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辽河油田已连续38年保持1000万吨油气当量的稳定产量。 今天的“千万吨”与过去大不相同,它不仅是黑色的“千万吨”,更是绿色的“千万吨”。
这一年,辽河油田突出“油气与新能源并重”的发展理念,统筹实施绿色低碳工程,有序调整油田产业结构,加强创新驱动和管理提升,积极拓展“绿色拓展”空间,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迈出坚实步伐。
顶层设计,构建多能互补格局,推动油气勘探开发向综合能源转型
2024年,辽河油田聚焦高质量转型开发,进一步深化战略研究部署,形成“12356”总体思路。 其中,“2”指油气与新能源并重的“两并重”,“三”指“三条”“三大油藏”建设。 在实践层面,油田紧跟“双碳”目标,制定实施“2024-2027滚动计划”、“碳达峰行动计划”、“低碳生产建设计划”等部署,积极构建以油气为主、多能互补、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推动油气+新能源综合**当量逐年提升。
这意味着,辽河油田正努力改变半个世纪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在规划和建设新能源体系的征程上勇往直前。
今年以来,辽河油田坚定了“像抓油气生产一样抓新能源”的决心,在各项目上都组织了特种部队推进实施,生产绿电突破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亿千瓦时,是上年的3倍多。
立足辽河,加快“油气+新能源”融合发展。 通过“新能源+新增产能”、“新能源+老区调整改造”、“新能源+数字化建设”等多场景建设应用,克服油田资源点多方面分散分布的困难,利用井场、井站优先建设自发自发项目,累计运行装机容量达98个57兆瓦,覆盖1000多个井站,装机容量近100兆瓦,发电量超过1亿千瓦时。
走出辽河,推动“炼化+新能源”协同发展。 充分发挥中石油作为辽宁省企业清洁能源开发建设支承队伍的带头人作用,重点推进油气生产绿色转型、炼化企业“减油增化”升级改造,统筹配套清洁替代项目建设, 着力构建“1+N”新能源企业发展格局。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油田与当地政府联合成立了与辽宁中石油企业深化能源需求、资源潜力和转型升级项目对接的专项课题,牵头制定了《辽宁省企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辽宁省企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辽宁省企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辽宁省企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指标,形成与6个城市、7家企业联合发展、拓展绿色、上下游融合的新局面,大力推进多个风、光、热合作项目。
辽河油田在加快发展新能源业务的同时,还积极探索能源综合利用路径,打造了“兴60站节能降耗、双229多空间利用、办公区多能互补”等示范工程。 其中,兴60低碳示范站采用光能、空气能、水箱储能等新能源技术,年发电量达79%9000万小时,3000多吉焦的采暖,充分满足车站生产经营生活办公的能源需求,实现清洁替代、就地消费、自给自足。
目前,辽河油田正将风能、太阳能和绿电替代、地热开发、余热利用相结合,重点建设金海采油厂、高升采油厂、沈阳采油厂等一批低碳采油厂,构建油气与新能源多能互补的新格局, 因地制宜,多元迭代发展。
百年做强绿色生产,推动能源消费大户向绿色低碳大油田转型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千万吨级大油田之一,油气资源仍是辽河油田的基础板块。 其中,稠油产量占比较高,需要通过多种加热方式保持最佳流动性,才能实现高效发展。 因此,辽河油田不仅是生产大国,也是能源消费大户。
辽河油田作为供给侧开展非热采和天然气生产项目,结构性能耗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作为消费端,油田贯彻“节能是第一能源”的理念,用百倍的努力做好“加减乘除”,促进健康健身全链条
热喷射系统做“倍增”,提高效率,降低消耗。 在蒸汽生产过程中,我们持续推进锅炉效率提升,推动成熟技术的应用,平均热效率提高05%。在蒸汽输送环节,我们将重点降低沿途消耗,加强保温监测和维护,将沿途的热损失控制在26%,下降 01%;对固定式锅炉进行车载改造,就近注气,缩短工作半径。 在注气环节,优化了保温装置“跟踪、研究、试验、试验、交换”全过程,井筒热损失同比下降02%。
石油生产系统做“加法”。 实施“采油+智能技术”,通过物联网建设构建智能管控平台,针对低产低效率油井大规模推广智能间歇抽水技术,以自动控制代替人工操作,将油井调控周期从几小时细化到十多分钟, 从而实现低产井效率提升、降耗、峰值交错电耗。实施“采油+节能技术”,结合不同区块的提升需求,逐步推广无杆泵、直驱螺杆泵等新型节能提升技术,带动示范站区增效降耗,预计到“十四五”末,节电量将超过900万度。
收集和运输系统是“减法”的。 聚焦产业大动脉,深挖系统优化化简空间,按照统筹规划和技术赋能工作思路,推进工艺系统集约化节约增效。 例如,针对集油工艺的整体优化,“十四五”规划通过串联冷运、集中供热、停机、转换等技术实施23项技改措施,全部可实施,减少消耗2项55万吨标准煤,减少5吨二氧化碳排放260,000吨。 脱水工艺方面,依托新作业区和数字化建设,提高联合站的气密性和撬装水平,促进区域一体化、站降级、终端集中化,进一步释放节能潜力。
燃料结构“分化”,燃料和煤炭燃烧完全清除。 在调整燃料结构的基础上,全面梳理油田能耗,实施周边区域、出口管道、燃油锅炉7优化改造,2024年在“零燃煤”基础上继续推进“零燃耗”,深化节能降碳。
通过不懈努力,辽河油田2024年共完成30个节能减碳项目,实现能源消耗总量和能源强度全面降低,全年节约天然气近3000万立方米,用电2000多万度电,折合标准煤4万余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万吨。
勇闯新路,打造“三大水库”,推动能源供应向能源服务转变
在油气与新能源并行追求“绿色”的同时,辽河油田还积极推进储气库、储碳库、储能“三大储层”建设,探索以绿色油田为基础的区域绿色低碳中心新发展路径,努力为周边地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我们将全力扩大储气库,在周边地区建设清洁能源中心。 辽河油田将重点建设东北储气中心,以大局为强,加快推进“百亿立方米储气库”建设。 同时推进调峰供保和建设运营,累计产气量突破100亿立方米,日产气量突破全国4000万立方米,总库容达到全国首位。
二是注气生产能力居全国首位。 今年新投产的马19储气库中试项目,从开工到完工仅用了7个半月,创下了全国储气库建设速度最快的新纪录,开创了我国油气藏建设先河。 截至目前,辽河储气集团已安全高效完成连续7个周期冬季天然气供应保障任务,成为东北及京津冀地区调峰供保的主力军。
全力抓紧建设碳储库,打造区域固碳服务基地。 辽河油田围绕“提高采收率与碳封存同步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碳捕集、碳利用、固碳全产业链建设。 一流高校揭牌辽宁省领军项目,配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化机理研究,积极开展二氧化碳辅助驱油试验,成功投产环彩、特种油两座二氧化碳捕集液化站和双229循环注入站,构建捕集全过程CCUS配套地面工艺体系, 首次进行液化、注入和回收处理,年充碳量为920000吨,油量增加130,000吨。
着力建设新型储能库,建设区域电力储能调峰中心。 辽河油田结合自身热需量大的特点,开展了电熔盐注汽技术的研究和试验,建成了全球首座电熔盐储能注汽站。 这种新型注汽站率先将熔盐储能技术应用于稠油注气开发,具有直接电热转换、工业水回用、转化效率高等技术特点,不仅为油田清洁能源替代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同时还具有消耗绿色电力和调节电网的功能。该项目,辽河油田自主创新研发了5大类14项核心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迈出了彻底改变稠油热采蒸汽生产方式的第一步。 未来将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开发,每年可替代辽河油田半成品、汽驱等1600万吨燃气蒸汽,减少天然气消耗10消耗4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225万吨、千瓦时108亿千瓦时和绿电,储能规模464万千瓦。
2024年,“人民企业社会责任奖——绿色发展奖”将授予辽河。 这种社会公众的高度认可,让辽河油工对推动绿色发展更有信心。
决心向前迈进,虽然遥远,但终将实现。 用心打磨发展背景,绿色化道路上的众多“第一步”和“一小步”必将积淀成绿色低碳转型的千里征程。
*丨人民网
编辑丨冯军.
编辑丨金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