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发挥退役军人的优势和特长,让他们成为社区治理的先锋、新生力量?在上岗新村街道上,由“两弹一星”退伍军人、烈士家属、伤残军人、退役军人等群体组成的“老兵之家”,创新“荣艾网格”机制,彰显“老班长”领导力,成为社区治理的“新引擎”。
建立“融爱网格”。
准确满足居民需求。
只有服务于网格中的人,才能更加细致和深入。 根据辖区退役军人分布情况,上岗新村街道创新“荣艾格”机制,各“荣艾格”退役军人按特长特长申报“格员”责任,包括慰问伤残军人及困难群众、结对照顾空巢老人、 安全巡查、慈善公益、便捷维护、文明城市创建、垃圾分类宣传等,丰富的服务内容覆盖了大部分群众诉求。
近年来,济阳片区一直在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由此,吉中小区72名退役老兵在3个“荣爱格”的基础上组建了6支先锋队。 退役军人庄炳华作为社区工委委员,带领“战友”深入了解居民诉求,收集了200余条居民诉求,涵盖房屋改造、车位规划调整、废弃围栏拆除、绿化景观升级等。
抓住三个半“半”。
“贴心”服务群众。
别忘了“军绿”,传承“志愿红”。 在上港四村,寒暑假期间晚上六点半、周三早上九点半、下午三点半,总能看到退役军人李子仁、顾厚成等10多位“老兵之家”成员忙碌的身影。
夜间巡逻从晚上六点半开始,退伍军人已经坚持了好几年。 作为老旧社区,上岗四村停车资源紧张,高峰时段主干道拥堵,“保持生活通道畅通”成为老兵们的“硬任务”。 劝说文明停车,及时联系车主移动车主,引导应急专用车顺利到达目的地,老兵们用多年的奉献为社区构建了安全保障网络。 周三上午九点半是每周一次的“退伍军人座谈沙龙”时间,大家围绕走廊改造、邻里冲突、环保等进行协商协调,并形成“家用心宽”走廊自治项目,通过文明劝说、规则引导、关系引导,带动邻里互助与融合。
寒暑假下午三点半,是“老宣讲团”最繁忙的时候,党员老兵们以“回忆多事之秋,红色教育滋养少年儿心”为主题,为辖区少年儿童讲好红色故事,畅谈革命历史, 并鼓励孩子们在滋润中默默珍惜当下。
做一个好老班长。
培养“传频带”的中坚力量。
“退伍军人之家”既是社区治理的排头兵,也是自治中坚力量的“蓄水池”。 通过“老班长”的示范和指导,“老兵之家”挖掘培养了一批批社区自治人才。
担任居住区党总支书记多年的退役军人倪永平,充分发挥退役后的余热,调动6名在职老兵到社区治理一线,在走廊党建、社区微更新中发挥了作用, 以及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建设。如今,退役军人担任总支部委员、支部书记、行业委员会主任等社会重要职务,已成为上海钢铁基层治理的一大特色。
*:在浦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