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人数为1人58亿人,加上幼儿园、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总人口超过2亿。 每个学生少则2套,多则6套校服,全国校服行业市场规模接近1000亿。
惠安县是福建泉州下辖的县城,是全国校服的圣地。 全国三分之一的校服都在这里生产,勤劳的惠安妈妈们在缝纫机之间穿梭的双手,在学生时代创造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审美服装。
#
一个11人的小工厂,年收入10万元福建省惠安市洛阳镇,商业氛围浓厚,每天有数万件校服发往全国各地。 按理说,货物流通如此繁荣,作为快递行业的菜鸟驿站,就像是把铁锹卖给淘金者一样,本该有福气,但洛阳镇的百姓却没有给他们机会有所作为。
这里大大小小的校服厂林立,每家都凭借其出货优势,直接与各大快递签约合作。 以至于普通市民更愿意在邻居的工厂收发快递,而不是去菜鸟邮局或快递站。 不仅便宜,而且更方便——每隔几步就有一个校服厂,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在校服厂工作。 对于他们作为校服厂员工家属来说,这是一个小小的好处。
2023年,当年轻人总是乱七八糟的时候,48岁的乡镇人林云清,实现了自己建厂以来的小目标:营业额50多万元,净利润10万元。
对于长期被单场直播平均销售额过亿元、上市公司宏大商业叙事包裹的年轻人来说,这个收入并不多。 但对于林云卿来说,要想获得这样的好处,并不容易。
林云卿的学历只有小学,16岁就辍学在一家工厂当服装工人,在一家“大工厂”工作了20多年。 她的工厂只能算是小作坊,主要为大型校服厂做外包加工,一共11名员工,大部分是家庭主妇兼职,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
闽南的妈妈们往往需要承担起家里的大事小事,早上送孩子上学,中午赶回去给家里做饭,晚上准时接孩子放学。 除了家庭事务,女人还要承担起赚钱养家的责任,吃完晚饭后,一些员工会自愿加班,刚从家庭主妇变成女老板的林云卿对此非常理解,并乐于接受。
图 |当林云清工厂的女工们加班准备开厂的时候,林云晴已经43岁了,这对创业者来说已经太老了。 但当时,丈夫作为承包商的收入已经一落千丈,家里的两个女儿分别在上大学和高中,这是小家庭需要钱的时候。 20多年的服装工人、在建筑工地搬砖的经验,林云清觉得自己可以吃苦。
林云卿的自信还是和看人一样。 以前,在抢购前主人的货物时,往往需要招聘临时工。 林云卿找到的女工脚踏实地,优秀,让她能赢得老板和同事两端的青睐。 她一直轻松完成这份“猎头”工作,但除了人情之外,她没有任何额外的收入。
2019年,一向怀揣着“惠女精神”的林云卿,毅然决然地投身创业。 她选择厂址在邻近的南安市(泉州市管理县级市),因为丈夫的工作在南安,她也跟着丈夫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对环境比较熟悉。
林云卿写了一本《招生启示录(物)》,印在粉红色的纸上,跑到菜市场,寄给熟悉的卖菜人、阿姨,请他们帮忙宣传。 告示上写着“无需经验,教会不收费,来100元”,这种宣传真的像是今天的骗局广告,要带你去缅北的卡腰。
好在当地人淳朴,有最基本的信任,零星的人来应聘。 最先来的三个人都是真正的白人,林云清信守诺言,给每人发了100块钱的红包,开始教电动缝纫机怎么用。 在三人的传播下,越来越多的人前来申请。
在众多申请者中,林云清最终只筛选了6人。 首先,她是唯一一个充当师傅的人,不能教她。 二是启动资金有限,租厂房买二手电动缝纫机已经花了3万、4万元,手头的现金支付不了太多的工资。 考虑到订单量不算太大,要自费购买缝纫线,6人是最佳配置。
加工厂发展到现在,除了6名老兵外,南安和惠安分别有5个人“宅男”,林云清需要把布料送到自己家里,然后把成品拉回洛阳镇的各个厂家手中。 为了省钱雇人拉货,林云卿在一群年轻人中间去学开车,考驾照。
#
福建人如何做校服生意? 福建人的赚钱基因,刻在骨子里。 尤其是在鞋履和服装的赛道上,更是有一种延续其氏族血脉的味道。 晋江的安踏、特步、红星二科家族占据了国内运动鞋服的大部分,而石狮人则承担着锦江鞋服的上下游,赚钱能力也不甘落后。
惠安县GDP在泉州市排名第三,是校服细分赛道的支柱产业之一。
上世纪80年代,惠安人多,地少,物资贫乏,人们纷纷离开家乡外出“走供销”谋生,在外省找到校服商机的徽安人回到省内,开始动员亲情招工建厂, 并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完整产业链。
福建人最看重宗族关系,洛阳镇的校服产业也是建立在此之上的。 通过亲戚对亲戚,朋友对朋友,现在镇上大部分人都从事与校服有关的岗位。
林云青有6个兄弟姐妹,都在校服厂工作,弟弟林云聪在其他厂做供销文员,2023年将全年在安徽办中小学。 作为教育大省,安徽几乎是惠安人的第二故乡。
一般来说,老板负责联系领导,疏通关系,供销人员负责办学,联系校长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衡量。 作为一线人员,林云清见过校服行业最真实的商战,竞争被用到了极致,比如送礼、举报竞争、恶意抹黑、给回扣等。 获得订单的诀窍是如何应用上述手段来默默滋润东西。
与以往靠恩惠拿单的方式不同,现在学生服的采购需要经过招标,渠道畅通,操作空间变小了。
水大鱼大,让懂得灵活的福建人有自己的应对方式。 林云聪曾看到一家公司在投标前先后注册了3家空壳公司,竞标同一所学校的校服采购项目,5家入围公司中的4家垄断,最终中标。 获悉真相后,另一家入围企业直接向纪委发出了举报信。 结果在宣传期间被取消,重新招标,这两家公司都没有中标。
图 |大厂纺织女工上游的供销战如此激烈,中下游加工厂的订单竞争也非常激烈。
林云清有5个订单渠道,其中4个是表哥、表哥、表哥、义兄的工厂,一个是2023年底石狮市新扩建的校服厂。
校服加工就像旅游一样,有淡季。 旺季(5月底至6月底,9月至10月),订单如雪花般涌入这家11人的小工厂,大家不得不连夜赶工; 在淡季(1-3月),是林云清展示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技巧的时候了。
就算是亲戚,订单也不会白费,林云清货源不止一个,这些大厂自然也有不止一个加工厂。 过年假期,林云卿总要准备4份礼物和家养鸡鸭送给四位厂长,让他们联系感情。
之后,她先是挨个下单,对方告诉她“最近没有货”后,她直接“杀”到其他工厂,检查了一圈新鲜准备好的货,直接问了一句“让我来做这些(货)”。 当对方不同意时,他放低姿态说:“可以切成两半给我。
由于前期工作做得好,又有亲戚关系,林云清一般都能顺利拿到订单,保证员工不流失。
此外,林云卿在日常工作中也要面对问题。
去年5月,我表哥的一批订单出了问题。 工厂将校服领口的罗纹配错了颜色,不熟悉情况的员工直接拿来做。 当成品送到工厂时,厂长大发雷霆,问道:“我没看到这么明显的颜色错误。
林云清认为,三方都犯了错误,用网络术语说是“信息错位”,但为了平息厂长的怒火,她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校服重新设计,每件至少3元。 她接手了返工的工作,每件要2元,每件补工1元,这样把工厂的损失降到最低,她和工人也赚了。
赚到的钱都记在账上,拖欠在这个行业极为普遍。 供销人员拖欠厂家,厂家拖欠加工厂,加工厂业主拖欠员工,记账周期总是无限延长。
尤其是在疫情的3年里,林云清觉得自己的小厂要生存下来并不容易。 他周围的声音更多了,“XX的工厂倒闭了”,“你还在这里招工吗? ”
尽管挣扎求生,但她最终还是受到了影响。 此前,丈夫自己动手,担保了一家幼儿园校服厂。 作为外行的他,对校服行业的大门一无所知,以为妻子和他有生意往来,于是签了30万元的贷款担保。
疫情期间,幼儿园校服厂无法发货,导致库存过多,最终资金链断裂,破产。 银行一起向法院起诉林云卿的丈夫追债,差点进入失信名单。
#
惠安校服,世界三大之一一代人有代际校服。 在90后的共同记忆中,初中、高中的校服总是与美不符,被运动装支配的恐惧从学生时代一直延续到现在。
占全国校服产量三分之一的惠安县,率先完成校服制度的每一次换帅。
从运动装到高端西装领带、百褶裙、校服,再到现在,校服又回归实用主义,没有了运动装搭配羽绒服秒变成法式面包的搞笑感,保暖功能的外套成为秋冬校服的流行款式。
林云清的原主林春山是洛阳最早嗅到校服变化趋势的厂家之一,去年在村里盖了一栋人人都羡慕的大别墅,成为村里最顶尖的企业家之一。
去年秋冬,外套的火,他的商业愿景再次得到验证。 早在两年前,林春山就判断出子率下降将成为一种趋势,校服行业很快就会陷入内卷,于是决定全面转型为一件夹克,覆盖中小学服和**款式,只保留一小部分其他款式的校服生产线。
一开始,我被同龄人吐槽校服不如**高档,但现在看着他们新装修的别墅,同龄人的沉默就像雷声一样。
林云清很佩服前雇主的长远眼光和果断,但她知道,机遇总是伴随着风险而来的。 虽然林春山的工厂接到了大量的夹克和校服订单,但赚到的钱更多是纸上谈兵,工厂的应收账款高达数千万,如今的现金流靠贷款支撑。 一旦资金链中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大楼的倒塌就是瞬间的事情。
在洛阳镇,像林春山这样的校服厂家不少。 夹克校服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国潮”和“新中国风”也开始出现在舞台上,同行卷起的款式开始卷布,在福建新通兴针纺的面料展厅里,甚至还有一种由玉米、马铃薯、红薯、小麦等富含淀粉的作物制成的服装面料。
行业参与者的“内卷化”,离不开惠安县推动校服行业发展的举措。
校服产业作为惠安县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带动就业15万人,近三年惠安县校服年均产值250亿元,占全国校服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惠安校服声名鹊起,逐渐与惠奴、惠绶、徽建并列,成为徽安的另一张镀金名片。
2022年4月,惠安县投资建设洛阳镇校服基地产业园,目前一期已入驻校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50家,纺织辅料销售企业近百家。
图 |2023年10月,惠安县人民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惠安县校服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激励。 鼓励校服协会组织校服企业参加省级以上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主办的校服展销活动,为校服企业参加国内展会拓展市场抢单提供良好服务。 ”
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的成功,离不开当地风俗文化的弘扬。 福建人对宗族亲缘关系的重视,使得清平初年末的校服产业发展迅速,惠及了大部分回安人。
勤劳节俭的“慧奴”,在行业中形成了一颗默默无闻的螺丝钉。 她们更有可能是失业的母亲或家庭主妇,在家庭责任之间,她们是大量产业工人的一部分。 他们是惠安校服产业的真正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