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春里王熙坊的忏悔墙。
人人艺术区的设计非常现代。
泰良水稻发现博物馆的水稻形状。
七里莉莉丝的茶歇园里摆满了各类文创产品。
檀香山岛的主人(左)带着游客去挑选香水柠檬。
它位于东莞樟木头滨江公园的月亮厅。
檀香岛位于东莞市石碣镇沙角村。
位于松山湖大甲艺术区。
2024年是东莞建设文化强城的一年。
算上今年文化的精彩瞬间,大部分都是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市民向博物馆捐赠大量文物,培训机构在2023湾区文化聚会大会上发布50%优惠,共享文化空间与“东莞”新文化空间持续“新”......
不难看出,东莞在盘活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多次尝试,成效初现。
东莞位于广州和深圳之间,占据粤港澳大湾区“第一C位”,旅游市场大,但长期与“旅游尖子生”惠州竞争,不具备优势。 近两年来,东莞通过一系列的潮流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成为今年“五一”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客流”变成了“留存”,需要更多的文化精品店,虽然它们起着主导作用,但社会力量不容忽视。
目前,全市共有160多个共享文化空间和首批“东莞”文化新空间,为高品质文化活动提供了抓手活跃在制造业城市的企业成为学习的好地方;培训机构与**合作,为公众提供更多优惠选择;专业贴心团队助力文化服务“不离不少”。
通过多年的不断耕耘,东莞在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下一步,东莞要继续引进和拓展社会力量,为公共文化服务增添色彩。
首先,它将有助于共享的文化空间“内外修复”,成为文化微地标。 《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是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重要举措,也是广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应以全民公共阅读服务和艺术普及为主要功能,兼顾社会教育、休闲娱乐、社会互动、科技体验等多重功能。 如今,以毛春里望西坊为代表的一批优质文化空间在东莞涌现,未来将以“高颜值+新服务”为市民打造小而美的文化空间,同时注重推动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形成特色文化空间IP和品牌。
同时,积极与企业对接,突出制造强市场优势。 近年来,广东打造了以“粤语书吧”和“粤语文学工作坊”为代表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人文气质。 据统计,“粤语书吧”的建设,已撬动近500家社会力量企业参与,投资额超过3500万元。
东莞作为制造业名城,活跃着一批优质企业,企业有充分潜力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在2024年湾区文化聚会大会上,共有120家来自大湾区的文化单位和企业结成联盟,探索共建共享机制,努力把湾区“文化板块”做大。
文化建设不是一天的工作,而是需要全民的参与,群众愿意参与才能享受。 描绘公共文化服务的未来,社会力量应该留下更强的画笔。
作者通過: Zhang Qianqian, He Qiying, Wei Luofen.
摄影:Ho Yee Ying。
策展人:金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