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岳尚元,一个付了翅膀飞进实践的习学生。
编辑丨李波.
一年一度的经济工作会议是反映经济发展和政策趋势的重要指标。 据新华社报道,**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今年为期两天的会议与去年相同,会议延续了12月8日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即“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原则,先建立后破,加强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跨周期调整”。
在具体政策方向上,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相关产业政策放在首位,扩大内需的政策将消费和投资的作用融为一体,同时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房地产领域的“三大工程”, 明年外贸新动能的培育也将加快。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比了去年**经济工作会议的相关报道,梳理解读了今年**经济工作会议的八大重要表现形式。
一、经济回升、长期好转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2024年是新冠疫情防控三年过渡后经济复苏的一年。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复苏呈现出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特征,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好转。 从经济增长情况看,一季度、二季度和三季度的经济增速分别为。 9%;首三季度累计经济同比增长5%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宣布,将把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从5%上调至5.5%。4%,上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宏观政策对支撑经济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中国经济有望在2024年实现增长目标并强劲复苏”。 此外,一些国际商业机构也上调了对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测,摩根大通将预测从5%上调至5%2%,摩根士丹利 48% 至 51%,花旗集团从5%上调至5%3%, UBS Group AG 从 48% 至 52%, 德意志银行从 51% 至 52%。市场机构普遍预期实现年初、2024年4月设定的5%左右的增长目标5%至5%的增长目标是高概率事件。
2、攻克部分行业有效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等困难
* 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复苏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疲软,以及仍然存在不少隐患。
相较于去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今年经济压力更集中地转向有效需求不足。 具体表现方面,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然连续三个月回升,但也受到基数效应影响,仍处于弱复苏阶段; 制造业PMI在9月短暂回落扩张区间后,10月和11月回落至50%以下,新增订单不足是主要拖累因素; 1-10月,投资增速降至29%,增长率较低。
此外,当前光伏等行业确实存在一定的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风险,工业企业整体利润也较低,11月CPI和PPI均有所回落,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可能影响企业中长期投资意愿。
3、“先建立后打破”首次在总基调位置提出
经济工作会议延续了12月8日政治局会议经济工作总基调,明确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以进促稳,先建立后分解,加强宏观政策逆周期、跨周期调整。 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协调,适度加强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
会议还提出,要增强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的一致性。 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将非经济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考核,加强政策协调,确保同向同向、形成合力。
“先建立后分解”首次放在总基调的位置,这意味着在未来经济工作统筹推进中,建立新机制、新模式的优先次序将明显提高,破旧工作和破旧工作的影响将得到控制, 在防范经济停滞风险的条件下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结构性改革。目前,中小银行、地方债券、房地产等风险总体可控,风险化解工作可能较为温和稳定。
4、产业政策地位提升,新质量生产力先提
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比较少见将产业政策列为具体工作的第一项,明确“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要用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的优质生产力。 ”
在具体产业方向上,会议明确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人工智能发展。 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开辟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和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产业政策的主基调仍是产业升级和竞争力,同时,为了应对外部不确定环境,增强抗风险能力。 我国明确了“到2024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的目标,在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上也首次提出了“新型质量生产力”,反映了我国当前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也符合“先建立后打破”的原则。 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实现新领域、新赛道的跨越式发展; 另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平衡安排传统产业稳总量作用,也有利于保证当前宏观经济整体稳定,避免经济停滞。
5、形成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今年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扩大内需。 要用潜力刺激消费,扩大生产性投资,形成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去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而现阶段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修复的突出因素,本次会议也在表达中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统筹部署,首次提到“形成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这意味着,明年扩大内需需要发挥促进消费与投资之间经济增长的协调作用。
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明显,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也将催生巨大的投资需求。 因此,也要求未来投资要更加注重效益,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新基建布局、实施补足民生领域短板的项目是未来投资的重点方向。 同时,在将投资转化为实物劳动的过程中,也会通过商品或服务购买链条传导,有效带动收入的增加和消费的扩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六、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今年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度加强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质量和效益。 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益。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政保障。 同时,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实施金融体制改革。
2024年财政政策的一大表现是四季度新增发行1万亿元国债,预算赤字率提高至0。8个百分点至3个百分点8%,这是自2024年以来我国首次在年中提高预算,增加财政部门可支配的资金,也拉开了新一轮财政积极扩大内需的序幕。
在当前地方财政收支紧张、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背景下,政府将撬动政府承担更多支出责任或将资金转移给地方政府。
7、积极审慎化解房地产风险
商品房市场作为当前房地产行业的主体,长期存在房地产企业“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经营、资产负债快速扩张、部分城市房价过高等问题。 过去一年,“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成为楼市基调。 各级部门经常优化楼市政策,促进楼市平稳运行。 今年10月底,第一次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项目'建设,构建房地产开发新模式”,随后“三大项目”在重要会议上反复提及,政策环境逐步放宽,但居民收入、收入预期疲软等因素仍制约着市场修复步伐。
*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积极审慎化解房地产风险,不加区别地满足不同所有制下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普通和应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 完善相关基础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开发新模式。
考虑到本次会议的整体基调,作为“老动能”的房地产行业,仍有望继续优化调整市场过热阶段出台的限制性政策。 “三大项目”将是2024年政策制定的主攻方向,有望对稳投资发挥重要作用,也将对销售恢复、稳预期起到积极作用,房地产投资降幅有望收窄。 而且,相较于去年“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龙头房企风险”的表述,今年进一步放宽至“一视同仁地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资需求”。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国有银行多次公开明确表示,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将不惜对正常房企放贷、提取或断贷。
八、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今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夯实外贸外商投资基础市场,扩大中间品、服务、数字和跨境电商出口。
1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进一步扩大至12%,进出口总值连续两个月同比增长,出口也实现了今年5月以来的首次正增长。 以汽车工业和“新三”产品为代表的优势产品出口,成为当前外贸复苏的主要支撑,也是未来鼓励的方向。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预计2024年汽车出口量将达到480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预计到2024年,汽车出口量将进一步增长至550万辆。
《加快内外贸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于12月11日正式发布。 当前,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的主要方式应该是推进制度开放,对标国际高标准,促进国内外法规标准的双向对接。 要不断完善加工体系,完善市场采购方式,推进监管一致性改革。 加快中西部地区加工场地建设,引导这些承办地充分利用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优势,适当提高内销比重,在此基础上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充分发挥内外循环作用, 并培养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更多相关解读,请点击这里
sfc
本期编辑:李玉通是习道涛。
21 6 推荐阅读
21 解读 **经济工作会议发布10大政策信号。
**经济工作会议发布的“进展”和“建立”详解:2024年,增长政策更加稳健,新一轮财税改革。
*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丨化解风险成为房地产政策重点,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
* 经济工作会议:积极培育国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