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春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原民大副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合创始人。
本文**自11月25日起,21世纪经济报道。
字数:3918字。
阅读时间:10分钟。
《21世纪:*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金融强国建设》。 这是第一次在第一层次上提出“金融强国”的建构,以及如何理解“金融强国”的概念。
刘元春我认为“金融力量”的提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这是应对大国博弈的需要。 近年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金融博弈是大国博弈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打造金融强国,就是要提升中国金融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尤其是在国际上。
其次,货币金融的崛起是大国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国崛起全面完成的重要标志。 工业革命爆发以来,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英美相继崛起,英镑和美元先后成为主要国家的货币,并先后形成了货币霸权。 但是,中国金融强国的建设更多的是服务于国内经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这与一些欧美国家的货币形成鲜明对比,这些货币经常成为对外扩张和建立世界霸权的工具。
第三,我们有能力建立金融强国。 无论是从市场规模、市场制度、定价体系,还是金融基础设施,毫无疑问,我们已经是金融强国,具备了迈向金融强国的基础。
第四,金融强国要为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动力转型、方式转换和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在转型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要在科技上自力更生、自力更生,在科技和制造上建设强国。 但是,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的建设需要金融的助推,没有强大的金融体系,就不可能孕育出现代科技和现代工业。 在一定程度上,金融强国是推动我国从科技强国向科技强国、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全面转变的重要工具。
21世纪:金融强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中国与其他金融强国有什么异同?
刘元春从历史和国际角度看,金融强国具有一些基本特征。 首先,金融强国需要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之上没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一个国家就不可能成为金融强国。
其次,金融强国必须具备金融定价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全球金融风险控制能力,尤其是地缘政治风险、战争风险等非传统风险。 这需要强大的金融基础设施、稳定发达的金融体系、健全的金融法规和金融体系。
就中国而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面临的金融强国比英美更大,尤其是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与欧美不同。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将与美国等金融强国并驾齐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摩擦和冲突,这就要求我们在协调发展和安全的基础上重构国内外金融规则。 一方面要尊重共同的金融规则,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领先金融标准。
此外,欧美的金融强国是掠夺性的,通过货币和金融资本的输出来“剪羊毛”,获得周边国家的利益,比如美元的大规模扩张,但代价却由全世界承担。 他们也会利用一些非经济手段(如战争)制造风险,获取利润,影响全球资本流动。 毫无疑问,我们想要建立的金融实力将与先行国家明显不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了我国金融实力的建设是建立在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之上的,从党的领导到所有制的布局,再到风险化解的方式,都会有明显的差异。
21世纪:*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如何理解建设金融强国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关系?
刘元春我国金融强国建设将遵循全球金融强国发展的一般规律,但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 特别要坚持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所谓金融工作的政治性,核心就是坚持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本质特征。 金融关系到经济发展,关系到人民安居乐业,只有坚持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化解金融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真正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
我们已经看到,在一些国家,金融寡头控制着金融体系,金融只为少数人服务,金融服务以资本为中心。 但是,我们的金融强国建设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使金融服务更加均衡,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提升实体经济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21世纪》:有没有什么指标可以衡量金融强国建设的进展?
刘元春应该说,指标还是很多的,但我认为有几个关键指标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我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力可以稳定在世界前五。 据估计,上海目前是全球第七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是第五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工作会议特别提到要“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不仅要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还要具备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这也是整个金融强国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要有一批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一流金融企业,力争这些金融企业一半的利润来自国外。 第三,有一些定价选项可以影响全球金融,例如使 SHIBOR 成为世界主要基准利率。 四是努力使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三大货币,其国际影响力在支付、储备、投资等方面都能进入世界前三,形成与美元、欧元三足鼎立的局面。
21世纪》: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8%,甚至高于一些西方国家,成为讨论的焦点。 在打造金融强国的过程中,如何看待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刘元春金融实力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此过度量化不利于金融实力的建构。 建设金融强国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例如,为什么其他国家/地区要使用您的货币?这是因为您的币种交易量较大,投资量较大,币值较稳定。 这可以归结为金融强国建设的一个范畴指标,但这只是表象,其背后其实是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升,对于实体经济尤其是金融要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使实体经济持续增长发展。
稳步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21世纪:下一步如何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刘元春**金融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对当前和今后的金融工作作出部署。 同时,首届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金融、数字金融五篇,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方向。
更重要的是,首届金融工作会议对中国特色金融强国进行了前瞻性思考、统筹规划和战略布局,是建设中国特色金融强国的行动计划。 会议明确了建设有中国特色金融强国的指导思想,描绘了建设金融强国的路线图。 总的说来,要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正视当前一系列问题,稳步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首先,要按照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要求,进行战略规划和政策部署,其根本是坚持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实体经济金融服务为根本宗旨,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等领域。
第二,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体系。 比如,建立现代银行体系和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着力建设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定价能力的一流金融机构,特别是建设一批一流投资银行。
第三,金融始终面临风险,因此金融强国的建设必须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当前,要及时应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化解地方债券和房地产市场风险。
金融强国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稳扎稳打地实现。 同时,在雄厚的经济实力基础上,积极参与并主导全球金融资源的配置。
21世纪:在金融强国建设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能力?
刘元春2018**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全面开放,推动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向规则等制度开放转变。 高水平开放必须建立在高水平制度开放的基础上,金融开放也是如此未来,要在金融市场开放和金融准入的基础上推进制度开放,在规则、法规、管理和标准上大做文章。例如,我们申请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对金融开放要求很高,可以起到以开放推动改革的作用。 在制度开放的要求下,资本账户的开放才是恰当的意义。 但是,我们不能只关注资本项目最后几项的开放,更重要的是要在新领域有更深入、更广阔的实践,以中国数据、中国理论、中国标准为基础。
近年来的一些例子表明,金融可以转变为金融基础设施,例如与国际金融体系隔绝的个别国家不使用的金融基础设施。 另一个例子是货币政策的强烈溢出效应,它影响了全球资本流动。 因此,在金融开放过程中,必须统筹开放和安全在效率与安全、开放与安全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
我们应该以更高的标准融入世界金融体系,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组织和机制,逐步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我们在世界上的声音。 同时,也要防止被一些国家排斥,要根据中国投资结构的变化,建立以中国投资结构为基础的区域性国际金融组织,并制定相应的规则。
外延伸展读
《招商基金年度报告(2023-2024)》发布,深度分析了中国宏观经济从分化到均衡增长的历程。
胡乃武中国宏观经济理论杰出成果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高培勇:当前最需要的是精细化分析、精准把控。
王金斌:对“软着陆”的预期刺激了美国金融市场。
吴小秋:纾解经济困难,建设金融强国。
肖刚: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复苏。
石金川:完善宏观经济微观基础,增强供给创造需求的能力。
王毅副校长在CMF年度论坛(2023-2024)暨胡乃武中国宏观经济理论杰出成果奖颁奖典礼上的讲话。
石金川:完善宏观经济微观基础,增强供给创造需求的能力。
陈彦斌:只有经济增速达到合理的潜在增长水平,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