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于城市竞争新赛道,常州有布局,聚沙入塔,将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实体经济打造成一张超级王牌。
不过,在面积和人口方面,常州未必有优势,但常州始终坚持走“产业繁荣”之路,依靠区位优势脱颖而出。 常州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具有“中心一点、两带联动、交叉交叉、稻字交叉、左右源头”的独特优势。 常州也把这一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将自己定位为“长三角中轴线枢纽”,将其置于长三角发展地图上,即东西连南北。
常州成功的关键,自然离不开百年来凝聚起来的工业精神和基础。 常州工业体系较为完备,41大类工业占37%,中型类207占191,666子类占605。 正因为如此,常州顺势而上,抢占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风口,重塑城市矩阵,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然而,面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中国制造业需要主动迎接机遇和挑战,常州将如何进一步变革和创新? 1月底,经纬在“龙城”常州市(武进区)举办了2024年首届经纬汇聚会,经纬董事总经理张超发表了《智能制造产业的投资逻辑与展望》主题演讲。
演讲一开始,张超就以“如何突破中国制造? 这个问题切入,然后谈到了对新基建和新品质生产力的理解,以及经纬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投资策略和差异化优势。 以下,享受:
从2023年到2024年初,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感受到了行业不确定性的增加,这就要求我们客观冷静地判断大势。
如今的投资与几年前大不相同,过去,你可以采用简单的IPO前投资逻辑,比如,一旦一家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如果符合上市的审核标准,就可以申请上市,这属于红利的时代。 2019年之后,一切都不同了。 无论是投资者还是企业家,都有一个问题需要思考:你对这个时代和公司有什么看法?
中国制造如何突围?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世界、中国、行业、企业四个维度入手,了解这四个主体处于哪个周期阶段? 从宏观到微观,创业者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环境和观点,才能更好地分析自己的机会。
从宏观角度看第一个大问题,世界和中国面临的形势如何? 可见,世界经济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近年来,我们经常会听到技术革命、AI和芯片算力等日常熟悉的词,而伴随我们的关键词,可能与当今的投资创业趋势有关。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特点是挑战和机遇并存。 在中国,中国制造业的产值可以达到世界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产值,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门类。 之前我们去美国出差,了解到在美国为一个产品做一个模具,邮寄到中国需要两到三周的时间,但在深圳或长三角地区,可能需要三四天才能解决你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中国用了30多年的时间才走完了发达国家的百年历史进程。
但也有很多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 我们还没有掌握在许多产业链中的价格主导地位,我们仍然缺乏世界知名品牌。 众所周知,尽管在半导体、工业软件、高端设备及零部件等领域出现了一批国产替代力量,但中国企业仍面临被困的困境,尤其是一些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可能仍被其他企业控制。
俗话说,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设备和材料,一流的产品也需要一流的科学仪器。 我们做过统计,全球前20名科学仪器公司中没有一家中国公司,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科学仪器市场。 所以,我们不能沾沾自喜,我们仍然缺少很多东西。
从宏观角度看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未来十年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的竞争行业是什么? 我们的缺点是什么?
常州的优势产业显而易见。 常州在新能源、光伏、锂电池等产业实力较强。 未来十年需要做的是扩大我们的长板,我们应该继续在这些领域工作。 然而,该领域仍存在诸多不足,在半导体、大型飞机链条、机器人、高端数控和激光设备方面,我们仍然缺乏相关的高科技产品。
国家政策是我们投资创业的风向标,我们希望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与国家产业政策同步。 张颖先生曾说过,在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内,最大、最有实力的企业,一定是与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同步的企业。 今天,我们需要全面分析国家推出的相关政策,例如:新基础设施和新生产力
大家对这两个术语都很熟悉。 “新的定性生产力”一词已经很久没有被创造出来了,我将分别解释“新”和“定性”这两个词什么是新的? 代表未来,你要用新的生产工具,面对新的服务对象,面对新的合作伙伴,这些新的意味着你今天要思考的事情和你想做的业务都会改变,你需要重新定位你的客户、商家和竞争对手。 只有有新才有质量质量是未来最前沿的生产力和前瞻性技术只有核心技术的驱动,才能为我们的企业带来持续的成长。
再随着新质量生产率的提高,对新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将增加。 由于新的优质生产力需要更多的新能源,新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反过来又会促进新质量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在看到这些大情况之后,精卫智能制造的所有思维逻辑都应该在未来5-10年内建立起来。 这样,您就不会纠结于您今天的投资是否能在一两年内产生结果。 在具体过程中,你可能还是会提前投资,导致你无法在黎明前生存下来,或者如果你投资晚了,你可能无法抓住最佳投资时机。 不过,只要我们看清大势,以终为始,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在投资时平衡心态和流程节点。
经纬如何在智能制造领域投资?
具体投资领域,高端设备、核心零部件、工业软件,每一条赛道在今天都很难投资。 对于我们的团队,我们现在专注于三个主要领域:
第一个是:机器人机器人技术是第五次工业革命中规模最大、最具前瞻性的行业之一。 随着大模型的发展和不断迭代,我们相信机器人行业是非常符合中国未来大趋势的新型优质生产力。 面对劳动力人口的萎缩和推出新生产力的迫切需求,通用机器人可能是未来最重要的行业之一。
在这个领域,经纬应该是头部最早的布局之一。 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们连续投资了三家通用机器人公司,包括致远机器人、宇树科技、银河通用汽车。
我们选择这三家公司的标准是:
首先,我们必须看软硬件的结合。 任何机器人的软硬件都离不开,单一的技术很可能在随后的竞争中面临劣势; 其次,没有低成本、大批量制造的工程能力。 工程设计能力是当今许多创业团队所不具备的,这意味着团队无法以低成本大量复制产品; 三是大模型,相当于通用机器人的大脑,但技术还不够融合,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因此,我们更倾向于先选择开源大模型的迭代能力,同时开发自己的深部小脑,最后大脑和小脑一定是机器人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的体现。
同时,我们也在关注机器人产业的一些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机器人不仅需要更加智能和互动,还需要有更强的续航能力、运动避障能力、类似人类的移动性。 因此,所有的核心组件都可能发生变化,我们将从最重要和成本最高的部分投入资源,以寻找和协助企业家的工作。
通用机器人并不能高效解决所有场景,因此专用机器人有更适合的场景。 在特种机器人领域,其下游应用应该关注哪些场景? 这些场景的实际需求是多少? 未来将资本化多少? 增长速度有多快? 这些是我们在选择产品类别时提出的最重要的问题。
在当今大势下,如果下游场景的投资规模不够高,规模不够大,其实你很难获得足够的市场空间,这样的公司很难实现快速的增长速度。
在我们的投资地图中,还有朗鑫智能,一家围绕重工业和高风险场景的专业炉子机器人制造商,因为公司产品的出现可以让铁合金、工业硅等使用电炉的工厂炉工降低工作强度,甚至避免人身伤害,这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重要的保障。 因此,我们所做的,我们希望它同时具有经济和社会影响。
第二在设备部件和材料领域。 时间有限,我们只想谈谈大逻辑,我们认为创业和投资未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也就是说,你做的技术是世代相传的技术。 这三四年,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卡脖子、国内换人的消息,但这事儿毕竟是换人、赶超。 但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超越它呢? 对于早期投资,我们希望投资可以超越的公司,我们希望找到不同的创始人,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各种赋能提供个人护理,创始人可以制作跨代的产品。 世代相传的产品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 我们希望在中国常州,在长三角,能有很多像硅谷这样的跨代企业,这是经纬在投资上刻意追求的东西。
此外,在中国国内制造零部件市场,很多产品的市场空间不超过两三十亿。 如果上市,预计市值会达到两三亿,这是一个相对较低的上限,很难成为规模非常大的跨国公司或大型公司。 我们的思路是,如果你的潜在市场空间不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需要的是创始人足够的跨境能力这种跨界是指你的产品是否具备横向产品化的能力,比如从产品A到产品B,从产品B到产品C; 第二件事是你有跨行业的能力,如果你今天做消费电子,比如做手机**链产品,手机行业很容易生产出1亿台,这个产业链追求创新和低成本。 那么,创业者能否利用消费电子的产品力量,跨界到其他产业领域呢?
我们现在看到,一些工业相机品牌使用消费电子镜头和传感器芯片来制造工业相机,成本不到原工业相机成本的50%,这是跨界能力的展示; 第三件事是垂直整合,进一步整合您的上下游,以改善您的市场空间。 最后,在中国做生意对你来说只是一小步,希望我们支持的公司能够走出国门,走出国门,这是我们在零部件和设备方面的主要关注点。
我们主要有两种方法来选择新材料轨道**其中之一是高障碍和卡脖子。这是我们的基本要求。 对于该领域的许多新材料来说,附加值越高的产品,往往在剂量规模上受到限制,因此我们更加重视其化学基础。 其次,如果你有一个化学基地,那么你就想要它有一种基本的平台型技术我们希望开发的核心新材料不仅能用于半导体行业,还能延伸到泛半导体领域,在选材领域要重点关注。
最后,让我们谈谈工业软件。经纬在工业软件方面与多个国家团队进行了很多沟通,我们对行业的基本框架做了详细的梳理,我们确实在这个领域继续努力。
当我们选择一个项目时,我们在项目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标准。 如果项目处于前期,我们希望创始人在创业时能想清楚,公司的产品不仅要对标国外某款产品,更希望自己有足够的前瞻性,面对中国新基建的新需求和新的质量生产力,拥有种子用户资源, 并能与种子用户合作,开发能够真正解决未来行业数字化痛点的产品。
目前,各国各项政策都在倡导智能化、数字化、新能源化、绿色化。 归根结底,数字化的提升不仅要有数据和算力,还要能够结合产业发展的特点,开发自己的工业软件。 我国工业软件得到国家政策扶持不超过5年,海外工业软件随着产业迭代自然发展了70、80年,我们想在短短几年内超越别人,这是不现实的。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产业特点和国情,做出一些符合我们下一代生产力的产品,这就是早期投资的逻辑。
在成长期,我们重点筛选了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20多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软件产品类别。 从研发设计工具软件、制造软件、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注重其科技创新属性的满足度,也注重其市场空间的大小。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创始人是在追逐热点,还是在做一件长期而艰难的十年事情,我们现在已经投资了工业软件公司的成长阶段,创始人基本上都是十年前在这个创业领域,我们更愿意选择具有坚定顽强品质的创始人, 我们希望与他们共同成长。
在投后赋能方面,经纬在工业软件领域投资了七八家公司,因为每家公司的产品线不一样,但服务的客户大致相同,主要解决方案是八大重点行业和制造企业的研发、制造管理等需求。并能下沉到各地区销售CEO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因此,经纬希望通过在工业软件领域的系统布局,让大家有一桌饭,大家可以打理,挤在一起取暖,也可以回应要求。 我们已经这样做了很长时间,我们将来会继续这样做。
经纬的投资逻辑
总结经纬的整体投资逻辑,首先,行业维度。 看清宏观,看清身边的趋势,了解自己的行业。 在今天,行业意识极为重要。
我刚才提到了代际产品,如何定义一个产品是真正的代际产品,每个创始人都是不同的。 如果你精确地定义它,并且你更坚定一点,你可能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但出发点是错误的,这种代际技术即使具有前瞻性也毫无意义。 所以今天,当我们看行业维度时,我们不仅要看行业的发展周期和对资本化投资的预期,还要看创始人对行业的理解。
第。 二是创始团队维度。 说到创始人,除了以上内容外,在创业前,还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背景提出一些苛刻或有针对性的要求。 我们希望创始人不仅要从行业和高校中走出来,而且要是有行业洞察力和能力的行业资深人士,同时与具有突出工程能力的创始团队相匹配。 这样一来,在公司推出产品的时候,就可以有一定的能力,面对国内可能出现的极端内卷,比别人更早地做出行动安排。 同时,希望创业者具备构建产品矩阵、跨行业应用、并购和海外能力的能力,总之,具备较强的综合跨境能力。
第。 第三,公司目标的维度。 公司维度无非是一些基本的投资标准。 技术迭代能力强,底层技术具有扩展潜力; 产品已通过测试,准备量产,具有较强的商业增长预期; 与下游重点客户深度绑定或具有较强的渠道拓展能力。 在量产之前,公司的种子用户测试结果,加上客户的整体评价意见,是我们今天选择的项目在投资标准之上的一些主要考核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