将难以普及,难以实现全民。 ”
在家庭养老床位的探索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相当突出。 例如,人力供应。 原来在院里,一名工作人员可以同时照顾两到三名老人,但如果上门服务只能是“一对一”,人力和时间的成本就会增加; 另一个例子是服务监督。 毕竟是挨家挨户的入口,而且有一定的专业门槛,如何保证服务质量和家庭安全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大部分地区家庭养老床位覆盖密度低,会造成服务成本增加,而在后续推广过程中,随着密度的提高,成本也会相应降低。
对此,嘉兴市秀洲区在实践中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比如远离市中心的南洋村,在村里招聘护理人员,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后,她会在南阳村居家照顾老人。 王丽萍表示,同时,每次提供上门服务时,服务人员都必须在系统上定位、提供服务、形成服务报告等。
在与记者的对话中,杨诚问得最多的是“家庭养老床有什么好处”; 王丽萍说得最多的是,“我们还能在服务中为老年人提供什么”。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9697亿,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4%。
家庭护理行业也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点。 刘涛认为,家庭关怀需要社区和社会力量的参与。 我们可以从完善政策、完善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入手,满足居家养老需求,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这也将成为未来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胡 温还建议将家庭养老床位纳入长期护理保险的报销范围,以减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这也可以提高群众申请服务的积极性。 “'十四五'期间,家庭养老床位将成为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的热点和重点之一。 她说。
此外,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各地也在探索“医养+养老”的养老服务模式,但在实践中,仅靠民政、卫生等单一部门很难完成。 他呼吁建立一个领导部门来协调资源,进一步改善养老服务。
近日,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通过完善标准规范,进一步明确家庭养老床的功能定位、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切实解决家中残疾老人的专业护理需求, 推动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你老了,你的头发变白了,你昏昏欲睡......叶芝的诗抒情而柔和。 我们也希望在全社会的支持下,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舒适的晚年生活。
*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