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第四届“领航杯”计算应用大奖赛全国挑战赛决赛颁奖典礼在太原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16支队伍成功夺冠。
从2024年到2024年,领航杯走过了四年,实现了从单一赛区到全国赛区、从计算应用到AI赛道、从普通赛到人才培养平台的演变。
历经四年的演进与蜕变,本次由中科曙光、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网易抚羲实验室、瑞莱智慧及众多知名学校和企业联合举办的大赛,不断凝聚着计算产业的“向上力量”,值得更多人喝彩。
算力萌芽时代驱动产业创新
我们正处于一个计算能力“萌芽”的时代。
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正在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信贷业务的效率在气象领域,高精度的计算使我们能够准确地抵御最恶劣的天气在医疗领域,大数据使......一些癌症每个行业的应用创新背后,都离不开强大的算力。
计算产业正在成为千行百业数字化创新的“基石”,而计算应用是让计算释放想象力的最终结果。
这是领航杯自创办以来一直追求的目标:培养更多的计算应用技术人才,推动计算行业自上而下的不断创新。
本届领航杯进一步瞄准人工智能和高端计算两大领域的科研前沿和产业痛点,吸引了大批知名高校团队积极参与。
据了解,自本届“领航杯”开赛以来,已吸引了近1000名海内外选手、数百支队伍踊跃参赛,其中不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北京科技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 厦门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用一场精彩的活动,向这个算力萌芽的时代致敬。
搭建“产、学、研”的桥梁。
当算力成为社会发展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时,服务于越来越多的行业场景。 为了更好地推动行业算力应用的持续创新,需要与产学研应用等多方参与合作,共建能力,共创生态。
过去,高校培养的人才往往因为技术课程的“滞后”而滞后于社会的需求。 作为“赛事型”平台,领航杯可以用最热门的技术和最热门的趋势,搭建产学研应用的嫁接桥梁。
比如今年最火的技术是AI模型,“领航杯”开辟了人工智能的新赛道。 其中,AI竞争成为最受关注的方向之一。 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软件、中国空气动力研究发展中心的团队在网易鱼燕大模型性能优化挑战赛、矩阵奇异值分解与开放应用大赛中荣获第一名。
同时,在赛制上,早在3月23日就启动了区域创新大赛,最后六条赛道共有20支队伍成功突围“全国挑战赛”。 从3月到12月,历时9个月的赛事不仅评选出优秀获奖者,还通过长期的“培养+竞赛”模式,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
大赛主办方、中科曙光高级副总裁任景轩表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和人才缺口。 中科曙光积极推动产教融合,以产教融合模式加速国产异构计算软件开发和人才培养,这也是“领航杯”计算应用大奖赛的初衷和长远使命。
为行业凝聚向上的力量
今年是《数字中国建设总体布局规划》实施之年,在此背景下,计算产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这与计算应用人才供给的不平衡,以及行业计算应用长期存在、收效缓慢的问题相对应。
算计行业要想继续“往上走”,就必须逐一突破这些难关,但依靠传统的培养方式和高校的教育流程,很难快速弥补这些“短板”。
早在4年前,中科曙光等公司就预见到了计算行业会遇到的问题,于是领航杯就带着这样的使命出现了。 “领航杯”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以竞赛促学、促科研、促应用”的竞赛理念,现已成为中国计算领域的风向标盛会。 截至今年,已有来自数百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知名企业的1000余支队伍、近万名选手参赛。
领航杯以计算应用技术为基础,但不局限于技术本身,以技术为创新的“根”,但评价体系结合了行业的实际价值,才是计算行业创新最正确的价值。
大赛期间,参赛团队产生了100余项创新应用移植优化成果,涵盖人工智能、医学、计算、化学、物理等20多个领域的20余项交叉应用。 目前,“领航杯”已为数十个领域贡献了数百项创新应用移植和优化成果,也为中国计算产业的升级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引领和推动着计算产业的持续创新。
计算机行业要蓬勃发展,需要人才梯队向上凝聚力量。 在领航杯上,我们看到了这种力量从破地而起,从幼苗到茂密的植被,未来终究会成千上万的树木,培育出算算行业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