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曰:“经脉之人,故能决定生死,应付各种疾病,调真真,少不了。“一旦经脉被气血湿气、热气、气气等物质'堵塞',气运转不畅,各种问题和疾病就会接踵而至。
自检12.经络堵塞后的表现
1.心经不工作:心烦意乱、受惊、心悸、呼吸急促、上呼吸压力大、口腔溃疡、口干和口臭。
2.肝经阻塞:情绪低落,血压不稳定,易怒和冲动,疲劳,月经不调,乳房问题。
3.脾经不帮会:腹胀,吸收不良,嗜睡,肥胖,潮湿,关节酸痛。
4.肺经阻塞:怕风、易出汗、喉咙干咳、过敏性鼻炎、**干燥。
5.肾经阻塞:腹胀、吸收不良、怕冷、腰膝痛、咽炎。
6.心包经络阻塞:容易做梦和醒来,难以入睡,烦躁健忘,胸闷口干,神经衰弱。
7.胆囊经络不畅:口干、口苦、偏头痛、易心悸、便秘、消化不良、关节痛。
8.胃经阻塞:胃痛、消化不良、疲劳、膝盖疼痛、嘴唇干燥和体重减轻。
9.小肠阻塞:脐周下腹疼痛、易腹泻、手脚冰冷、吸收不良、肥胖。
10.大肠阻塞:口干、过敏、胃肠功能减弱、肩围、咽炎。
11.膀胱经络阻塞:对寒冷、腰部肌肉肿胀和疼痛、静脉曲张、尿频和排尿过多敏感。
12.三交经络过不去:偏头痛,头晕,耳鸣,顶部发热,底部发冷,关节疼痛,烦躁,健忘,食欲不振。
艾灸对应穴位疏通十二经络
1.疏浚心经
艾灸穴:孔子、齐泽、玉姬穴。
心是君主的官,心经可以疏通,让身体的气血畅通无阻。
2.疏通肝经络
艾灸穴:经门、太冲穴、阴包穴。
肝经络包含人体14个经络穴位,肝脏是掌管人体气血水的最佳银行。
3.疏通脾经
艾灸穴:太白、血海、阴陵泉、地穴。
脾被誉为养之基,是中医中气血生化之源,疏通脾经络,增强人体内气血流动,储备疾病防治的硬核能力。
4.疏通肺经
艾灸穴:孔子、齐泽、玉姬穴。
疏通肺经络,强化“养气”,有助于增强呼吸系统的抵抗力,降低秋冬季节对疾病的易感性。
5.Dructling肾经
艾灸穴:大铃铛、招海、水泉穴。
疏通肾经络,激活先天基础,肾气旺盛,人不老。
6.疏通心包经络
艾灸穴:天泉穴、玄门穴、劳宫穴。
心包经是一条贯穿手臂中间的静脉,维持心包经的畅通对于女性乳腺的维持很重要。
7.疏通胆囊经络
艾灸用穴:肩井、风市、杨凌泉、吊铃穴。
疏通胆经有助于消化排毒,缓解肝脏停滞,调节心理平衡。
8.疏通胃经络
艾灸穴:良丘穴、祖三里穴、丰隆穴。
胃经畅通,使人睡得香,胃口好,面色红润。
9.疏通小肠经络
艾灸穴:天宗、肩臻穴、后西穴。
疏通小肠经络有助于生化气血,缓解疲劳,补营养,缓解颈椎病。
10.疏通大肠经络
艾灸用穴:手五里,手三里,和谷穴:
大肠经是人体调节便秘和腹泻的经络,疏通大肠经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调节肠肠,改善便秘、排便异常等问题。
11.疏通膀胱经络
艾灸穴:潍中穴、成山穴、昆仑穴。
膀胱经是人体重要的排毒通道,要做到“无毒轻盈”,就要时刻保持膀胱经畅通。
12.疏浚《三教经》
艾灸穴:蛟腱、蒲榜、小罗、四蛤蛟。
三交具有循环元气、水谷、水液的功能,疏通三交经络有助于放松神经,增强免疫力,缓解身体的气滞问题。
气通过血液,血液通过人。 经络万事俱备,养生从疏通十二经络开始!
特别提醒:以上仅供参考,艾灸调理必须辩证,建议在专业治疗师的指导下应用艾灸。
源网络的一部分,被入侵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