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老胡发文,回顾自己人生不同时期社会贫富差距的经历,并回忆自己的经历,如果符合节日的话。
上小学的时候,我对贫富差距没有任何感觉,也不在意身边的人是不是衣着得体,是吃得饱。 上中学的时候,我隐约感觉到贫富差距的存在,感觉到很多好人家的孩子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 直到上大学后,我才深深感受到贫富差距、城乡差距,贫家子女与富家子女在衣着、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对社会贫富差距巨大有很大见解。 然而,大学毕业并工作了几年后,我安全地接受了一切。
老胡说,当今中国社会的公平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笔者对此表示赞同。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义务教育已经落实到位,只要贫困家庭的孩子愿意读书,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几乎没有问题。 高考作弊、代课现象基本不存在。 从用人的角度来看,国有单位的招聘,比如公企和国企的招聘,也越来越客观公正,作弊的可能性也越来越低。
当然,在社会正义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然而,虽然中国社会的公平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穷人却很难生出高贵的孩子,社会阶级固化的现象一再被提及,这似乎令人难以理解。
没有。 改革开放之初,很多人抓住机遇,实现了阶级的飞跃,因为在改革开放前的旧制度下,很多有才华、有能力的人都沉沦到社会底层,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因此,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阶层洗牌是历史的特例,不会频频发生。
此外,现代社会也为普通人实现阶级跳跃产生了新的不利因素,即社会的内卷化和信息技术的普及。
社会的内卷化导致普通人长时间劳动,一方面没有时间提高自己,另一方面也没有时间教育孩子。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一方面导致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和个人集中,让那些能够吸引流量的人和平台获得了更多的财富。 一方面,它让普通人沉迷于移动娱乐(尤其是孩子)和购物(尤其是某些人)。 因此,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让普通人更难实现跳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