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死后,“强人领袖”斯大林是如何夺取权力权杖的?
2024年1月21日,苏联的缔造者和伟大领袖列宁在高尔基村因中风去世,享年54岁。
列宁的逝世给这个新生国家的前景蒙上了阴影。 当时,苏联正处于工农业现代化的初级阶段,沙皇俄国和资产阶级的残余仍然存在,潜伏在暗处,希望有朝一日重新掌权,重新统治国家。
在布尔什维克内部也存在不稳定因素。 党内的各个派别正在无休止地、公开和秘密地斗争。 在列宁的一生中,领导人能够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为国家的建设做出贡献。 然而,列宁逝世后,各派头目不再跪下,曾经隐蔽的内讧逐渐浮出水面,一场政治风暴逐渐席卷全国。
列宁逝世后,苏共内部形成了列宁格勒派、党务部、人民委员会和托洛茨基派四大派别。
列宁格勒派的领袖是加米涅夫,他是宣传大师,也是苏共的头号演说家,是列宁在革命中的得力助手。
党部由两位主要领导人组成,斯维尔德洛夫负责人事管理和晋升。 他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斗士,在监狱和流放中度过了十二年,是一位政治工作的大师。 斯维尔德洛夫也是苏联第一位真正的国家元首,无论从资历还是能力上,他都是苏联第二代的最佳人选。
然而,斯维尔德洛夫的主要缺点之一是他的身体状况不佳。 尽管他的长期监禁并没有动摇他的钢铁意志,但他在早期入狱后于 1919 年英年早逝。
随着斯维尔德洛夫的去世,党务部的同志斯大林脱颖而出。 斯维尔德洛夫还活着的时候,斯大林负责政治工作和后勤工作,担任党务部的二把手。
相较于主持事务的“官部”,负责财务的“户部秘书”的职责显然要繁重一些,毕竟长期的会计工作,难免会得罪很多有权势的人。
不仅如此,斯大林的年龄,与列宁的第一代领导人相似,而且他长期的金融工作几乎“被”欺骗“,看着那些年轻的布尔什维克逐渐成为列宁的得力助手,他不禁感到有些不高兴。
值得庆幸的是,斯维尔德洛夫的去世为他提供了一个摆脱乏味的后勤工作并登上领奖台的机会。
说完列宁格勒派和党部,再说著名的人民委员会部门,说起人民委员会部门,就不得不提布哈林。
布哈林出生于2024年,在苏共高层中显得相对年轻。 虽然资历不高,但他的文化水平和理论修养远远超过同僚,突出的执政能力使他在新干部中脱颖而出。
正因为如此,他很早就被列宁选为政治局委员,负责思想宣传工作。 曾几何时,他被认为是列宁的最佳人选,他的政治前途一片光明。
二把手李可夫虽然在苏联国内掌管行政,被誉为“劳动皇帝”,但他的政治敏感度相对较低,因此在重大问题上,整个人民委员制度基本上都是按照布哈林的思路行事的。
苏共上述三个政治派别虽然利益不同,但政治思想却高度相似。 毕竟,这些派别的高层要么是列宁在革命期间的铁杆朋友,要么是受过列宁思想训练的门生。 他们基本上能够相处融洽,没有到撕脸的地步。
接下来要介绍的第四个派别,可以说是苏共内部的异类,也就是托洛茨基领导的托洛茨基主义者。 面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新苏维埃俄国,托洛茨基挺身而出,领导组建红军,乘坐专列巡视各个战区,以热情洋溢的演讲和独特的个人魅力给苏俄人民留下深刻印象,为最后的胜利做出了巨大功勋,堪称“红军之父”。
按理说,像托洛茨基这样才华横溢、军事成就卓著的人,应该在战后在政治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问题在于托洛茨基是一个极端激进的人。 在思想上,他完全否定了列宁的革命理论,认为列宁的成功只是“侥幸”,他的“不断革命论”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表现。
在托洛茨基看来,只有像英国、法国和德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大国才“值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且这场革命必须同时在各地爆发,否则就会像巴黎公社那样被内外力量扼杀。 而那些还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的农业国家,根本没有资格加入社会主义大家庭。
显然,托洛茨基的理论是完全错误的,是对马克思理论的过度解读。 然而,这一理论在苏共内外都找到了一定的市场,使托洛茨基主义者得以与苏共内其他三个派别“携手并进”。
在列宁在世时,列宁格勒派系、党部、人民委员部能够团结在一个旗帜下,与托洛茨基主义者达成“求同存异”的共识。
然而,这种平衡完全取决于列宁的个人力量。 当列宁去世时,维持这种平衡的纽带出现了裂缝,一场政治风暴即将来临。
2024年1月21日,列宁病逝,苏共内部微妙的平衡正式瓦解,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斯大林成为新时代苏联的三大领导人,共同密谋排挤托洛茨基。
最初,托洛茨基有战斗精神,试图与加米涅夫和其他人竞争。 然而,托洛茨基显然高估了自己派系的力量。 作为苏联为数不多的“反对派”之一,托洛茨基之所以能够与各派领导人平起平坐,是因为他依靠列宁这棵大树。
尽管托洛茨基和列宁在意识形态上存在不可调和的分歧,但列宁将争论局限在理论层面,他高尚的个性允许在新世界中发出不同的声音。
然而,当这棵树倒下时,托洛茨基的思想和他自己失去了庇护所,如何赢得政治斗争的问题成为一个无法克服的问题。
不久,在三巨头的冲击下,托洛茨基失去了权力,失去了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位,被任命为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并离开了政治核心,专注于技术工作。
随着托洛茨基的**,苏共三位领导人迎来了一段相对和谐的时期。 但随着斯大林威望的提高,列宁拉特派在苏共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等列宁格勒领导人对年轻的斯大林的统治感到不满,于是在幕后培养派系,企图给斯大林设置障碍。
斯大林看到老一辈人没有按规则行事,决定采取果断措施。 他找到了人民委员会的领导人布哈林,这位被称为苏联“**男孩”的领导人,由于列宁去世后的尴尬处境,如果他想再次攀登,就必须找到高层的政治盟友。
斯大林伸出橄榄枝,布哈林立即同意,并率领人民委员会加入党部阵营。
今天,苏共原来的三派,因为两派的合并,又被列宁格勒派进一步挤压了。 加米涅夫最初想耍花招,但很快就被斯大林推翻,命运岌岌可危,面临依旧背叛的列宁格勒派的彻底失败。
斯大林和布哈林密切合作,首先指责加米涅夫违背了列宁的初衷,导致苏联农业停滞不前,人口普遍短缺和困难。
斯大林随后攻击了同为列宁格勒派成员的季诺维也夫,并嘲笑他麾下的共产国际太软弱,无法妥协和投降,根本不被称为真正的布尔什维克。
夹在三巨头之间,加米涅夫和列宁格勒派撤退了,而布哈林的声望上升,成为斯大林身边高度依赖的人物。 斯大林甚至在会上发表了过分奉承的言论,称“我们支持并将永远支持布哈林”。
随着托洛茨基主义者和列宁格勒主义者的垮台,他们一起对付的敌人不复存在,处于巅峰时期的布哈林引起了斯大林的不满,两人之间的关系开始矛盾。
当时,对托洛茨基的批评在苏共内部已经结束,托洛茨基失去了昔日红军之父的荣耀,甚至失去了党籍。 与此同时,苏联工农业总产值再上新台阶,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式启动,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然而,快速发展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斯大林及其支持者致力于重工业和轻工业和农业,关注度相对较低。 特别是在农业领域,苏共的政策对农民相当苛刻,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急剧下降,粮食收购工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显然,苏联的发展模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为了纠正国家政策,布哈林频频提出建议,认为国家采取的紧急措施已经变成了“封建剥削”,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只会“逼农民造反”,别无他法。
这一说法在苏联国内引起了轩然。 作为斯大林在“反托拉斯”运动中的得力助手,布哈林公开与斯大林相矛盾,向外界发出一个信号:我和斯大林在政治思想上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冲突,马上就要正式决裂。
不可否认,布哈林的行动充满了勇气。 尽管他与斯大林合作,吞并了列宁格勒派,并促进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以作为共产国际和国家宣传的领导人而声名鹊起。
但是,以他为首的人民委员部在这场斗争中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收获。 除了没有敏锐政治嗅觉的老战友李可夫外,他的派系都没能吸收新势力。 换句话说,在工农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上,布哈林几乎是孤军奋战。
弱敌强,结果可想而知。 布哈林不仅没能打败斯大林,也没能撼动“党部”这棵参天大树。 斯大林在政治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布哈林和李可夫一举被清洗,他的职位被斯大林移交给了他的心腹莫洛托夫。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斯大林比较宽容,他保留了布哈林的党籍,安排他在科学工作规划局担任领导职务,至少偶尔参与国家法律的修改,并没有像托洛茨基那样流亡国外。
随着布哈林的衰落,党部崛起成为苏联内部唯一的派别,斯大林演变成苏共内部唯一的阴谋家。 曾经激烈争夺权力的政治对手,要么退居乡下,要么流亡国外,要么只能留在**当橡皮图章,成为大集会上的吉祥物。
按理说,政治斗争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毕竟大家都是有修养的人,给对方一些面子,这样老了,还能一起喝伏特加,回忆风雨飘摇的岁月,不要把一切都弄得太难看。
然而,政客之间的面子是如此脆弱,尤其是在权力悬殊的情况下。 今天的斯大林可以说是掌握在党、政府、军队手中,他是否正派,完全取决于他的个人喜好和底线。
很快,这个美好的愿景,所谓的“相互体面”,就因一个人的死亡而烟消云散。
2024年12月1日下午四点半,时任列宁格勒市委第一书记的基洛夫乘车抵达国家党委办公楼斯莫尔尼宫。 当他走上三楼的楼梯前往办公室时,一把手枪突然指向他的后脑勺,枪声响起。
当工作人员和警察听到这个消息时,他们冲向刺客尼古拉耶夫。 赶到的医生立即对基洛夫进行了急救,但子弹已经刺穿了他的后脑勺,无法恢复,15分钟后,医生宣布基洛夫死亡。
基洛夫被暗杀,并立即在苏共内部掀起了巨大的**。 在政治局中排名第八的基洛夫是斯大林的坚定追随者,被任命为列宁格勒市委员会第一书记,接管了整个列宁格勒派系,可以说是斯大林的“王储”。
此外,斯大林和基洛夫的私人关系也非常密切,两人经常在克里姆林宫谈家庭和国家事务,谈了一整夜。 斯大林甚至愿意把床让给基洛夫,用毯子睡在沙发上。
现在,基洛夫的突然去世激怒了斯大林。 尽管刺客尼古拉耶夫一再声称暗杀基洛夫完全是个人恩怨,但斯大林已经处于专横状态,他不敢相信一个疯子可以突破层层安全,潜入斯莫尔尼宫,然后“巧合”杀死自己的亲信。 对此,斯大林变得更加烦躁。
嗯,本来大家都是在背后小有动作,平时可以一起喝一杯酒,至少要保持文明人的形象。
现在这些人果然胆大妄为,在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敢无视人民选出的第一书记,就算是斯莫尔尼宫也能轻易放过一个疯子进来。 我现在住的克里姆林宫也被敌人渗透了吗?看来,苏维埃最大的敌人不是沙皇俄国的残余,也不是国外的帝国主义,而是这群“圣洁的”“同志”。
俗话说,人怨,祸乱满。 基洛夫的死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斯大林命令GPU负责人雅戈达在十天内破案,找出是谁杀死了基洛夫。 雅戈达明白了,立刻领悟了首领的用意,没过几天就查出了“真相”。
根据雅戈达的案卷报告,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布哈林等失去权力的老领导人实际上是谋杀基洛夫的幕后黑手。 雅戈达将他们描绘成不愿失去权力的阴谋家,虽然他们没有实际权力,但他们的派系力量错综复杂,也服从国家政策的执行。
既然是阴谋作案,就必须找出幕后主谋,所以在GPU的审讯下,犯人数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高级军政官员到地方领导,都被GPU带到了临时监狱。
尽管雅戈达完成了斯大林交给他的任务,但领导人对他的表现并不满意。 在雅戈达向他汇报情况之前,斯大林将他免职,并任命叶若夫为他的继任者。
叶若夫很清楚,前任的命运之所以落选,其实是斯大林怀疑雅戈达行动迟缓,杀人太少,尽管这种批评只能理解,不能说出来。 因此,叶若夫一上台,就立即缩短了审判期限,立即执行了死刑,无期徒刑的刑期永远不能减刑,能流放到古拉格的人,也绝不会被关进普通监狱。
在叶若夫的领导下,GPU的执法机构开始高速运转,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为了保住性命,只好“自首”,通过认罪来争取生存的机会。
随后,曾经是斯大林亲密战友的布哈林跟随前任的命运,与他的副手李可夫一起去了刑场。
无论如何,斯大林终于巩固了自己在苏联最高权力地位的地位,他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