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晓迪1, 尚千金2*, 张莉2
1.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 大理 671000;2.云南西部应用科技大学, 云南大理671000)
总结:“风景-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理论。 近年来,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改善生态环境、加快脱贫攻坚的重要动力。 因此,农村地区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村庄,而是一个具有旅游价值和市场意义的地区。 乡村旅游通过展示农业文化、生态、农业活动和传统文化,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吸引着城市居民的向往。 本文从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长期意义和乡村旅游发展之道入手,以及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乡村建设、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段晓迪, 尚千金, 张丽. 可持续性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 100所学校。 12月 21, 2023. issn2749-9065
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在城市郊区或偏远地区寻找文化、自然和农业活动时选择的一种旅游类型。 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加,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更多人度假休闲的选择。 同时,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发展、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发挥着极大的积极作用。 乡村旅游规划是指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整合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保护乡村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明确发展目标和战略,制定实施方案的渐进过程。
分析农村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内部联系
乡村有机更新与空间创造面临的困境
乡村空间地域特色的消失、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对乡村空间的影响、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诉求与传统乡村空间的矛盾、规划设计与乡村空间价值追求的不相容,都是乡村有机更新与空间建设面临的问题。 此外,农村地区有效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空心化和失衡严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环境、资源和生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乡村治理复杂,“乡村化”在下降。
在社会经济转型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打破了以往资源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 然而,长期“重城轻农村”的思想,导致农村人口流失严重、特征不清、文化衰落。 城市化也淡化了村族的概念,导致村落空间布局分散乡村建设主体向城镇转移,当地村民观念不高存在外力过度表达、村民参与建设权利缺失等诸多问题。
发展困境的内在联系分析
了解村镇聚落的发展演化,是解决我国乡镇发展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值得深入研究。 要在科学把握规则的基础上,有效制定和规划管理相关政策,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把握滇西传统村落发展机遇。
在保护乡村景观多样性的同时,优化升级乡村经济结构,可以促进乡村发展,最终实现城乡同等发展。 旅游扶贫模式在打破景区村落空间、商业、利益边界的基础上,实现景区、村村、村民的良性互动发展。 旅游规划要挖掘和整合村庄的生产生活空间,使其形成旅游资源,具有旅游属性规划需要突出村庄的主体性,增加村民的参与度。
中国乡村的本土文化作为当地居民与居住地的地域认同的基础,在凝聚居民力量、支撑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把民族文化融入乡村建设,就要着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以乡村规划设计为切入点,以创造生态宜居为主要目的,把地方元素融入乡村改造设计中在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的同时,弘扬农业文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当地文化多样性和优美生态环境优势,整合乡村资源,改善村内景观,实现传统村落以农业兴旅、以旅游促农的乡村发展新路子。
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乡村旅游对经济的影响
乡村旅游的发展给地方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旅游业的发展成为乡村经济腾飞的新引擎。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产业模式,可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不同于传统农业的发展空间,大大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首先,乡村旅游提高了农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 农村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成为游客选择的购物项目,带动了农村购物、服装、食品等产业的发展。 其次,乡村旅游还可以建立产业链,整合资源,从而增加当地的综合经济效益。 最后,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可以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改善,如道路的改善和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改善。 这些不仅给游客带来了便利,也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
乡村旅游对文化的影响
乡村旅游对当地文化的传承也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乡村旅游可以更好地展示这些文化瑰宝。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民俗、民歌、民间音乐、传统手工艺品等,可以成为乡村旅游的亮点,吸引游客前来欣赏和学习。 同时,乡村旅游也有助于保护当地文化。 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旅游市场的规范,可以保护和保持当地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
乡村旅游资源与传统文化遗产密不可分,许多乡村文化仍停留在收藏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 在发展乡村旅游中,要充分考虑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挖掘乡村人文历史的闪光点,展现乡村的独特风采。
乡村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乡村旅游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以成为乡村旅游的资源,但同时,乡村旅游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水土流失、大垃圾堆积等问题。 因此,在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发展过程中,有必要进行充分的环境影响评估,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使其成为有益的、环境友好的旅游模式。
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实现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品牌建设
品牌已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农村地区以当地文化为基础,以旅游资源为支撑,以旅游服务为特色,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为了应对市场需求,乡村旅游需要在包装和品牌上做出改进和调整,以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 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应注重文化特色、环境卫生、旅游装备、旅游服务等,拓展乡村旅游的表现力和内涵,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乡村旅游品牌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弘扬当地文化,提升当地知名度,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实施推广时,要适应目标市场的不同需求,根据年龄、性别、地域等因素设计不同的乡村旅游产品,充分挖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制定合理的服务方案。 同时,也要加强旅游宣传推广,运用电子商务、社会发展等现代营销手段,扩大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助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走特色乡村旅游之路,拒绝盲目复制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特色小镇”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也伴随着类似的城市化问题和低水平旅游项目的泛滥。 乡村旅游的规划离不开一流政策的支持和基层干部的决策。 一些地区为了尽快发展乡村旅游,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模仿和照搬。 最后,在一些地区,一眨眼的旅游热潮,形成了大量未完成的工程和建设设施,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而且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开发的乡村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将大大降低。 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挖掘乡村文化,打造具有当地乡村文化特色的独特旅游形态,如成都郊区的“五朵金花”乡村旅游集群,围绕“花”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以其独特的定位和新颖的组合,吸引大批游客。
依托生态农业让地域文化独具特色
与城市旅游相比,乡村旅游具有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丰富、农业生态良好的优势。 乡村旅游既能满足人们真正意义上对自然、对乡村的向往,又能实现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包括民俗风情、地方风情、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等方面。 在乡村旅游中,游客可以体验到与城市不同的特色文化,可以深刻体会到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大理白村民居客栈方兴未艾,但形式趋同,随着乡村旅游地位的提升,体验休闲的需求和机会也越来越多。 作为旅游消费新趋势,白族传统村落可以抓住产业转型的机遇,明确发展定位,规范管理方式,突出文化主题,相关部门可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民宿产业发展成为未来白族传统村落的新兴产业。 着力打造“田园客栈”和“古村落韵味”系列产品。围绕国家特色旅游村落建设,完善配套旅游接待设施,搭建乡村旅游接待平台,实现以农家院落、民宿、农家客栈为单位的统一经营管理,制定旅游路线,确定品牌旅游产品,打造民俗风情体验、美食、观赏、民俗活动等,倡导“负责任的旅游”。
突出乡村优势,提升旅游基础设施:
乡村旅游突出了城市与乡村的差异,展现了乡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征,为人们了解乡村的真面目提供了一个直观的窗口。 针对乡村旅游消费的新特点,实行特色旅游内容接收和实施,满足游客需求,并与主要景区、景区旅游活动相互错位,成为重要的补充。 在景区边缘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同时,建立多钟式农产品园区,满足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回归自然的需求。
综合考虑村所在地区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布局、配套设施、生态环境等城乡相互关系,合理确定村落定位、发展趋势,制定规划措施。 充分利用城乡发展优势资源,相互带动,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相辅相成,相互带动,实现融合发展。
深入挖掘传统村落所在地区特色产业资源优势,通过产业发展提高传统村落村民收入,增强村民对村落历史文化价值的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将传统村落由“被动”保护转变为“主动”保护利用, 探索“产业开发+活化利用”的传统村庄保护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不仅有助于塑造城市形象,还可以主动将乡村文化传播到外部,提高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针对我国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的问题,应全面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制定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投资规划。 规划应分为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重点关注不同区域、不同阶段的旅游资源开发,重点关注现有设施的维护和新建工程的设计规划。
乡村旅游规划实务经验 教训
从先进的经验中学习
许多国家在不同阶段都致力于乡村旅游的发展,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和成功案例。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模式,我们可以借鉴其发展历程、规划和产业建设,借鉴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加强政策引导
针对现阶段乡村旅游规划发展,各级各部门要加快政策体系建设,积极支持即将开展的乡村旅游活动,促进产业升级。 同时,为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关注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作为产业纽带,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因此,要提前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在规划前期对生态环境和景观资源进行调查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发展规划,在规划开发过程中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使旅游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达到良性互动的状态。
可持续性**
5.1 乡村旅游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
发展乡村旅游要兼顾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重点保护乡村环境,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管理体系,加快农村生态治理,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5.2、旅游的社会贡献与公益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应促进其社会贡献和公益事业,充分考虑当地的社会文化和人文因素,将乡村旅游与社会公益事业相结合。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在人才培养、乡村教育、旅游保险等方面进行投资,从而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促进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
5.3、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为保证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注重农业、工业等相关产业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当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鼓励小农合作社和农业生产企业投资旅游市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协调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发展乡村旅游对经济、文化、环境具有深远影响,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传承了当地的文化遗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但是,对于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我们也需要不断追求和探索。 只有加强管理和服务,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乡村旅游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态。
通过对乡村旅游规划的分析和总结,不难发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但是,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使乡村旅游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真正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文化传承载体。
引用。 [1]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M].中国财经出版社, 2010
[2] 世纪经济报道.中国共产党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4年)》[J].国际城市规划, 2018(6):150
3]徐媛媛.如何实现从全面小康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J].国家治理学报, (39): 4
4]张瑞娟,惠超.《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4年)》综合解读[J]. 2021,(2018-10):9-11.
5] 桂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J].贵州社会科学, 2020, No369(09):156-162.
6] 胡杰.福鼎市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3
7]王世进,白永平.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J].广西社会科学,2006,000(011):5-7
8]冯淑华.乡村景观旅游开发[J].国土资源学报, 2005, (1): 3
9]张静.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措施[J].农业技术,2015,35(22):199
10]卢媛媛.小城镇建设与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 (8): 4-5
11]张元波.“美丽乡村”建设下乡村旅游发展对策——以洛阳市栾川县为例[J].内蒙古电机工程大学学报,2014,(5):10-11
[12]蔡晨聪.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理论的启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006):5-8
13]冯红英.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阶段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7
[14]尹志琼.一文一应一旅游与扶贫:耦合与互动**——以重庆石竹县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8,000(001):146-148
**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滇西部少数民族村落”景村融合“模式研究(立项号:A2021QZ21)。
关于作者段晓迪(1994-),女,助教,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园林建筑。 通讯地址: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邮编:671000。
通讯作者:尚倩瑾(1996—),女,助教,云南应用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 通讯地址:滇西应用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邮编:671000。
张力(1989—),男,讲师,天津大学风景园林学博士研究生,云南西部应用科技大学地质建筑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 通讯地址:滇西应用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邮编:671000。
文:段晓迪、尚千金、李章。
评委:Kong Sherry
【期刊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