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铁路产业园了解,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公布了2023年新认定名单及全国全部企业技术中心(第30批)。
据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目前我国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平台之一,综合评价申报创新人才、技术积累、创新平台、技术产出和创新效益等指标,在行业内具有领先的技术创新优势,具备引领行业高水平技术创新的能力。企业审评鉴定,是国家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发挥企业在行业技术创新中的主要作用,搭建国家级研发平台。
长期以来,中铁服务紧跟国家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建设技术服务、设备管理与研发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与机械制造四大业务,牢牢把握创新机遇,加强技术攻关,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并取得显著成果。
搭建平台拓展渠道,推动产学研应用深度融合
中铁服务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强与政府、产学研、应用合作,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 公司先后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四川省工业信息安全创新中心、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4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团队合作。 与西南交通大学合作,建立了地下工程实验室、盾构TBM设备摩擦学设计实验室、铁路建设项目物联网与云平台联合研究院、大坝工程医院盾构分院等技术创新载体,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公司承担一流项目8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7项,获得发明专利81项,实用新型专利354项,软件著作权51项,获得四川省工业设计中心、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市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等创新平台资质,主导和参与的科研项目荣获“技术创新项目奖”和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ITA)“超越工程奖”,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聚焦重点教育亮点,着力解决行业发展难题
通过“装备技术+民用技术+信息技术”的跨界技术创新,中国铁路服务打造了数字智能产品、工程装备和配套装备三大类24项重点科技产品,全力提升地下工程服务质量,让地下空间开发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 公司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以盾构远程监控云平台、掘进机租赁平台、服务商城电商平台、“共享工程师”平台为基础,构建盾构工程工业互联网,盘活我国地下工程领域的设备、材料、人才和技术要素, 促进地下空间开发领域的共享和协调发展。
此外,公司研发的动力分布式新能源电力机车解决了传统电力机车在大坡隧道中动力不足、易打滑等问题,大大提高了盾淤、管片等物料的运输效率; 盾淤环保处理系统通过对淤泥进行脱水、分离、干燥,实现无机原料和水资源的再利用。 优质机制砂系统模拟天然制砂工艺,通过生模制砂,化石化金,变废为宝; 中铁星云移动数据舱可实现施工区域内的移动信号放大、网络建设、语音通信、多源数据传输和处理等,提高......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水平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成都、重庆、深圳、青岛、林芝等地的工程建设项目,得到了业主和施工单位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反馈。
凝聚力为全体员工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增添了动力
中铁服务积极推进科研体制改革,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建立科技产品管理机制,明确权利责任,定期对科技产品使用情况进行反馈跟踪, 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全周期管理,提升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和科研成果转化效能。
公司高度重视大众创新和增效,每年开展科研项目,积极组织“金点”评鉴、“五小”创新增效等活动,使广大员工注重创新、主动创新,先后产生了富辉吊钩扒钩、节安装定位装置等发明创造。
公司充分发挥地下工程实验室、盾构TBM设备摩擦学设计实验室等平台的作用,以及工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孵化器”和“研究站”,扎实开展指导学徒、技能培训、技能竞赛等活动,成为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大平台和带动广大人才的主战场的员工投身于技术创新。
目前,公司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0个,中初级职称437个,获“四川工匠”、“四川省、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成都市工匠”、“成都市员工创客之星”百强“等荣誉39人。 (中国铁道工业园,岳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