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故事。 14年来,张晓丽法官忠实履行职责,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优化知识产权审判程序,探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最优方案”,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贡献了司法力量。
推进知识产权行政案件复杂与简单分离。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增效”
如何准确响应群众“简案速审、疑案精审”的司法需求? 张晓丽注重研究成果转化与审判工作机制创新相结合,带领团队从当事人需求、被告国家行政机关运作情况、法官团队等方面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构建了复杂简案分离的细化工作机制。
在程序设置上,在审判前固化争议焦点和程序性事项; 对审判事务工作的密集审前处理形成,为后续审判团队的案件审理和裁判文书撰写节省了时间。
同时,她多次到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北京市律师协会讲授讲解新机制,当事人和群众对繁简分离的各种措施有了充分的了解。
2022年,商标驳回复审行政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达到20%以上,适用简易程序案件平均审理时间缩短至37天,快速响应当事人诉求,有效减轻当事人诉讼负担, 真正实现“简化程序不减维,速度不减质增效”。
探索构建诉讼来源治理新机制。
争议的前端解决“以诉讼告终”。
对于绝大多数商标申请人来说,选择提起行政诉讼主要是由于在先权利障碍导致商标申请被驳回。 为了消除权利障碍,往往需要申请在先商标的无效宣告或撤销。 为了等待商标在先权利地位的最终确定,商标申请必须从行政程序走向诉讼程序,甚至再审也发生在一审、二审甚至再审中,导致大量司法和行政资源被浪费,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负担。
经过调查,张晓丽探讨了“退出重新评估”程序的实施情况。 通过详细的研究报告和科学的程序建设,行政机关与法院达成共识,使行政机关能够根据法院的诉前解决建议主动改变行政行为,从而真正实现诉前冲突纠纷的实质性解决。
随着“撤销重新评价”程序的逐步完善和成熟,2023年已解决近千件商标行政案件。 新机制为当事人保护诉讼权益提供了更多渠道和选择,减轻了当事人的诉讼负担,真正实现了“非诉争议解决机制走在前列”,实现了诉讼源头治理和案件终结。
建立全过程生成电子文件的机制。
为智慧法院建设提供“精知模板”
为帮助当事人减少“出行疲劳”,及时响应互联网时代群众的司法需求,张晓丽带领团队推动各类信息技术手段在司法审判各个环节的深度应用,构建了电子档案全过程生成和深度应用机制。
随着新机制的实施,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网上立案率跃居全市第二位。 电子投递覆盖率居全市首位; 在占比最高的行政案件中,半数以上的原告提交了电子证据,被告行政机关应诉比例从零提高到70%以上。
在预审阶段,交易工作的密集化、电子化处理,大大节省了司法成本,大大缩短了送达、归档等程序性事项的时间,为当事人提交诉讼材料和查阅电子卷宗创造了便利条件,为广大市场主体提供了更高效的司法服务。
郭东科,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市律师协会商标法专业委员会主任。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主体和商标注册的快速增长,商标行政案件数量也逐年增加。 然而,由于存在大量情况变化因素,商标行政案件导致审理程序复杂、审理周期长、诉讼费用高。
为减轻商标申请人的诉讼负担,真正实现争议的实质性解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主动开展深入的法律协调和研究,了解当事人和人民群众的心声。
张晓丽法官带头调查。 面对各方需求,张晓丽法官团队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组织了多场论坛并发放了问卷调查,真正了解了各方当事人的诉求和机制的障碍点和难点,为程序结构和制度设计的有针对性的改进提供了实例和数据支持, 最后推动行政机关同频开展制度创新,启动“退出再评估”程序。
随着这一程序的不断应用和完善,当事人和人民群众越来越意识到诉讼程序的简化和便利性,对简易程序在行政案件中的适用越来越得到认可。
在调研宣传的过程中,张晓丽法官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共同构成了司法正义的本质,司法程序的科学设计和实施不仅是实现实质正义的基石,也是提高案件审判效率的保障, 减轻当事人诉讼负担,帮助人民群众快速获得司法公正结果。 ”
相信以张晓丽法官为代表的京智人民,有勇气探索、创新,及时回应群众的声音,一定能够走上符合知识产权审判规律、符合人民利益的创新之路。
供稿人:北京知识产权法院。
编辑:高静、卢璐、郭进、小飞。
评论: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