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一连串的艺术品财富象征
刘晓丹. 艺术财富的形成需要完整的产业链来支撑。 根据复旦大学于一红教授的定义,产业链是指在最终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从最初的自然资源到最终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各个环节,由各个环节组成的整个生产链。 艺术的财富也经历了从最初的自然资源到最终产品再到用户的生产链。 然而,与普通产业链不同的是,艺术财富产业链不仅从事物质实体的生产,还从事精神符号的生产。 与普通产业链相比,艺术品财富产业链中符号的生产加工过程更长。
艺术财富产业链中的第一个环节是将物质材料加工成视觉符号。
艺术家生产其艺术作品财富的明确自然资源是物质材料,这与木匠用木头加工桌椅没有什么不同。 不同的是,物质材料只是艺术品财富的载体,艺术家可以利用神奇的天赋或能力,将物质材料转化为代表某种形象或形象的视觉符号。 当艺术作品的财富完成时,所有的物质材料都会完全“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中。 例如,在一幅中国山水画中,白色的宣纸将不再被视为纸,而是可能被视为天空、水、雪和石头。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的才华或能力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物质材料,因此材料成本往往只占艺术品财富价格的很小一部分。 这与物质财富的定价逻辑完全不同。
艺术品财富产业链的第二个环节,是将艺术品从视觉符号加工成表意文字。
一件只唤起视觉感知的艺术作品是初级产品,当它被艺术家用来表达某种意图并能召唤观众去理解它时,它就变成了表意文字。 与文学作品或历史故事一样,表意艺术财富符号可以向社会传达政治、道德、宗教、文化等观念,其最重要的功能是教育。 正如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所说:“画家有学养,助人为乐,穷神变微妙,六书同功......”这是知道它的戒律的图画。
艺术品财富产业链的第三个环节,是艺术品从表意文字到身份符号的加工。
与通常为社会服务的表意文字不同,私人艺术品主要用于满足个人需求。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将个人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第三层次是社会需求,第四层次是尊重需求。 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在《闲暇阶级理论》中指出,财富是所有人处境优越的有力证明,一旦拥有财产成为赢得荣誉的基础,也将成为满足自尊的必要手段。 一些艺术品的财富被用来帮助所有者或使用者获得赞美、尊严、声望、成就等,并成为身份的象征。 以身份为标志的艺术财富的象征,在古代可能是一串贝壳和青铜器,在当代可能是一幅名画或美术馆。
艺术品财富产业链的第四个环节是艺术品从身份符号到金融符号的加工。
实用性是表意文字或身份符号的艺术品财富的价值,但在发达的艺术市场和艺术金融的条件下,艺术品可以脱离意识形态和身份的功能,成为像货币一样作为财富储存和融资的手段,只具有经济意义的金融符号。 此时,决定使用价值的是艺术品财富的市场交换价值,不像普通财富,使用价值决定交换价值。 更深入的金融化可以让艺术品财富像一些**一样,在虚拟世界中形成自己的定价逻辑和交易逻辑。 在这一点上,艺术的财富有可能完全失去了它的艺术属性,艺术只是一个名字。
所有艺术品财富投资者都必须意识到,艺术品财富产业链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符号链。
在普通产品的产业链中,从最初的自然资源到最终产品,存在着一条连续的线性链条,消费是产品的末端,消费者是产业链的末端。 艺术财富产业链的符号生产加工,可能就此结束于其中之一,比如只停留在表意文字阶段它也可能跨越这些链接之一,例如将视觉符号直接处理为金融符号。 在艺术品财富产业链中,有些消费过程也是生产过程,因为有些艺术品财富可以反复消费,让很多用户从终点到起点,进而形成几个闭环。
作者为中国美术经济学研究院李可然画院副院长)。
详情请参阅**艺术投资版2024年12月23日A4版]。
*:《中国书画杂志》。
封面 |站酷海洛生产 |周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