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美团CEO王兴曾表示,“今年是过去十年来最糟糕的一年,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含金量仍在上升。 这就像一个穿越者对汽车行业的警告。
虽然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将超过3000万辆,但出口量将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就连Stellantis集团首席执行官卡洛斯·塔瓦雷斯(Carlos Tavares)也吹捧了中国汽车的威胁,称中国汽车将在美国取代日本和韩国的汽车。 不过,车市透过表象看本质,内需放缓甚至收缩成为常态,引发增长光束的出口面临欧美保护,电动汽车需求放缓,各种挑战摆在桌面上。
来自业界的“冷空气”,车企CEO们也在龙年新年贺词中明确了挑战。
吉利汽车集团CEO甘家岳判断:“2024年将是又一个'最动荡'的一年。 ”
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吕俊成认为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他说“我们别无他法,只能胜利! ”
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晓鹏董事长兼CEO何小鹏更直接:“今年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也就是淘汰赛的第一年。 ”
把车圈当成大敌的雷军,可能暂时没有销售压力,在留言中也不太关注汽车,主要是在价值上,强调小米一定要有目标、有信念、有团结,才能成为穿越周期的赢家。
不过,更重量级的比亚迪并没有发出新年贺词,而是直接用行动说话带 7Qin PLUS DM-i98万元起和驱逐舰 05 荣耀版掀起了龙年的第一场战斗,让很多朋友发出了“G语言”。
既然“量”已经不可避免,又如何才能成为“量王”并生存下来呢? 车企CEO们在新年致辞中也以洞察力指出了自己的目标。
第一:批量产品
产品创新将直接决定车企去年的战斗力,每家车企也会根据自己的布局,在产品端下功夫。
小鹏汽车在其新年致辞中拥有最大的旗帜。 他们认为,今年将是产品和技术平台爆发的第一年3年内将投放约30款新车型或小改款车型。 即使在国际汽车公司中,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小鹏汽车将在2024年招聘4000人,投入研发预算的40%以上,以实现这一目标。
支持这一产品计划的信心在于,小鹏汽车有信心今年的销售额将翻一番。 为此,小鹏汽车将弥补最有能力的15万级和高端主流30万+产品,打造10-40万元的竞争性产品矩阵。 而这些能否实现,不仅取决于技术能否发力,更取决于王凤英这个强大的支持者,能否在品牌和营销方面为小鹏讲述一个更精彩的故事。
五菱面临的压力也不小。 吕俊成捅破了五菱申车的滤镜,直言神车时代已经过去,要转向模块化汽车制造,以最优惠的成本、最快的速度解决用户痛点,打造出人们买得起、用得好、用得好的产品。
这对五菱的产品定义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五菱在这方面是一脚踏在天上,一脚踏在地上。 宏光MINIEV的成功带来了巨大的销量和流量。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些浑浊的沙流,让一些键盘侠的声音被放大了,这让五菱几款新品的定义偏离了实际需求。 五菱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回到“百姓需要什么,五菱就建什么”的轨道上来。
吉利的主要关注点是价值。 高端新能源技术将加速发展,实现车身电池与11合1智能电驱动一体化的新一代CTB平台将首次应用于主流产品领克还将使用800V架构,CDC电磁悬架甚至双室空气悬架。 吉利的AI车型、卫星通信等智能生态产品也将搭载在更多车型上。 事实上,从极速氪001FR和Galaxy E8这两款超标准产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吉利在“量”值上确实不怕任何人。
第二:体积智能
目前,上半年电气技术发展已进入高原期,下半年智能竞争成为产品差异化的关键,这将决定最终谁能留在舞台上。 吉利和小鹏汽车在新年贺词中都明确表示,将增加对技术的投入。
吉利从制造企业向科技公司转型,多年的研发投入和收购,吉利拥有行业第一梯队的智能技术储备,横跨星瑞智能计算中心、星瑞AI模型、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等多个领域。
2024年,甘家悦将部署基于星瑞AI模型的多模态人工智能“AI数字精灵”,基于吉利科技生态的三维智能座舱“AI智能空间”,以及基于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的卫星通信技术。 智能不仅是车机的屏幕,而是渗透到汽车的方方面面,为用户打造最智能的“顶级”汽车。
专注于智能卡的小鹏,毫不犹豫地在智能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何小鹏明确表示,将投资35亿元开发“以智能驾驶为核心的AI技术”。 他认为,朋友的收缩是小鹏汽车的发展机遇,可以通过密集投入推动小鹏汽车智能驾驶能力的快速迭代,在高端智能驾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让小鹏汽车再次引领中国智能驾驶领域,通过领先技术的优势打入国际市场。
武陵走了一条不同的路,陆俊成为“成本领先、差异化”的症状开了一剂好药方。 五菱的定位和结构注定无法达到头部体积的智能高度,所以我会根据用户的核心需求进行开发,去掉多余的配置以降低成本,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偏学生”。 在高频场景中,体验是肩并肩的,**我更低,要成为技术的普及者。
智能化投资的大规模增加,反映了车企的担忧。 虽然中国车企在智能化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甚至有车企声称华晨宝马落后,但他们心里都知道,我们目前的优势主要在软件和**链上,底层芯片、控制器、操作系统等基本都是国外的货架产品,我们成功的国外车企也不是没有可能复制。 更重要的是,随着AI模型在智能终端上的应用,有可能彻底颠覆智能技术框架和用户体验,让中国车企的优势归零。
最好是追逐穷人。 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与科技公司的深度合作、内部孵化等多管齐下的努力,中国汽车可以保持甚至扩大其智能化优势。 而这将是车企卷到最后的根基,也是我们出海攻打欧美顶级价值市场最锋利的矛头。
写在最后
整个2023年,第一场战争和技术战依次掀起,这种趋势在2024年必然会持续下去。
但“数量”不是目标。 正如甘家岳所说; “汽车行业是一场马拉松。 “在这场马拉松淘汰赛中,考验的是车企的长远规划和战略决心。 短期的“量”销售只是表象,只有通过配置自己的“体力”,坚持长期主义,在市场的“量”中完成自己的策略,才能决定谁是最终留在舞台上的“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