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石胜琦、徐晓磊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给电动自行车充电。 连日来,记者调研发现,济南多小区走廊内停放电动车的情况依然存在。 为什么这种现象继续被禁止?
到处都可以看到警告标志
走廊里仍然有电动汽车
2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济南市天桥区滨河国际城社区,看到几乎每栋楼都密密麻麻地停满了电动车。 他们不仅“占领”了单元楼一楼的门厅,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被居民推到不同的楼层,停在他们家门前的走廊上。 记者随机抽取了小区一栋28层的住宅楼,发现其中21层至少停放了一辆电动车。
现在不多了,很多人白天骑车出去,晚上更多的车停在这里。 小区业主刘先生告诉记者,每天晚上,楼底都成了电动车的“世界”,甚至有时候一楼的门厅被“堵”,难以正常通行。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单元内的电动汽车外,还有随处可见的警告标志。
禁止电动车进入电梯“、”电动车上楼充电,伤害他人和自己“、”电动车容易造成灾难“等......在记者走访的天桥区滨河国际城、石中区银丰园、高新区东城一佳、鲤城区华山安置区义花居等小区,小区广告牌、安全通道、单元门、电梯等醒目的位置都张贴了关于电动车进入建筑隐患的标语,部分小区小区楼和电梯的屏幕上也会有相关警告广告。但显然这样的警告并没有“阻挡”电动汽车的去路,甚至很多电动汽车都停在警告标志的正下方。
我以前在电梯里看到过电动汽车的新闻。 通常,当我看到有人推着电动汽车进入电梯时,我宁愿等待下一趟。 市民陈女士说,社区里很多居民经常因为电动车停在走廊里的问题而“针锋相对”。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记者走访济南多个小区,发现电动车停在单位门厅甚至推上楼的情况还是很普遍的。
无处可停,难以管理
业主有自己的“困难”。
明知有火灾隐患,为什么有些居民还推电动车进单元门?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充电桩不足、没有车棚、充电费用高等原因,成为电动汽车入馆的“助推器”。
不是所有的停车棚都有充电桩,晚上回来没有充电的地方是很常见的,所以只能推上楼,毕竟明天还要骑车上班。 许多业主表示,他们也明白这样做存在安全风险,但在许多情况下,将电动汽车推入建筑物也是无奈的。
此外,“充电不是不现实吗? “最主要的是还是很不方便,停车场离我住的那栋楼太远了。 “让它在风雨中出门既肮脏又不安全。 这也是电动汽车车主经常提到的原因。
作为管理者,许多社区物业表示,他们目前感到“无力”管理社区中的电动汽车管理。
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来管理社区中的电动汽车,现在移动电动汽车已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的重点。 滨河国际城社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除了维持电动车停放秩序外,还会上楼劝说居民,督促部分居民尽快将电动车推到大楼外划定的车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处理小区内的“僵尸车”。
作为物业,我们只能每天在朋友圈和业主群里推送相关提醒,在社区张贴大量的警示海报,但是对于业主的具体行为,我们不方便强制管理,毕竟物业没有执法权。 ”
“供大于求”很无奈
“黑科技”不够聪明
据上述物业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滨河国际城社区有2500多户人家,小区电动车多达7000辆,“差不多一辆就能拥有三辆电动车”。 ”
面对近几年社区电动车数量激增,物业大量建设充电桩和停车棚,“小区内部空间也有限,我们甚至与居民协商投票,将部分小区绿化带后退,多建停车位。 工作人员坦言,尽管如此,电动汽车停车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有社区工作人员还提到,充电桩和车棚的建设也需要社区居民的投票和协商,选址、安全、资金都是居民考虑的问题,意见往往不统一,车棚建设方案往往被搁置。
近年来,一些城市也开始试点运行电动汽车电梯轿厢挡系统。 该系统安装在电梯轿厢的顶角,主要部件是具有智能识别功能的摄像头,通过线路与电梯监控系统连接。 当有人进入电梯时,摄像头开始扫描并识别进入电梯的人和物体。 识别后,当发现有电动车进入电梯时,电梯会触发报警和语音提示,控制电梯门保持常开,使电梯无法运行,实现防止电动车进入大楼的技术水平。
但由于技术不够成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被误认,影响居民对电梯的正常使用。 “有些老人的轮椅,包括儿童推车,有时候会被认出来,我们这里有很多老人,所以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真的很麻烦。 在采访中,不少物业公司员工表示,这样的制度只是“好看”,但具体实施起来也很困难。
火灾事故频发
禁止电动汽车上楼需要多方合作
数据显示,全国每年约有2000起电动汽车起火,其中80%是由充电引起的。 因此,电动汽车必须“好用”和“好用”。
济南市消防部门表示,对电动汽车上楼入户相关问题的调查整改一直备受关注。 “目前,它主要由每个社区的财产管理。 济南消防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按照现行相关管理规定,如果发现此类情况,将责令相关个人和单位先改正,拒不整改的将受到处罚。 一般来说,劝阻是中流砥柱,辅以惩罚。 ”
山东大学社会学家王忠武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动车上楼进屋是社区治理的一大“堵点”,治理起来确实困难重重,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部门职责,各方通力合作,共同努力。
王忠武表示,物业作为社区管理的主要责任方,仍应承担相关责任,避免简单粗放的管理,针对小区的具体情况提出联锁解决方案,完善硬件配置,规范汽车储充等操作细节,按照停车规范解决社区居民的主要关注点。 ”
北京大成(山东)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友珍认为,要解决财产“诉诉不力”和“管理难”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更有效的管理方法。 “此外,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的同时,电动汽车车主也需要提高消防安全意识,积极配合。”
新闻线索报道渠道:应用市场**“齐鲁一分”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一分”,全省800名记者等你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