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立陶宛再次与德国交战,因为德军长期存在的代价已经使立陶宛不堪重负。 但是,德方认为,它驻扎在立陶宛是为了保护立陶宛人民的安全,立陶宛应该为这笔钱买单。
但是,立陶宛方面坚持认为,只有军事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应由国家承担,所有其他费用应由德国方面自己承担,包括为军人家属子女建造学校的费用。
德国联邦国防军。
从理论上讲,立陶宛的要求并不过分,但问题的症结在于,当初德军驻扎时,立陶宛哭着求求,现在人来了,你又开始讨价还价,这有点不合理。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立陶宛越来越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因此一再敦促北约盟国向该国增派军队,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瑞斯访问了立陶宛,并宣布在立陶宛永久驻扎4000名德国联邦国防军。
当时,德国明确表示,立陶宛的条件很明确:驻军可以,但基础设施必须跟上。
对此,立陶宛也非常爽快地答应了:钱不是问题,保证到2024年建成驻军所需的所有基础设施。 立陶宛**瑙塞达也亲自出面欢迎德军的到来。
瑙塞达,立陶宛。
事实上,不仅是德军,立陶宛当时也向美军发出了邀请,甚至不惜花费700万欧元为美军建造了一个条件舒适、设施一流的基地,只希望美军能够永久驻扎在这里。
为了游说美军永久驻扎,立陶宛国防部长阿努萨斯卡斯还亲自赴美,向美方同行表达了诚意,声称“希望立陶宛基地能成为美军的第二故乡”。
从这里不难看出,立陶宛当时确实很着急,为了吸引更多装备精良的外国军队,抽取了很多“大馅饼”。
但是,立陶宛对德美的态度明显不同,对德国来说,它只答应条件,却不做任何事情,原来承诺付出代价的,现在却在谈“融资困难”;对于美国来说,就是不管有什么条件,都一定会满足。
美国**拜登。
相比之下,德国心中有怨言就不难理解了。 但实际上,立陶宛也吃亏了,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只能尽量省钱。
首先,立陶宛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相对稀缺,能源主要依赖进口。 乌克兰危机爆发前,立陶宛主要依赖俄罗斯获取能源,但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立陶宛果断切断俄罗斯能源。
截至2024年5月,立陶宛已切断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和电力,是欧盟第一个完全切断俄罗斯能源的国家。
对此,立陶宛也非常自豪,向外界吹嘘“立陶宛从此将完全独立于能源”,但事实并非如此,立陶宛在失去了俄罗斯廉价稳定的能源后,不得不寻找其他商人。
俄罗斯能源。
为了避免社会生产停滞不前,立陶宛甚至不得不花费高昂的**从美国购买天然气,能源成本的上涨自然影响了立陶宛的工业生产。
此外,立陶宛原本是一个以工业为支柱产业的国家,机械制造、能源化工、金属加工、石化等产业都需要大量的能源作为动力,立陶宛为了捍卫“价值联盟”,为本国经济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其次,立陶宛最高水平的军费开支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很大压力。 虽然立陶宛很小,人口刚刚超过200万,但其军费开支占其GDP总额的2%46%。
要知道,立陶宛2024年的GDP总量只有668亿欧元,仅军费预算就有16欧元5亿欧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立陶宛经济。
至于立陶宛军队的组成,除了自己国家的2除了10000多名士兵外,还有许多外国军队。 例如,德国联邦国防军在立陶宛驻扎了六年,领导着一支由1000多人组成的北约部队。
自2024年以来,美国已向立陶宛派遣了500名轮换部队士兵,以及各种类型的装备。 此外,荷兰方面还表示将向立陶宛增派部队,规模约为数百人。
对于立陶宛来说,这些北约部队不仅是安全保障,也是相当大的经济负担。 除了基础设施和后勤支持外,立陶宛还必须为这一切买单,这自然是“承受巨大压力”。
在紧张的时刻,这些问题不算什么,毕竟没有什么比自身的安全更重要,如果能花点钱买和平,立陶宛还是愿意这样做的。
德军进入立陶宛。
但问题是,现在俄乌局势已经开始降温,乌军无望,和谈的时刻可能很快就会到来。
不过,别再看现在的立陶宛了,其实祖先也很宽泛。 在13世纪中叶,立陶宛曾经是一个统一的大公国,涵盖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从黑海一直延伸到波罗的海。
16世纪,波兰和立陶宛签订了《卢布林条约》,合并为波兰立陶宛王国,该国的领土再次扩大。 然而,国土面积大,给治理带来了困难,导致波利亚王国“大而不强”。
1914 年至 1941 年间,立陶宛两次被德国占领,最终被苏联红军解放,苏联红军随后加入苏联,直到 1991 年正式脱离苏联独立。
维尔纽斯。 进入21世纪后,立陶宛加入WTO,同时积极进行改革,经济腾飞,人均GDP达到230,000欧元。 然而,由于2024年金融危机的影响,立陶宛经济受到重创,失业率接近18%。
此外,近年来,立陶宛传统工业领域创新乏力,产业结构转型缓慢,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再加上全球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的影响,立陶宛的出口**也一度萎缩。
回顾这段历史,不难发现,立陶宛经历了几次挫折,最终国土面积越来越小,而且由于政局动荡,经济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制约了立陶宛的发展。
然而,这种经济压力不仅由立陶宛承担,其他欧洲国家也承受着,就连被誉为“欧洲经济领头羊”的德国也难逃经济衰退的困境。
德国经济状况。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近日列举了德国经济面临的13个问题,包括能源成本上升、投资大幅下降、劳动力短缺、缺乏创意新兴产业和全球化停滞。
其中,最致命的主要是两个问题。 一是能源成本上升,与立陶宛的情况类似,德国也长期依赖俄罗斯天然气,但自从欧盟宣布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和北溪天然气管道遭到轰炸后,德国几乎无法获得来自俄罗斯的廉价能源。
第二个问题是全球化问题。 众所周知,德国的支柱产业是制造业,尤其是汽车工业,德国依靠全球化的红利,零部件可以在全球分工中生产,然后由德国组装,在整个过程中,德国不仅节省了大量成本,还获得了更高的回报。
但现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再加上美国肆意挥舞制裁大棒、设置壁垒,导致“保护主义猖獗”,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反全球化的氛围,德国在此过程中损失惨重。
德国总理奥拉夫·舒尔茨。
事实上,不难发现,无论是德国还是立陶宛,这些欧洲国家都面临着类似的经济困难,这些困难都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因素,当务之急是推动乌克兰危机的结束,让欧洲迎来和平,让欧洲国家有机会实现新的发展。