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过剩但需求疲软,未来玉米何去何从?
尽管1月份,我国谷物**总体上仍继续下跌。 不过,近期粮食价格一直呈稳定态势,由于春节期间粮食销售接近尾声,粮食囤积企业纷纷将粮食销售推迟到春节后。 那么,玉米的未来走势如何? 本文将进行简要分析。
1月是我国粮食销售旺季,全国粮食市场将继续下滑。
按地区分析,推动价格的原因**。 由于市场粮食销售速度较慢,粮食储存消息未达预期,春节临近,基层农民卖粮积极性有所提高,由于供应充足,深加工企业不断降低收购价格,进一步推动了周边地区粮食降价。
在干玉米方面,饲料企业根据需求进行库存周转,而第一家企业则主要按照前期订单,随着到货量的增加,采购价格的降低,使干玉米的流通受阻,对东北地区的玉米市场影响较大。 月末低价,基层采购意愿增强,加之春节临近,现货货量逐渐回落,深加工企业加大采购力度,促进了玉米的稳定。
截至1月31日,东北地区均价为每亩2170元,环比下降155元,环比下降7%,同比下降约20%。
在华北地区,由于春节期间市场对粮食的抛售和销售需求,今年1月的销售速度明显加快,随着到货人数的增加,一些深加工企业也开始降价。 此外,下游企业对未来持乐观态度,出货意愿较强,这也加速了华北市场的下滑。
截至31日,华北地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均价在每吨2310-2420之间,环比下跌120-150。 目前,市场交易价格为每吨2220-2320,比上月下降120-210。
供应方面,截至1月31日,全国粮食销售量达到46%,环比增长16%,与去年同期大致持平。
其中,黑龙江省粮食销售增长49%,比去年同期加快6个百分点; 辽宁省粮食销售进度54%,同比增长率比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 吉林省粮食销售进度32%,同比下降5%; 内蒙古粮食销售达到40%,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从粮食结构来看,吉林、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的粮食销售相对缓慢,主要集中在地面; 我国的天然旱作种植区主要在吉林和内蒙古。 黑龙江春节过后,销售压力比较短暂,主要来自内蒙古和吉林,但随着自然干燥的增加和销售周期的延长,销售压力可能比预期的要小。
流通渠道方面,目前东北**商户虽然较去年12月略有上升,但仍明显低于上年,春节过后,商户建仓意愿会有所提升,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支撑。
对于终端粮食企业来说,从春节到2月底,由于消费水平的降低,饲料企业有一定的补仓需求,同时,由于市场库存低,加上基层采购数量少,因此,玉米在供应中先出现阶段性减产和短期需求增加的局面, 提升了玉米阶段的预期。
2月底,天气转暖,囤货和出售粮食的积极性有所提高,鉴于玉米毒性上升,粮食资源将是产区主体,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企业可能会降低**采购,这可能导致**玉米的**。
在华北地区,春节过后,气温还没有完全恢复,因为房价一直居高不下,所以人们有很强的囤积和观望心态。
截至目前,大部分贸易商库存均在200吨以下,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农户的积极购买,加上第一贸易商的低成本库存,对世界第一玉米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对于终端粮食企业来说,由于年前、春节后进入旺季,猪、肉、禽大量上市,难以增加饲料需求,这也对玉米市场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而从过去的情况来看,2月份的生产企业也是如此。 不过,由于年后开工建设,部分生产企业开始囤货,这也对首粒玉米产生了支撑作用。
进口玉米方面,尤其是相对便宜的乌克兰玉米,仍比东港玉米少300多,这对2月份的国产玉米来说是一个劣势。
综合利好因素和不利因素,2月份华北地区玉米价格上涨也有一定的水平,但由于饲料企业需求不足,价格上涨空间有限。
3月以后,随着谷物销售重启和供应压力增加,玉米价格很可能会走得更远。 4月份,由于各地粮食销售结束,加上国际气候因素,一等玉米有可能从低位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