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刘伟, 王静, 陆兴基, 魏静宇.
北方国家的风景被银色覆盖。 17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将在呼伦贝尔草原开幕。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让“带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梦想变为现实,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刻下了深远的东方印记。 如今,冰雪的激情在中国大地上飞扬,人民享受“十四冬”,开启了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新篇章。
家家国同心同德,中国心同德。冰雪竞技水平提升,冰雪产业快速发展,冰雪火炬“传递”到千家万户......我国冰雪运动的跨越式发展,正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谱写有力一笔。
运动融合赶上冰雪,激发信心。
2月14日,“十四冬”乌兰察布市凉城赛区传来阵阵欢呼声。 在同日举行的越野滑雪公开组男子双人追逐赛中,重庆队的王强以显著优势夺得金牌。
为了备战“十四冬”,王强于去年9月前往挪威训练,通过比赛与世界顶尖运动员一较高下,提升竞技水平。 在去年年底举行的2023-2024年全国越野滑雪锦标赛暨第十四届全国冬奥会越野滑雪资格赛中,王强斩获3枚金牌,展现出强大的实力。
作为中国越野滑雪的领军人物,王强代表中国参加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越野滑雪世界杯,接连突破历史,两次刷新中国越野滑雪最好成绩。
2023年底,在追赶决赛阶段的同时参加比赛的谷爱凌获得了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技巧世界杯崇礼站的冠军。 走出赛场时,她说:“今天打了三轮后,我感觉很好,我在训练中没有练习任何个人动作。 我在第一回合完成了所有动作,在第二回合和第三回合中,我选择增加难度并添加一些新动作。 ”
顾爱凌、王强等人自信沉着,持续强势表现,展现了中国冬奥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精神风貌,也改变了中国体育“夏强冬弱”、“冰强雪弱”的刻板印象。
回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队9金4银2铜,在金牌榜上排名第三,至今已让人热血沸腾。
这样的成绩单,标志着中国冰雪竞技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冰雪行业专家、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原副主任朱成义表示,“总的来说,我国冬季运动的竞技实力和群众基础都比较薄弱。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让我们加快实现成为冰雪运动强国的目标。 ”
朱成义举例说,以顾爱凌、苏一鸣、高廷宇为代表的新一代,就是中国冬季工程发展之路越来越宽的证明。
“十四冬”是北京冬奥会后首次举办全国性重大体育赛事,也是内蒙古首次举办全国综合运动会。
2026年米兰冬奥会将有8个项目、16个子项目和176个子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总局竞赛体育司副司长丁涛表示,为了完成该项目,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赤峰市和乌兰察布市设立了四个比赛场馆。 内蒙古不具备在北京冬奥会场馆举办跳台滑雪、雪橇、雪橇等项目的比赛的条件。
第十四届冬奥会作为中国冬季运动中规模最大、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综合性体育盛会,肩负着巩固和扩大后冬奥时代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的任务,同时也是米兰冬奥会前的一次大规模训练,旨在进一步提升中国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 丁涛说。
1月14日是“十四届冬季”速度滑冰(公开组)比赛的最后一天,辽宁队选手吴煜以打破全国纪录夺得男子10000米冠军,打破了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
中国的长距离赛事在世界赛场上相对较弱,但自去年以来有所改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 吴煜说,“今年我在国家队整体表现的提升也是有目共睹的,我看到了不同表现水平的不一样风景,我确实有更高的期望,我把目标定在了2026年冬奥会上。 ”
冬奥会点燃激情,冰雪全民共享。
农历正月初五,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的街道随处可见,“十四冬”的标语和标志十分醒目,温暖的“中国红”“冰雪白”“冬蓝”散落相映成趣。
通往“十四冬”主会场的冬季运动大道已成为“网红”打卡地,景观两旁14组精美的冰雪雕塑让当地民众和外国游客流连忘返。海拉尔东山滑雪场几乎每天都爆满,成为市民的天堂。 “呼伦贝尔首次举办全国性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城市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冰雪运动,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健康。 市民朱锦利说。
“十四届冬”吸引了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特别行政区的代表团,加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国石油工业体育协会等,将有3700多名运动员亮相本届赛事,创下历届冬奥会纪录。
大型冬季运动赛事的筹备和举办,带动了冰雪运动的热潮,为全民健身创造了条件。 自2015年北京、张家口成功申办冬奥以来,全国参加冰雪运动的居民人数已达3人46亿人次,冰雪运动参与率达到2456%。
借着北京冬奥会的风雨,花样滑冰、单板滑雪等“冷”冰雪运动收获了一大批爱好者。 在北京的溜冰俱乐部里,有四五岁的“冰宝宝”准备表演,也有大人颤抖着“学走路”。
为了更好地普及花样滑冰,中国花样滑冰协会降低了国家级考试的门槛,学习3至6个月后可以尝试最低级别的考试,还成立了俱乐部联赛,打通了从大众普及到专业运动员训练的上行通道。 2023年举办的俱乐部联赛注册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3025人; 参加花样滑冰国家级考试的人数也逐年增加,2023年比2021年增加了77人94%。
将旱冰鞋换成溜冰鞋,内蒙古呼和浩特市73岁的市民张凯今年冬天也尝试了一次“跨界”。 “我滑旱冰已经10多年了,但是当冬天地面结冰时,我就不能滑冰了。 他说:“《十四个冬天》启发了我们转而去溜冰场玩。 ”
张的轮滑队大部分都已经60多岁了,今年冬天有近40人参加了雪地比赛。 “现在溜冰场越来越多,我家附近有好几个公园都有户外溜冰场,有的溜冰场对60岁以上的老人有优惠。 张凯说:“不分年龄,大家都可以享受冰雪运动。 ”
朱成义表示,随着冰雪运动“南扩西东拓”战略的推进,国内冰雪运动持续升温,开展冰雪运动的城市从大中城市延伸到小城镇, 未来,中小城镇也将成为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的重要力量。
截至2022年底,中国共有冰雪运动场馆2452个,比上年增加8个45%的贵州、四川、云南等常年无雪的南方地区,还通过建设室内滑雪场等方式开展冰雪运动。
在重庆,滑雪正在成为一项受欢迎的运动。 目前,重庆已建成室外滑雪场8个,主城区还有2个室内滑雪场,满足滑雪爱好者常年“触雪”需求。 许多南方人不再“看冰雪”,而是以体育、旅游、科研等不同方式深度参与,南方地区也形成了冰雪运动的文化氛围。
工业热度泛滥,冰雪转化为动能。
入冬以来,呼伦贝尔先后举办冰雪那达慕、冰雪“伊萨伦”、冷极马拉松等系列文旅活动,共有61个A级旅游景区、星级乡村(田园)接待户和重点乡村旅游村开业,同比增长52个5%,部分景区冬季首次开放。
得益于“第14届冬季”活动的吸引力,我们的酒店的入住率比往年提高了20%,去年年底,连续几天客满。 呼伦贝尔市鄂温克自治旗巴彦拓海镇银帆商务酒店经理金跃说。 随着活动的临近,前来体验冰雪魅力的游客络绎不绝。 2024年春节放假前四天,内蒙古接待国内游客1692人次470,000 名乘客,即 635倍,实现旅游收入119倍24亿元,即862倍。
冰雪也是金山和白银山。 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坚守生态红线的前提下,支持冰雪产业发展,让“冷资源”释放经济的“热效率”。 冰雪产业的发展成为新消费增长的强大动力,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自 2024 年 1 月以来,哈尔滨机场有 7 个客运量超过2万人次,北京、广州等地航班客座率超过90%,“尔滨”成为热词......线上和线下哈尔滨的“惊人”人气,离不开当地大肆宣传丰富的冰雪资源,提高服务业水平,改善营商环境。
除了“额滨”,还有阿勒泰山、长白山、呼伦贝尔......过去,西北和东北地区因“猫寒”而沉寂的旅游目的地大幅增加。
随着“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愿景变为现实,体验好、重复消费率高的冰雪运动消费场景受到追捧,这也是各冰雪文化旅游目的地客流火热的原因之一。
在黑龙江,亚布力滑雪场单日接待游客人数最多达到1人次40,000人。 在北京冬奥会雪上赛事的举办地张家口市崇礼区,这里和北京之间的高铁票很难找到,铁路部门和民航部门为此增加了线路的班次。 新疆、吉林滑雪胜地电商平台搜索量大幅提升,“阿勒泰滑雪区”搜索量同比增长超过12倍。
冰雪文化旅游的普及,直接带动了乡村振兴和大规模就业。 长白山、阿勒泰等滑雪场附近的偏远山村,通过发展餐饮、民宿等配套服务产业,找到了致富增收的新途径。 滑雪场和酒店对就业的新需求也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仅吉林市一个大型滑雪场,雪季就可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 在阿勒泰地区的克可托海滑雪场附近,当地牧民要么在获得滑雪教练资格证书后被聘到滑雪场任教,要么从事造雪等后勤工作,有的......收入超过1万元一个月人们从冰雪产业的发展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已经过去了近两年,北京和漳州之间的高铁仍然繁忙地运送着滑雪者和游客。 北京冬奥会设施,如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云顶滑雪公园,现已向公众开放,让公众亲身体验冬奥会的“同一条”赛道,在雪季每天吸引数千人。 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世界上第一个永久性滑雪大跳台设施“雪飞天空”将再次庆祝这一......2023年滑雪世界杯
随着冰雪运动相关科研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的发展,我国冰雪装备国产化率显著提高,在河北张家口、乌鲁木齐、新疆等地发展了造雪、缆车等滑雪场设施的制造。 中国企业在滑雪机械和干雪模拟训练设施的研发和制造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不仅满足了国内滑雪训练市场激增的需求,而且产品还出口到欧美等冰雪运动先锋地区。 在与冰雪相关的轻工业领域,一些曾经为欧美厂商生产OEM的企业开始涉足产业链上游,不仅深度参与国外品牌的设计生产,甚至推动了原创品牌的诞生。
冬奥会在“硬件”方面不仅为冰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在“软件”方面,在冬奥会中经历过高水准经验的场馆运营、安全巡逻、医疗急救等人才,也在冬奥会后扩散到各个地方, 将世界一流的运营管理经验注入到广大群众的冰雪设施中。(供稿人:林德仁、王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