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和战略支撑。 要做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推动教育数字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国家。 开放式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推动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如何提供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终身教育,促进公共服务全生命周期高质量共享,助力建设学习型国家,是开放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问题。
以人文价值观为导向,释放开放式学习新需求。
目前,我国的开放教育以学历教育为主,在满足学历和技能提升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低出生子下降以及高等教育普及的双重压力,学历教育市场需求的自然增长势必会继续下降,而非学历教育需求的自然增长却在增加。 未来,开放教育的需求侧势必会从过去的中青年学术教育转向面向全年龄段人群的非学术教育。 与学历教育不同,非学历学习需求具有职业化、多元化、生活化、个性化的特点,既要满足学习者的生存和职业晋升的需要,又要注重学习者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开放”的核心是促进人类发展,面对学习者学习动机和需求的变化,有必要探索新的教育方式。
一是坚持“科技为本”的理念,赋能“教育价值”。 开放教育与信息化相伴而生,是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改革的产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变革,我国的开放式教育形式也经历了从小学到高级的多阶段发展。 从早期的“广播+教育”和“电视+教育”到现代的“互联网+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 这种转变不仅是技术应用上的创新,也是教育观念上的创新。 技术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使其更加开放、个性化和可访问。 但在幕后,它实际上是关于如何利用技术来服务于教育的价值。 “科技导向”并不意味着盲目追求科技或以科技为中心,而是要认清科技与教育的关系,坚定以“教育价值”为核心。 技术应成为促进教育公平、质量和创新的工具。 只有当技术真正服务于教育的核心价值时,开放教育才能充分发挥其潜力。 为此,开放教育在应用新一代教育技术的同时,还应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等层面进行全方位、系统的改革。
二是打造一个老少皆宜的开放式学习空间。 如今,开放式学习空间早已突破物理空间和社交空间的局限,实现了网络化、平台化,让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习者更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联合国《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为所有人提供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和终身学习机会”的发展目标,强调所有人都应拥有终身学习机会。 为此,在开放式学习空间的建设中,既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要兼顾各个年龄段的学习者,才能真正做到各个年龄段的友好。 这意味着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都可以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中找到自己的学习资源和方式。 长者友善的开放式学习空间需要在内容设计、技术应用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度整合和创新。 长者友善的开放式学习空间在设计时应考虑到不同年龄组别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要。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内容应该是有趣和游戏化的,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学习需要与职业发展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和工作中。
以数字化为引擎,推动开放式学习转型。
数字革命的浪潮正在加速教育转型,新的教育学习场景不断涌现,为教育的系统性转型带来无限可能。 基于开放学习需求的市场变化,必然需要学习形式的改变。 传统上,面对学术教育的开放式学习形式,在目标、形式、任务上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各个年龄段非学术学习的需求。 面对新需求的释放、新空间的塑造、新业态的转变,开放教育必须通过整体改革来促进人才培养。
一是构建更加高效、个性化的智能教学体系。 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定位要求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突破知识传授的桎梏,教学的作用不再只是传递知识,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实践和思考,成为真正的知识创造者和应用者。 在此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潜力。 数字技术已成为推动教育创新发展的关键,不仅改变了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为此,要以教育技术应用为抓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新型教学体系,强化情境化自学机制,培养学生能力。 为此,开放共享学习资源建设应围绕智能学习分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构建开放互联的协同学习空间,重构以核素养提升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形成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构建智能学习场景, 以及实施个性化闭环学习评估。
二是构建基于算法的个性化课程推荐体系。 开放式教育以在线学习为主,其本质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大规模的开放式学习平台,为学习提供进行个性化学习的选项。 因此,为学生提供更符合其学习需求的更加个性化的课程体系,是开放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为此,将利用5G和AIGC(AIGC)等下一代技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适当的学习内容。 系统分析学生的历史学习数据、学习偏好、专业背景、长期和短期学习目标。 根据算法,建议学生学习符合他们当前知识水平、兴趣和目标的课程。 此外,算法推荐系统还应具有社会功能,鼓励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学习经验分享。 基于此,学习者不仅可以从推荐的课程中获得知识,还可以从其他学习者那里获得灵感和支持。 然而,尽管算法推荐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但它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例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算法公平性和透明度等。 因此,必须在技术层面进行数据加密,以确保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和安全可靠的学习环境。
将开放式学习资源供应系统与整个知识范围相结合。
实践证明,仅靠学校教育体系已不足以满足当代社会多样化、个性化的开放式学习需求。 如今,随着知识更新的加速和技能要求的日益细化,单一的教育模式很难适应人们多样化的学习目标。 尽管开放大学在提供更灵活的学习时间、方法和环境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但它仍然受到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和评估机制的限制。 开放式终身学习教育体系,要真正满足“人人都能学”的需求,就必须整合全社会所蕴含的优质教育资源。
一是整合全谱系、全社会的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落实教育资源共享计划,促进开放资源融合共享,打破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传统壁垒,为各级学校和学习者提供海量、适宜的学习资源服务。 为此,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彻底打破开放大学与传统大学、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等不同教育形式之间的界限和壁垒,形成互联互通、互补的大规模教育资源共享网络。 在政策层面,明确各种教育形式的定位和功能,建立公平竞争合作机制,鼓励各类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流动。 在管理层面,要建立一整套资源整合、配置、共享机制,确保各类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在技术层面,需要开发高效、稳定、安全的教育资源管理和互动体系,确保资源的快速、准确、安全的传输和应用。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全谱系、全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真正意义上为全体学习者提供开放、平等、高效的学习环境。
二是建立相应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体系。 《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2035》提出,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以促进人类全面发展为起点和终点,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方法,构建有效满足学习者需求的数字资源服务体系。 该系统不局限于传统的课程和教学资源,还涵盖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内容、实践活动和互动交流等,满足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和终身学习的需求。 在建立合适的数字资源服务体系时,关键是要以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和学习分析工具为基础,深入挖掘学习者的喜好、能力和学习轨迹,从而实时提供最合适的学习资源和建议。 此外,加强数字资源服务体系的开放性和互动性,鼓励学习者参与资源的创造、评估和共享,共同促进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也同样重要。 总的来说,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结合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手段的开放、个性化、高效的学习环境,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
作者:浙江开放大学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方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