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涛:提高社会预期不仅需要引导,更需要行动丨宏观经济

小夏 财经 更新 2024-01-31

文:中国银行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关涛

日前,首届经济工作会议在肯定我国经济回升、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的同时,指出仍有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攻克,主要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疲软、隐患较多等原因。 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提高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复苏的积极态势,继续推动经济实现质有效好转和量量合理增长。 在市场经济中,信心比最好的信心更重要。 显然,预期管理将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期望值低与当前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有关

这是年度经济工作会议第三次提到预期问题。 2024年年会首次提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2024年维持“预期减弱”的重要判断,本次会议指出“社会预期疲软”。 虽然这种说法从“预期减弱”有所软化,但说明与理想状态仍有一定差距。 究其原因,与这次会议指出的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有关。

一是有效需求不足。 **水平是宏观经济的温度计。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一直处于低位运行,这是当前有效经济需求不足的客观反映。 11月CPI下降05个百分点,年内第三次同比下降,累计上升03%,远低于年初设定的3%的预期监管目标。 同期,核心CPI上涨06%,累计同比增长07%。有效需求不足、价格走势疲软,将进一步凸显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实际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同时导致部分企业经营困难。 前三季度,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逐季回升至748%,但 07个百分点;在2024年第四季度和2024年第四季度,15个工业子行业中有8个低于平均水平。 第三季度,金融机构加权贷款比率降至4。14%的历史低点,但经本季度GDP平减指数调整后的实际利率达到498%,但处于历史高位,推高了企业部门的偿债压力。 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民间非金融部门偿债准备比率继续创2024年第四季度有数据以来的新高,达到214%。二是存在诸多风险和隐患。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协调司2024年的数据,我国家庭资产以实物资产为主,住房占比近70%,表明房地产是重要的民生产业。 房地产作为最大的周期性消费,呈现出买涨不买跌的特征,下行压力体现在供需两方面,行业内生造血能力明显不足。 11月,国家统计局新增商品房和二手房70套**下降07% 和 37%,跌幅从今年5月开始扩大,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商品房销售开始走弱。 前11个月,商品房累计销售同比下降5%2%,较4月高点下降14个百分点。 其中,受房企利差消息影响,期房销售下降8个2%,低于同期成屋销售23的增速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房地产的下行压力也传导到地方债务。 由于过去金融体系扩张与“土地金融”的深度绑定和交织,一些中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也暴露在房地产低迷的风险中。

三是经济周期不畅。 2024年底疫情防控过渡后,市场普遍预期中国将出现报复性消费。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迎来强劲复苏浪潮,制造业PMI指数连续三个月处于景气区间统计局消费者信心指数较2024年第4季为67个百分点,创数据开始以来新高;其他硬性经济指标也明显改善。 因此,年初,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涨得水涨船高”。 然而,年度消费回暖的特点是呈波浪状的“U”形。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速从6月开始逐月回落,继9月触底后,11月继续达到72%,但仍低于2024年同期水平。 此外,居民普遍“多存少借”。 在前11个月,居民的新存款和贷款为147万亿元和41万亿元,存贷差10元6万亿元,虽然比去年同期少了约7109亿元,但明显高于2024年和2024年同期的平均水平14万亿元,表明居民预期偏弱,消费能力和意愿不强。 四是外部冲击加剧。 今年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紧缩仍在继续,全球经济呈下行趋势。 截至11月,全球制造业PMI指数连续15个月低于枯萎线,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连续13个月低于繁荣和萧条线。 受此影响,中国出口(美元)在前11个月下降了52%,比去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 此外,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抬头,以及全球产业链和第一链的区域化和碎片化,也对外商在华投资形势产生了很大影响。 前10个月,中国商务部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同比下降14%3%;三季度国际收支外商直接投资首次出现净流出,前三季度累计净流入同比下降90%。 目前,国内订单流失、外资撤离、产业转移等各种传闻甚嚣尘上,进一步打压了市场信心。 稳定预期的关键是用发展的方法解决正在进行的问题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定、先立后解,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提高质量、提高效率等方面积极进取。 从而不断夯实稳定提升的基础。这为正确处理经济工作中的“稳定”与“进步”、“建立”与“崩溃”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稳”是大局和基础,“进”是方向和动力。 同时,要稳扎稳打地推进政策调整、推进改革,把握好时机和效果,不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在稳定增长和就业之前稳定预期并不违反直觉。 现代经济的运行和政策效应越来越容易受到传播和引导的影响。 从政策出台到落地也存在时间滞后,这期间的宣传工作尤为重要,深刻理解政策初衷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否则可能会“偏离”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因此,会议指出,从总体上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要增强信心和信心。 要加强经济宣传引导,唱响中国经济的光明理论。 当然,行动胜于雄辩。 会议总结了对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五条规律的认识时,“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硬道理,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和“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手段, “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占据了第一个和后两个“必须”。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巩固和增强经济复苏的积极态势上。 只有将经济发展“稳”在合理区间,巩固上升态势,充分保障就业和民生,才能为“进步”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 宏观经济政策空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有利条件。 会议要求,加强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跨周期调整,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协调。 其中,“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和水平相匹配”是稳健货币政策的新名词,有别于以往“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相匹配”。 11月,M2和社融股分别同比增长10%和9%4%,明显高于前三季度实际GDP增速52%,但这并没有加剧通胀上升;M1同比增速回落至13%,连续十个月走低,表明货币不够活跃。 中国缺乏通胀预期数据,很难衡量实际利率是否过紧。 然而,预期的形成是一个适应性过程,长期疲软的通胀可能会巩固预期,这将对货币政策构成挑战。 如果经济继续回升,但通胀压力随之而来,货币政策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以降低误判经济是“过热”还是“复苏不足”的风险。 同时,这也有助于强化审慎货币政策不会大幅波动的预期。 目前仍有一些观点认为,预期疲软是因为刺激力度不够大,如果水太多就会溢出,“*扔钱”可以解决问题。 这是2024年金融危机“先刺激,改革后”应对思维的延续。 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受困于“三相叠加冲击”,并持续深化。 上世纪90年代上半叶,日本的刺激规模不小,2024年和2024年贴现率降低了550个基点,2024年和2024年的赤字率增加了33个基点5个百分点,确实短暂地实现了2024年和2024年的经济继承**。 然而,这并没有改善日本的结构性经济和银行债务问题,只关注资产负债表问题而忽视技术创新,导致日本错过了互联网技术革命,最终“落后”。 相反,2024年,强力刺激措施和债务前景恶化引发的通货膨胀担忧导致政策突然收紧,进一步损害了日本社会信心。 可以看出,强刺激可以治标不治本。 会议提出,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继续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加大吸引外资力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要用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的优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深刻认识和把握“稳”与“进”关系的重要领域。 如果能够进一步发掘供给侧结构性亮点,带动相关行业就业增加,培育和扩大新消费,再加上持续挖掘潜在需求,那么社会预期有望加速提升。 要努力扩大内需,以潜力刺激消费,以效益扩大投资,形成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随着经济周期平稳的“进步”,助力发展大局“稳定”。 此外,要统筹好化解风险与稳定发展的关系,全面加强监管,坚持制度观念,持续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债、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坚守无系统性风险底线。 实施这些政策可能比增加政策更重要1 点部署,9 点实施。 会议进一步加强了对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指导。 会议指出,要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见了就抓好,能干就干并花了大篇幅强调“抓落实”四个,即要不折不扣、大发雷霆、求真务实、敢为善“抓落实”。 会议还强调,全面落实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要注意把握好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四套关系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导向,要加强政策执行中的协调联动,放大组合效应,在政策储备上多留余,在政策效果评价中注重实效和增强获得感要注重推进工作的途径和手段,抓住主要矛盾,突破瓶颈制约,注重前瞻性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会议重申了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方向一致性的必要性。 事实上,早在去年3月21日,常务会议就提出要开展政策导向一致性评估,防止和纠正不利于市场预期的政策出台。 这种老话的重演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明确需要将非经济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考核中,加强政策协调,确保努力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形成合力。 因为一些非经济政策也会对经济和金融产生较大的溢出效应,进而影响市场预期。 本文由蓝银凡编辑

编辑丨王晗.

校对丨蓝寅帆.

初审丨徐兰英。

终审丨张伟

往期回顾

review of past articles -

2024年财政债务形势总结及2024年展望宏观经济学

中央财政办公室对**经济工作会议进行了详细解释:社会融资规模指数与经济增长关系较为密切;以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以全要素生产率为特征,以新的质量生产率为标志

相似文章

    订单增长 外贸企业有望继续改善

    四季度外贸增长远超预期 外贸订单已定产年 俄罗斯 马来西亚等地客户已发出合作意向 近几个月来,中国商品 呈现稳步上升势头,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增速连续四个月回升,月和月实现正增长。总体来看,外贸发展积极因素不断积聚,企稳态势继续巩固。中国 报 记者了解到,在外贸企稳的背景下,不少外贸企业订单形势有所...

    郑乐观认为A股暂时疲软,预期有待提高

    本周沪深交所涨跌,北交所走强。上证综指跌 至 分 深证综指 创业板综合指数 科创指数本周分别下跌。 京交所指数涨 本周一,A股 与当时国有科技ETF成交量增加有关,因为市场怀疑国有资产机构在增持。A股周二没有波动,周三明显波动。周三晚间,美联储发布了第一个信号,但周四,A股开盘时起伏。周四晚间,京沪...

    有望回归现实 预计12月焊管产量变化不大

    月国内焊接钢管产量小幅增长根,吨 月资本定价的逻辑主线是中国政策复苏 美元降息,焊镀管出货量维持在持续较高位。管厂前期库存低 镀锌生产线临时环保管控,成本居高不下,成交难度加大。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年月,我国焊接钢管产量为根万吨,同比增长 同比增长 月我国焊接钢管产量为根万吨,同比增长 其中,兰...

    关涛:人民币汇率的三种可能

    总结 虽然由于内外部形势的边际变化,人民币汇率在今年月重新出现,但能否持续下去,首先取决于明年中美经济基本面和政策的对比。温 关涛 在汇率研究中,逻辑比结论更重要。基于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比较关系这一事实,相对 是判断汇率走势的重要逻辑起点。换言之,判断人民币汇率 以下简称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汇率 走...

    韩文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有望顺利实现

    央视新闻客户端。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今天 月日 召开的 年中国经济年会上,分管日常工作的财务办公室副主任 农业办公室主任韩文秀介绍,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有望顺利实现。韩文秀表示,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有望顺利实现,今年我国经济将波折式发展,总体呈现高增长 低物价 稳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