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媒体 中国科学家制造出超精确的锶光钟

小夏 科学 更新 2024-02-01

据香港《南华早报》1月28日报道,中国一个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极其精确的光学时钟,每70亿年仅偏离一秒,帮助科学家离重新定义时间的基本单位——秒更近了一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使用超冷锶原子和强激光束制造了一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优于5乘以10到负18次方的光学时钟。

这一成就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如此精确计时的国家。

由物理学家潘建伟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本月早些时候发表在同行评审期刊《计量学》上的一篇论文中写道,研究结果为构建全球光钟网络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此外,他们说,它为测试基本物理理论、探测引力波和寻找暗物质开辟了新的途径。

目前最精确的锶光钟记录保持者位于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由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叶俊领导的团队开发; 它仍然比中国竞争对手更准确,更稳定。

其他参赛者包括东京大学和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以及德国国立计量研究所。

光学时钟在未来的关键基础设施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它显著提高了GNSS的精度,并有助于创建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高度安全的通信网络。 它还提高了电网的同步水平和效率,甚至在国防和安全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秒的定义是基于微波喷泉钟——一种原子钟。 然而,微波时钟的精度受到微波频率标准的限制。 近年来,研究人员已经制造了利用激光的光学时钟,其性能比微波时钟高出两个数量级。

但是,如果未来的时间定义是用光学时钟取代微波时钟,那么世界上至少三个实验室应该有光钟到负 18 次方,稳定性优于 5 次方 10,不确定性优于 2 次方 10 到负 18 次方。 这是光学时钟性能和可靠性的两个关键参数。

由潘建伟领导的中国研究团队首先冷却锶原子,然后将它们收集在由相交的激光束形成的一维晶格中。 然后,他们使用极其稳定的激光束与收集的锶原子相互作用,以激发高度稳定和精确的所谓时钟转换。

研究小组得出结论,整个系统的不确定性为44 乘以 10 的负 18 次方——相当于每 72 亿年偏差 1 秒。

“上述性能指标表明,光钟系统已经部分满足了重新定义'秒'的要求。 (由Adrian Cheng编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华社)。

相似文章

    香港媒体 中国科学院警告中国科学家避免落入西方中型技术的陷阱

    中科院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正面临 中等技术陷阱 的风险,这一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所谓 中型技术陷阱 是指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受困于中低端,缺乏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能力。报告指出 中国制造规模居世界第一,研发投入仅次于美国发达国家相比之下,中国的技术实力仍有较大差距。中国制造业仍集中全球...

    祝贺中国科学家!

    中国科学家在硼自由基催化的不对称合成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精密与智能化学重点实验室王一峰教授 傅瑶教授 张凤莲副教授联合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类由手性硼自由基催化的不对称环状异构化反应。月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 科学 上。手性硼自由基催化剂示意图。图片由中国科学技术...

    中国科学家研制出超薄节能光学晶体

    新华社作者 魏梦佳,马晓东。光学晶体可以实现变频 参量放大 信号调制等功能,是激光技术的 心脏 经过多年的研究,北京大学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光学晶体理论,并首次利用轻元素材料氮化硼制备了超薄节能的光学晶体 角菱形氮化物 简称TBN 为新一代激光技术奠定了理论和材料基础。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权威期...

    细胞计划文章:中国科学家破译人脑多区域时空发育的奥秘!

    年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焦建伟团队 广州国家实验室董吉团队 北京大学杜鹏团队 北京大学金磊团队作了关于细胞 if . 发表题为 时空转录组图谱揭示发育中人脑的区域规范 的文章。通过单细胞 scrna seq 和时空转录组 scstereo seq 研究,首次分析了跨时间点范围最广 GW GW 和面...

    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恒河猴

    编辑 李媛媛 月日,克隆恒河猴实验结果发表在 自然通讯 杂志上,中国科学家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恒河猴。科学家在发情期将胚胎移植到恒河猴体内,胚胎存活率非常低,其中个胚胎在植入后阶段死亡,只有个存活下来,最终生下了一只健康的克隆恒河猴。鉴定证明,这只恒河猴确实是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中的佼佼者。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