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苏薇, 朱凯, 董钊.
Unsplash 上的标题图像
年度最佳电影男演员杨浩宇。
他演绎了“唐志君”,整个宇宙在他心中流淌。
杨浩宇.
杨浩宇今年已经49岁了,在进入知天命之年之前,他终于熟悉了“唐志君”这个角色。
在成为唐志军之前,杨浩宇是演技过硬的“戏脸”。 他是《白鹿原》中深邃的市政府医生冷先生,是《流浪地球》中为全人类牺牲的工程师老何,是古装喜剧中风流温良公,是谈“大叔”的上海房地产经纪人谢廷峰,甚至是《西红城首富》中闪光的瓷器男。
而成为唐志军之后,回首往事,过去的每一步都意义非凡。
作为电影角色,唐志军是大众眼中的标准“民科”,前半生都在失败的泥潭中挣扎——世俗意义上的失败。 他习惯性地哼了一声,低下眉毛,自言自语,双手在旧羽绒服的口袋里进进出出,无处可放,微微颤抖的嘴唇说着一些难以理解的废话。
作为演员,杨浩宇也长期被挫败所笼罩。 在社会上打拼多年后,他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下限最高年龄录取线”,但励志故事却没有到来。 填满他演艺生涯的角色看似足够丰富,但总是缺乏厚度,在很多观众心目中,他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杨浩宇和唐志军实现了一种互文性,银幕内外,他们成就了彼此。
就算唐志军保不住自己珍爱的宇航服,哪怕被嘲讽包围,他也会一次次拿起简陋的探测器,在浩瀚的世界中寻找外星人的踪迹;在一次采访中,杨浩宇形容自己与上海各地的副导演关系很好,“从不讨价还价,只要有空就随叫随到。
杨浩宇饰演的唐志军,可怜又可敬;这很可悲,但也很可爱。 他的表演在“坚持”和“固执”之间有很好的平衡。 唐志军或许是我们不想成为的人,但他却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人:他不是传统叙事中的理想主义者,他与其说是在寻找外星人,不如说是在为前半生寻找一个理由,寻找下半生会解脱的答案, 寻求与命运之痛的和解。
不少评论家表示,这不是一部常规的科幻片,它更多地触及了人的内心世界: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放弃,该如何面对否定,该如何认识自己,该如何坚持自己,该采取什么态度去满足“我们想要的”和“我们不想要的”。
所以,唐志军在感动,杨皓宇的表现也在感动。 当他独自一人踏入山谷时,当他踩着一头驴疾驰时,当他凝视着电视屏幕上漫长而无聊的喧嚣中偶尔聚集起来的惊艳画面,说“这是宇宙诞生的余晖”时,他的心流遍了整个宇宙。
和《宇宙探索编辑部》剧组一起回到上海戏剧学院时,杨浩宇报了学生号,哽咽了,就像《宇宙探索编辑部》结尾一样,唐志军读到写给女儿的字时哽咽了。 “事实证明,我们每个人都是存在的奥秘,也是这个谜题的答案。 ”
年度最佳电影女演员 Alia.
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理想主义者。
艾莉亚。 阿丽娅大概是《宇宙探索编辑部》里最真实的人吧。
孔大山导演回忆起一个场景,阿丽娅站在链桥上,非常逼真地演绎了她害怕的情绪,她走在桥上后哭了。 “我心想:不愧是老戏骨!但没想到,她真的被吓到了。 孔大山说。 如果说杨浩宇在这部电影中是“灵魂转化”,那么艾莉亚则被她的本性所释放,以她的本色来演绎。 当她第一次加入剧组时,她被伪纪录片的拍摄形式吓了一跳,这种对生活的怀疑感一直持续到拍摄结束:三脚架、轨道、摇臂、灯光、Mipolo(泡沫板)、“一切”剧组。 艾莉亚的经典名言也诞生了:“我感觉自己被这个剧组骗了,这是拍得好好的团体吗?把它送到缅甸北部不好!”
剧中的秦采容总是“上当受骗”,而艾莉亚天生的演技,让观众记住了这个角色,记住了她吐槽的金句。 比如唐志军告诉她,人类迟早要抬头仰望星空,双筒望远镜就像洗衣机,家家户户都要有,“可是现在家里有一堆(望远镜),我听他的话真是瞎了眼。
阿丽娅在《宇宙探索编辑部》中饰演秦才荣。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和唐志钧一起踏上了无数次探索宇宙的旅程,在幻想和实用之间反复跳跃。 无论是观众还是导演都认为,秦采蓉才是片中真正的“人间清醒”,她是生活在现实中的理想主义者。
艾莉亚也是这样的人。 虽然她担心“上当受骗”“剧组跑路”,但她确实喜欢接年轻导演的戏,扶持新生力量,有时甚至连片酬都没有,她独自与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合作了6部电影,每部都获奖,被同学们称赞为“开灯的阿姨”。 她觉得年轻人身上有一种特别的纯洁、真诚、直接的品质,更适合她自己的蒙古人性格。
剧里也是一样,她从不区分主角和配角,只要角色有性格,她就会愿意认真对待每一场戏——宇宙探索编辑部的秦才荣确实够人品了。 她一出演本色,就算是参加了一场“神经质派对”,正如她在片中的台词中所说——“你在这里做什么?我也想知道啊,闲着的可能。 ”
年度新人江启明。
如此自由,如此自洽。
江启明.
《漫漫天》的故事从一列火车开始,因为这个系列而走红的江启明的故事,也可以从火车上讲出来。
高三那年,江启明扛着演戏的梦想,登上了从南宁到北京的绿色列车。 三十二小时后,他紧张地呼吸了一口干燥的北方空气,走进了这座充满多元文化的大城市。 2024年考入**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班,毕业后成为一名舞台演员。
舞台的自由给了江启明足够的表演空间,虽然他无法同时获得影视演员的名利,但他还是决定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舞台剧。 命运似乎并不完全认同这个年轻人的想法,**在演出市场大范围限制的情况下,让江启明经历了低潮和自救,然后又为他打开了另一扇门。
再深入挖掘,打开这扇门的关键其实是舞台剧——《漫漫天下》的导演辛爽和《宇宙探索编辑部》的编剧、导演孔大山被江启明的舞台表演所吸引,请他出演自己的影视作品。
站在镜头前,早已熟记剧本和角色的江启明,莫名失去了演舞台剧时的自信,没有了上百名观众直接即时的反馈,只能靠监视器后面的导演。 好在孔大山和辛爽都和他一样,热衷于自由纯粹的创作模式。
《漫长的季节》剧照。 江启明的“出圈”得益于他坚实的基础。
后来的故事是,江启明将在2024年一口气为中国影视奉献两个被铭记的角色:娜日苏和傅维钧。 有了他们,江启明收获了无数的赞誉,被贴上了**、野性等符咒的标签,一时间风景独树一日。
面对这巨大的喧嚣,江启明主动拉开距离,以旁观者的冷静视角观察和理解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 现在看来,这个“距离”构成了一个安全和私密的缓冲区,帮助他保持自己的空间,在那里它是安全、舒适、平静的,最重要的是,自由。
江启明从未详细诠释过“自由”,但我们知道他的自由包括对好剧本的向往和对所扮演角色的尊重,对亲人和宠物的爱,对**、文学和世界的好奇,对生命本质的悲怆认知,以及对外界各种不确定性的警惕。
兴奋总会冷却下来,之后,江启明会从容清醒地走进属于他的另一种兴奋:表演。 我们不会怀疑,在今年正在拍摄的《我的阿勒泰》、《哈尔滨1944》和《天坑》中,作为演员的江启明会更加成熟,更加内省,懂得在集体创作中实现“自由”。
因此,由于这是一个难以捉摸的,像玩什么,对比感十足,所以没有必要定义、总结,或者试图用任何关键词和标签来总结。
无论是在戏里还是戏外,江启明都是自由自在的,自洽的;他是水和火,土也是**;有时他流动,有时凝固,有时他坚持。 没有人知道他有多少可能,但我们愿意和这样一位娱乐圈冉冉升起的新星走向同一个未来。
操作:习熙,排版: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