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2月14日电(记者王磊)春节期间,40岁的格桑卓玛和合作社成员欢聚一堂,欢声笑语。
“氆氇”是藏族人民生产的手工羊毛织物的总称,常用于缝制藏袍、藏帽、藏靴等,其中**日喀则自治区江孜县生产的“和谐马”为上等,以绵羊脖子下的细软羊毛为原料, 而且编织技术精湛,是老**贵族的衣服。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对民族手工艺品的保护,“江孜谐波马迪织技”已成为自治区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走进江孜县阿甲格桑农民专业合作社,映入眼帘的是10多台新款针织机。 格桑卓玛坐在长凳上,脚下踩着四个踏板,让360度垂直分布的羊绒线分成奇数和偶数两半,拉动羊绒线的梭子穿过它们,逐渐交织成细腻的纹理。 这个过程会重复,直到一个长 24米,0米宽6米产品-“新风格”。
2023年4月,上海**江孜县某公司启动“振兴”计划。 得益于这个援助项目,今年1月,工艺在巴黎时尚家居设计展上首次亮相,格桑卓玛也出国参加了设计展。 在这场极具影响力的国际设计家居装饰展上,格桑卓玛现场展示了编织技艺。 她的手艺吸引了天下人,民族手工艺品纷纷展现出风采,受到了国际上的关注和赞誉,这让格桑卓玛对“新风”充满信心。
这是江孜县阿佳格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临时工作地点。 新华社记者洛卓嘉措摄。
* 日喀则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商务局局长杨吉介绍,新型纺织机可织造不同尺寸的产品,“新款式”采用羊绒、牦牛毛等原料,质地柔软光滑,图案多样,迎合国际市场需求, 从而实现了传统氆氆的升级,“最重要的是提高附加值,带动人民增加收入。 她说。
目前接到的订单,一条羊绒围巾**在3000元左右,比传统的更赚钱,熟练的工人一两天就能织出一条。 格桑卓玛说,现在合作社正忙于订购100多条围巾。
这是合作社的一名女工在编织羊绒围巾。 新华社记者洛卓嘉措摄。
来自江孜县江孜镇的尼玛普池,在上海经过专业培训后通过了考试,从事“新式织造”已经三个多月了。 她说,她以前在合作社当牌垫,但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产品积压,“新式氰”在上海援藏的帮助下打开了国际市场,合作社成员收入稳步增长。
2023年4月,在第十批援西藏江孜集团的支持下,包括格桑卓玛在内的第一批“阿家”来沪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交流培训。 杨骥表示,培训从设计理念和现代美学入手,通过毛毡技能、设计设计、设备操作、美术钩针等实践教学,提高他们的自主设计和实际操作能力。
这是格桑卓玛帮助指导当地人民学习如何使用新织布机。 新华社记者洛卓嘉措摄。
此外,上海还计划在江孜帮助建设标准化的山羊养殖场,实现稳定的羊绒,保障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将时尚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技艺,拥有近30年纺织技艺的格桑卓玛,逐渐打通了创作灵感和发展思路。 她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优化织造技术,引进先进设备,让最好的产品得到国际高端市场的认可。
从江孜到上海,再到巴黎,伴随格桑卓玛一生的传统民族手工艺品正在书写着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