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各大车企都在努力攻克技术方向,其实主要有三个方向:
首先,最大限度地提高车辆的智能化水平,包括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后者更准确地说是完全自动驾驶
其次,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让车辆的续航能力更高,更具体地说,就是突破1000公里
第三,进一步完善充电技术,包括加快充电速度、铺设增压充电桩等,因为没有好的充电体验,再长续航,也很难消除用户的焦虑。
所以今天我们主要讲第三点,也就是关于充电的问题。 在这方面,比亚迪显然是最有发言权的新能源品牌之一。
为什么?我们不妨通过比亚迪近期的“超越快速、全方位进化——比亚迪全场景高效充电技术交流大会”走得更远。
本次会议的主题很简单,主要阐述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不同时期,比亚迪不断推出更符合不同用户痛点需求的充电解决方案。
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呢?看完之后,相信大家会对比亚迪和充电问题有更全面的了解。
用户痛点一:早期电动车体验差,充电效率低
这个用户痛点主要发生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此时的充电市场主要以慢充为主,快充为辅。
在这个时期,新能源用户的充电体验普遍不是很好,提高充电速度成为大家的迫切需求。
所以如果要提高充电速度,就需要增加充电功率,而根据简单的物理定律:功率=电压x电流,如果要增加功率,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增加电压和电流。
因为增加电流的技术难度太大,车企基本上都在朝着提高电压的方向发展。
要知道,大多数电动汽车高压电气系统的额定电压在300-500V之间,随着高压技术的发展,800V高压的概念开始出现。
关于这项技术,网络上流传最广的信息之一是,2024年,保时捷推出了全球首款搭载800V高压电气系统的纯电动车型Taycan。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早在2024年,比亚迪就已经拥有了全球首款800V乘用车高压平台,并搭载在秦EV(2015款)和唐DM(2015款)等车型上。
该技术可在4秒内加速到100公里,纯电动续航里程可达450km,快充功率提升至60kw。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国内95%的500V以下低压桩与高压车型的充电不兼容,比亚迪还首创了升压充电技术。
该技术可以使车辆不再受充电桩输出电压的限制,完全适应所有直流充电桩。 简单来说,即使是400V的充电站,也可以兼顾800V平台车型的充电。
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比亚迪完成了全品牌高压平台的布局,包括汉、唐、秦、宋、印豹、腾势D9、腾势N7、方程式豹豹5、仰望U8等,全部来自比亚迪最新的800V高压平台。
所以不要看比亚迪平时不宣传,其实它在800V高压平台技术方面有很深的功底。
用户痛点二:大部分快充桩充电速度还不够快
众所周知,在目前的充电桩市场中,快充桩的数量远远超过慢充桩,但要知道,这些主流快充桩的峰值充电功率基本都在60-150kw的范围内。
至于那些充电功率超过200kw的增压桩,数量还是非常稀缺的。 例如,配备800V高压平台的车型,官方充电功率为480kW,10%-80%的充电时间不到15分钟,但这个结果只能通过专用充电桩来实现。
这样一来,局限性就出来了,可能有人希望增压充电桩能快点普及,专用充电桩能大规模建设,不仅成本高,还需要自建线路,既贵又麻烦,短期内推广是不现实的。
这时,比亚迪推出了一种新的充电方案——双枪快充,顾名思义,就是一辆车同时使用两把充电枪进行充电,这项技术无法改变原有公共快充桩的硬件基础。
800V充电桩或升压充电技术是通过提高电压来增加充电功率,而双枪快充是通过增加电流来增加功率。
最终目标也很简单,就是用户不需要花时间寻找增压桩,而是直接利用现有超过百万台的公共快充桩资源。
目前,比亚迪在腾势品牌上搭载了双枪充电技术,以腾势N7为例,在单**型下,腾势N7的充电功率为150KW,双枪过充最大功率可达230KW,15分钟可充电350公里。
当然,您可能会担心实践中的一些问题,例如是否会抢先使用其他车辆。 对于这种担忧,其实在假期期间会发生得更多,而且概率不高。
而且,比亚迪还主张闲暇两枪,繁忙时间一枪。 所以从本质上讲,双枪快充只是为大家的充电提供了额外的选择,而不是单一的选择。
用户痛点三:北方冬季充电效率大幅降低
在冬季的低温环境下,不仅会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还会降低车辆的充电效率,相信北方的有轨电车用户对此深有感触。
针对这一痛点,比亚迪首创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实现冷车极低温度快速充电。 简单来说,其技术原理就是电芯利用自身的内阻,在高频交流电的作用下快速发热,从而达到电池快速发热的目的。
在零下30度的极寒条件下,以腾势N7为例,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电池发热率较传统方案提升230%,电池充满电时间缩短30%。
此外,除了充电过程中的自发热外,还可以在停车和行驶状态下智能激活自发热技术,确保车辆在极低温度下的性能。
写在最后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可以理解一个核心,那就是在充电解决方案上,比亚迪不追求单一的技术路线,也不是解决某个环节的痛点,而是致力于打通所有充电环节。
800V高压平台、升压技术、双枪快充、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发热等,这些技术都可以对应不同的用户痛点,但最终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大家创造更安全、更快、更轻松的充电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